朱有贞 朱友贞结局:一个乱伦王朝的历史结局

|百家杂谈   |

【www.jxtldy.com--百家杂谈】

朱有贞

【篇一】朱有贞

朱友贞结局:一个乱伦王朝的历史结局 后梁是一个荒唐的时代,常年战乱,名不聊生,也是一个乱伦的时代,皇帝宠幸儿媳妇,儿媳妇争宠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乱伦王朝的历史结局,朱友贞结局!

朱友贞结局:一个乱伦王朝的历史结局

  一个乱伦王朝的历史结局

  在中原,朱温与李克用互为主要对手,李克用为报昔日之仇,屡次与后梁血战不止。李克用是沙陀族的首领,原为唐朝的雁门节度使,黄巢占领长安后,他率军勤王,被唐僖宗封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当年追击黄巢,因为粮尽而退兵,回军途中经过汴州,便入城休息,只带了随从亲兵300人。当时的汴州节度使朱温大摆筵席,招待李克用及其官属。李克用从来瞧不起流寇出身的朱温,酒醉后说了一些侮辱朱温的话。朱温怀恨在心,在夜里派兵围住李克用留宿的上源驿。李克用的手下一面拼死抵抗,一面用水泼醒醉酒的李克用。李克用率几名亲兵突围逃回军中,其他人被朱温杀得干干净净。李克用上疏唐僖宗评理,无兵无权的皇帝拿朱温也没有办法,只能下诏为他们和解。从此李克用和朱温成了死敌。

  朱温与李克用反复争夺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长治),结果大败而归。此后在柏乡(今河北柏乡)之战中又损兵折将,再次出兵时,自己所率部队竟被晋军区区几百骑兵骚扰突袭得仓惶逃窜,终致全局失利,从此他忧急成病,死前已经预感到了后梁的灭亡。

  朱温对部下、战俘、士人均滥杀成性。每次作战时,如果将领战死疆场,所属士兵也必须与将领与阵地共存亡,如果生还就全部杀掉,名为“跋队斩”。所以,将官一死,兵士就纷纷逃亡,不敢归队。朱温又让人在士兵的脸上刺字,如果思念家乡逃走,或者战役结束后私自逃命,一旦被关津渡口抓获送回,必死无疑。而更让朱温遗臭万年的是他的荒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儿子外出征战时,他便将儿媳召入宫中,名为侍病,实为侍寝,与之乱伦。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儿子们对父亲的乱伦不但不愤恨,反而恬不知耻地利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讨好朱温,以求将来继承皇位。父子这种丑闻,在历史上恐怕独一无二了。

  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其妻王氏姿色出众,美艳无双,朱温尤为喜爱。朱温在枕席之间,答应王氏将来传位给朱友文,这引起了亲生儿子朱友圭的不满。而朱友圭的妻子张氏也常常陪朱温睡觉,随时注意年老多病的朱温的一举一动。

  后来,朱温病情加重,就让王氏通知朱友文来见他,以便委托后事。朱友圭的妻子张氏知道后,赶紧密告朱友圭,催他先采取行动。朱友圭立刻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卫队发动政变,连夜杀入宫中。侍奉在朱温身边的人都吓跑了,朱温惊问:“是谁反了﹖”朱友圭回答:“不是别人,是我。”朱温大骂:“我早就怀疑你不是东西,可惜没有杀了你。你背叛你父亲,大逆不道,天地也容不了你!”朱友圭回骂:“老贼万段!”朱友圭的随从冯廷谔一刀刺入朱温腹中,刀尖透出后背。这一年是乾化二年(912)六月,朱友圭用破毡裹住朱温尸首,埋在了寝殿的地下。

  朱友圭杀父继位后,众兄弟都不服,特别是朱温和张惠所生的朱友贞,身为嫡子,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在杨师厚的帮助下,朱友贞得到宫中禁军的配合,最后杀死朱友圭,夺取了皇位。在五代,他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第一人,为以后的兵变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朱友贞重用为他夺取帝位出谋划策的赵岩,但赵岩没有治国之才,只会弄权乱政,败坏风气。中央被他们弄得腐败了,一些老臣在他们的纵容下横行霸道,基层的官吏更是敲诈剥削,任意加重百姓的负担。朱友贞不善用人,派朱友能任陈州刺史,朱友能横行乡里,纵容下属骚扰百姓,最终逼出了陈州农民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后梁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本来陈州是后梁的财赋重地,当初朱温能称霸中原,打败并消灭秦宗权,正是靠张全义经营陈州,全力供应才得以实现的。朱友贞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又怎能不加速自己的灭亡呢?

  生子当如李亚子

  开平二年(908)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继位为晋王。一上台他就在与朱温的交战中,出其不意地解了潞州之围,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军械。后来李存勖多次击败了朱温的军队,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惧,往往两军还未交手就纷纷溃散。朱温感到自己后继无人,不是李克用儿子的对手,所以感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我的儿子比起来只是猪狗而已。”

  朱友贞即位后,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双方连年混战。朱友贞因为信用赵岩,外戚张汉鼎、张汉杰等人,大将出兵也派他们随往监视。赵岩等人又仗势弄权,卖官枉法,离间将相,赏罚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离心,前线将领自相残杀,与后唐交战屡遭大败。

  李存勖步步得胜,他袭占杨刘,大战胡柳陂之战,又赢得了德胜渡口争夺战。两军争夺这些黄河沿岸战略要地,前后持续了两年,双方所用兵力均在10万左右,反复拉锯。交战初期,由于梁军占有这些据点和渡口,后援充足,所以处于有利地位。李存勖攻占之后,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新得到的河北地区,更为重要的是,突破了黄河这个后梁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最大的屏障,对后梁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当时,李存勖的局势也很危急:后梁大将段凝夺取黄河北岸德胜以西的卫州,契丹军队又时常围攻幽州,潞州的后唐守将李嗣昭之子李继韬投降后梁。这些使得后唐内部人心不一,以为后梁难以攻取。但机会终于来了,后梁驻守郓州的将领卢顺投降了后唐,卢顺透露了郓州的虚实:“郓州守城士兵不到一千人,守将又不得人心,可以派兵袭取。”但大将郭崇韬认为孤军深入,胜利的把握不大。

  李存勖分析了全局形势,认为后梁此时由于西面的潞州刚刚归降,注意力已集中于西面,而东面准备不足,防守松懈,正可以趁机袭占郓州,动摇其军心。他派猛将李嗣源率领精兵五千从德胜出发,沿黄河北岸向东急行至杨刘,在雨夜的掩护下秘密渡过黄河,然后挥师直捣郓州城。梁军毫无戒备,在后唐精兵的强攻下大败而归。郓州拿下之后,后梁的腹心暴露无遗。从郓州到大梁已无天险屏障可守,后梁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隆德三年(923)八月,李存勖召见了刚刚归降的后梁将领康延寿,康延寿为李存勖分析了后梁的形势:后梁的地域并不狭窄,兵力也不算少,但是朱友贞懦弱无能,致使政治腐败,贿赂成风,选才用将不以才德与战功为标准。将帅出征也要派近臣监视,主帅无法自己调兵遣将。所以后梁的败亡局势已定。最后康延寿向李存勖献出灭梁大计:“梁兵聚集则势众,分兵则势薄,陛下现在应该养精畜锐,等其分兵之后,选择良机率精锐骑兵五千从郓州直趋大梁,活捉朱友贞,十天或者半月必然大功告成。”

  十月初二,李存勖所部精锐从杨刘渡河南进,初三即进入郓州城,子夜时分跨过汶水后,命李嗣源为先锋攻击前进。初四早晨与梁军交火,大获全胜,并攻占后梁的中都(今山东汶上)。此时,有的将领认为,虽然传言汴州空虚,但不知情报是真是假,主张稳妥用兵,先向东进攻,再寻机而动。康延寿则极力主张迅速发兵汴州,李嗣源也主张昼夜奔袭,趁梁军未知内情时先夺下汴州。唐军士气高昂,初四傍晚时分,李嗣源便奉命率军快速出击,趁夜急进。第二天,李存勖率部紧随跟进。在初七这天,唐军骑兵围攻曹州(今山东定陶西),梁军守将毫无防备,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领曹州之后,唐军马不停蹄继续向西飞弛前进,直逼汴州。

  朱友贞结局

  朱友贞得到曹州失陷的消息后,惊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众人无计可施。朱友贞日夜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召来老臣敬翔询问退敌之策,敬翔数落一番他用人过失后,说纵使张良再生也无法挽回败局了,抱定殉国的决心别他而去。

  朱友贞的臣子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守兵不少人开了小差,众叛亲离。朱友贞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初八,他对身旁的都指挥使皇甫麟说:“姓李的是我们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们,与其等着让他们来杀,还不如你先将我杀了吧。”皇甫麟忙说:“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动手伤害陛下呢!”朱友贞说:“你不肯杀我,难道是准备将我出卖给姓李的吗?”皇甫麟拔出佩剑,想自杀以明心迹。朱友贞说:“我和你一起死!”说着,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剑柄,横剑往自己颈项一挥,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

  初九早晨,李嗣源的骑兵到达汴州城下,守军开门献城投降。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赶到,从西门领兵进城,后梁灭亡了。

【篇二】朱有贞

《不良人》中朱友贞有恋母情节吗 朱友贞与母亲干尸相伴 动画《不良人》的背景是唐朝时期的后梁时代,《不良人》中朱友贞抱着干尸母亲一起生活,吓坏了许多人,那么《不良人》中朱友贞有恋母情节吗?朱友贞与母亲干尸相伴!

《不良人》中朱友贞有恋母情节吗 朱友贞与母亲干尸相伴

  抹胸襦裙,还有紫色挽起秀发,加上些许手镯和凤冠,这应该是朱友贞的母妃,朱温的老婆张惠。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嫡妻,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追尊元贞皇后,后改元贞皇太后。

  张惠与朱温是同乡,出身富裕,其父张蕤曾是宋州刺史。

  朱温微时闻张惠有姿色,心生爱慕,有丽华之叹。唐中和二年,朱温取同州,与张惠相遇,遂结为连理。

  但是张惠后来失宠,下场如何就不提了。

  大梁末帝,朱温三子,冥帝身死后焦兰殿,朱友贞继承大统。朱友贞性情怪异多变,以自我为中心,治国昏庸无能,嗜赌成性,常以人命来作为赌注,对母亲感情深厚,有恋母情结。

  心藏童年阴影,幼年时朱友贞就被其父朱温欺压,只能与母亲元贞皇后相依为命、依赖于母亲,待母亲被朱温逼死后从此孤独无依,继位后将其母尸体制成干尸时刻伴随驾前。后来纳了一个和母亲长得十分相像的石瑶做了自己的爱妃。

【篇三】朱有贞

[图文]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朱友珪

[图文]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朱友珪

  关于朱友珪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珪,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珪,其母亳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婊子养的”这份尴尬,也由不得朱友珪;做儿子的,又怎么能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呢?谁让他的父亲朱温荒淫好色,在私生活上不管不顾,以至于在行军途中和拼杀间隙,还要忙里偷闲地与军妓风流快活一番呢?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谁让“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的汉武帝心疼那些为他卖命的将卒,而“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汉武外史》)呢?朱温,这位被后人称作“最流氓的皇帝”,这个被老婆管得相当严的男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一自由纵情的绝好时机,所以,便惹出了朱友珪这条人命。

  朱友珪(887—913),朱温第三子,五代后梁第二任皇帝。朱友珪出生前的那几年,朱温还在唐朝皇帝手下讨生活。光启二年(886)春,“唐室微弱,诸道州兵不为王室所用,……圜幅数千里,殆绝人烟,惟宋、亳、滑、颍仅能闭垒而已”。朱温奉命“累出兵与之交战”,行经亳州时,便“召(军妓)而侍寝”。孰知,一个月后,就在朱温准备“舍之而去”的时候,军妓告诉朱温,说她有了。朱温是个很怕老婆的人,史称他对原配张氏“素惮之”,死活不敢把野花带回家,“因留亳州,以别宅贮之”,偷偷地养起了二奶。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及期,妓以生男来告”,朱温听说添了儿子,鉴于远离这对母子,又不敢去探视,便为婴儿起名“遥喜”。后来,朱温实力强大了,腰杆子硬了,在家里说话有份量了,才说服张氏将这对母子迎回汴州,并将朱遥喜更名为朱友珪。成长于“单亲”家庭,加上生母曾做过“军妓”,这样的遭遇让朱友珪觉得自己很卑贱,很郁闷,在众人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来。而朱友珪偏偏又是个辩黠多智、自尊心极强的人,因此与朱温以及众兄弟的关系很糟糕,尤其是因为争位而与朱温的养子朱友文更是搞得水火不容。

  朱温称帝后,朱友珪虽被封为郢王,却始终与太子的位子无缘。这是因为,其一,朱友珪是军妓所生,出身贱,口碑差,朱温从内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其二,朱温晚年愈发好色,甚至经常召诸儿媳入宫侍寝,朱友文妻王氏与朱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因为王氏长得漂亮,最受朱温宠爱,朱温便有意要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对此,朱友珪愤愤不平。在朱友珪看来,大哥朱友裕死后,自己成为朱温的嫡系长子,太子的位子非他莫属,而不是朱友文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这种不可调和的传位冲突,最终导致父子反目。

  虽然继位无望,但朱友珪却不甘就此消沉,何况他骨子里就带着几份狠毒和蛮横。乾化二年(912)五月,朱温在情色的消磨下病倒在床上。不久,朱温命儿媳王氏“召友文来,与之决”,意思是要正式传位朱友文。当时,朱友珪之妻张氏也在场,便立即告诉了朱友珪。朱友珪闻讯,急忙与左右随从策划夺权。然而,没过几天,狡黠的朱温又在病榻上下令,将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目的是让朱友文顺利接班。按照当时的惯例,被贬之人多半会在途中被赐死。朱友珪察觉到情况紧急,便选择了另一种极端方式,即弑父夺位。

  六月戊寅,也就是接到贬书的次日深夜,朱友珪率领五百人闯入皇宫,冲到朱温榻前,将朱温杀死。关于这段朱友珪弑父的恐怖场景,《新五代史》记载得相当血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手段如此残忍,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朱友珪把朱温当成了侮辱其生母的嫖客。

  朱温至死也没有想到,26年前他与亳州军妓的那段野外孽情,竟然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杀死朱温后,朱友珪旋即又矫诏杀死政敌朱友文,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朱友珪即位后,整日沉湎声色,不理朝政,活脱脱又是一个晚年的朱温。为了腾出时间享乐,朱友珪把四弟均王朱友贞提拔为开封尹、东都留守,自己则在后宫荒淫无道。朱友珪的恶劣行径,使后梁的功臣宿将心怀不满,朱友贞也在暗中积蓄实力。凤历元年(913)二月,朱友贞在京城兵变,朱友珪惊慌失措,试图夺路而逃。

  由于城门已被朱友贞控制,朱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想逃,没门路;想活,没可能;想死,没勇气。朱友珪当年弑父夺位的雄风,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他明白自己落到朱友贞手里会是怎样的后果,万般无奈下,朱友珪命“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享年37岁。朱友贞即位后,废朱友珪为庶人。虽然当了八个月皇帝,在历史上却没留下帝号,单从这一点上看,朱友珪称得上是一位悲剧人物。朱友珪虽然改写了历史,却因为自己的败亡而丧失了改写生母身份的权力,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悲剧。

【篇四】朱有贞

中国历史上的国姓与国讳

(一)皇帝·万岁

人皆有姓名。姓氏,从祖上传承而来,除非特别例外,一般是不改易的;名(包括等于别名的字、号等)则由长辈或自己取,也有死后由他人议定赠送的,例如谥号。

大凡有点墨水的,取名讲究选个好字眼,似乎古今皆然。恨不得用尽天下好字眼的,自然是政治权力垄断者皇帝。“皇帝”作为最高的专称,其本身就是嬴政精心选择的好字眼。《谥法》云:敬民则法曰皇,德蒙天地曰帝。显见,这是仅次于“神”的两个最高级褒奖词。嬴政自称“始皇帝”,而后二世、三世……千世、万世,子子孙孙永远独霸天下。皇帝梦做得太美也太贪,无奈却被二世而亡的严酷现实将其击为齑粉。

皇帝俗称“万岁”,当然也是好字眼。不过,代谢有规律,百岁已难期,加之皇帝们沉溺声色,纵欲过度,透支生命,能挣扎活到中年就很不易了,寿至耄耋者绝对稀有,屈指可数,仅萧衍、武则天、赵构、爱新觉罗·弘历等几人而已。为了谋求长寿,万岁万万岁,皇帝们前仆后继地表演着求仙问药、上当受骗的闹剧和铅汞中毒的悲剧。只此一端,亦足见天子并不圣明。

(二)国姓与政治奖惩

姓氏原本无所谓好与坏,譬如张、王、李、赵,似乎就很难区分彼此的高下。然而,原本平平常常的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便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矣。能和皇帝同姓即是一种荣耀,能同宗同族就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

王莽做了皇帝,内心总觉底气不足。他急需抬出一个阔祖宗以压倒刘氏,乃自谓黄帝、虞舜之后,以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既是黄帝虞舜之苗裔,王氏为国姓就显得堂堂正正,丝毫也不逊于刘姓了。

刘备来自社会底层,靠编席贩履糊口,凭他这身份参与逐鹿中原,实在没有什么资本。但是,因为他姓刘,三百年前与皇帝是一家,便可“先姓夺人”,赢得政治筹码:天下是俺老刘家的,是俺祖爷爷的祖爷爷高皇帝刘邦三尺剑马上打拼得来的。现如今要坐江山,也该我“汉中山靖王之后”刘皇叔,唯我才是正宗龙种,你姓曹的姓孙的,算什么玩艺?靠边去!

西晋末,匈奴人刘渊起兵,高举的也是汉朝国姓“刘”这面大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依高祖称汉王。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东晋末,草头王勃勃原是匈奴右贤王的后代,本姓铁物,自谓其祖从母姓为刘,非礼也。他认为氏族无常,乃改姓赫连氏,取徽赫与天连之义,这倒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国姓,勃勃甚至连曾经的国姓“刘”也不放在眼中。

皇帝奖赏功臣,除了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封地赏钱以至赠送美女外,还有一种荣誉性奖品:赐国姓。恩赐你国姓,与皇帝成为“一家”,那是最高看得起你,政治上信任你,堪称高规格、很庄重的政治大奖。

娄敬建议刘邦都关中,为刘邦所纳,刘邦便赐娄敬姓刘。待王莽称帝,王姓成了香饽饽,而刘姓已然残汤剩羹矣,王莽拿了国姓王赏赐刘氏有功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被赐姓曰王。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北齐文宣帝高洋尽诛诸元,定襄令元景安为保命,欲请改姓高氏,其从兄景皓曰:“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诛之,赐景安姓高氏。本来的国姓元,因为国家的衰亡非但不再高贵,反而变成了要命的罪名,聪明人元景安选择了弃旧图新——主动请求姓高,以此表示与新政权保持一致;其堂兄元景皓不愿改姓新的国姓,结果掉了脑袋。

唐开国功臣徐世勣被誉为“纯臣”,赐姓李,遂名李世勣,后避太宗世民讳,又改名李勣。和徐世勣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幽州总管罗艺、吴王杜伏威、石州总管刘季真、蔚州总管高开道、代州总管胡大恩、云州总管郭子和等。

有时,某些动物也沾国姓的光而受到特殊保护。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唐朝的鲤魚可真是跃过龙门,好造化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武家。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成了事实上的皇帝,武姓政治股票急遽飙升,前景诱人,盖过了昨日皇皇第一姓李氏,马屁精傅游艺立即投资“武股”,上书请改国号,赐皇帝姓武氏,傀儡皇帝睿宗李旦很识相,也顺应舆情主动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不能责怪李旦数典忘祖,实在是时势使然,不得不尔。

明武宗朱厚照整天泡在“豹房”,懒得亲自过问朝政。陪皇帝玩的除了宦官,还有许多小人,朱皇帝玩高兴了,就收他们为义子,赐国姓。其中一个叫钱宁的自称“皇庶子”,备受宠信,言无不听。认皇帝做老爹,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明清之际那位收复台湾的郑大英雄,本名森,曾被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改名成功,人因以“国姓爷”称呼他。

赐国姓,也有不好使的时候。唐昭宗天复二年(902),皇帝拿出他的特殊政治奖品李姓赐给大臣朱温,讵料朱老三竟不给皇帝面子,当即予以拒绝。此何故?此时李唐王朝大厦将倾,岌岌可危,一派末日败亡气象,实权已转移到朱温手中,李姓含权量远不及朱姓多,朱温当然不稀罕你那个劳什子“国姓”了。

皇帝既然可以赐赠国姓,当然也就有权剥夺或曰开除反对派的国姓,以为惩罚。三国吴国孙秀乃孙权之后,正宗皇族,因见恶于末帝孙皓,惶恐不安,乃率兵降晋。孙皓盛怒之下,追改孙秀姓“厉”,那是极其严厉的政治处分。不过,孙皓的这个处分其实是一纸空文,无由实施;孙秀政治避难到敌国,照样姓孙——对方看重和炒作的也恰恰是他的“国姓”——官做得比在吴国还大。

唐朝那位备享尊荣的重量级元老李勣,子孙们借他的光,自然也姓国姓了。可待其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对其惩处,且累及已经作古的李勣: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撤销生前一切职务头衔),发冢斫棺,复姓徐氏——老老实实姓你的徐去吧;姓李,你不配!

李勣们被改姓徐,实际上是恢复了原姓氏,遭遇姓氏处罚更惨的,是李千里。这个李千里和在位皇帝唐中宗同辈,同是唐太宗的孙子,一样的龙种,只因参与了太子李重俊的夺权斗争,事败,遭到视权力为命根子的皇上的严厉处罚:开除李姓,改姓“蝮”氏(这是中宗从他母亲武则天那里照抄来的),而后砍头——做鬼,你也不能做李家鬼,只配与虫豸为伍!

围绕国姓进行的奖惩,标准只有一个:政治上和最高始终保持一致,绝对忠诚(愚忠尤佳),就奖;反之,则惩。

国姓作为崇高的政治荣誉,除了可用于政治奖惩,还限定着皇族种群的贵族圈。因为姓沾上“国”字号,就会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总有人冒充“与皇上一家子”。在皇族内部争夺中,也会在姓氏上做文章,指责对手是“野种”。

东晋的皇帝是否姓司马,似乎也需要划个问号。据说晋元帝司马睿,就是琅玡王司马觐的妃子夏侯氏和牛姓小吏私通所生,名义上姓“司马”,而实际却是姓“牛”,故称“牛继马后”。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八卦,房玄龄领衔主编的《晋书》,白纸黑字记载着,不会是无稽之谈吧。那么,东晋的国姓就该是牛而不是司马氏。不过,东晋皇帝还是承认他们姓司马,或简称“马”——不然就是“姓不正,言不顺”。《晋书·恭帝纪》:“帝幼时……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皇帝司马德文悔悟不玩射马游戏了,并不能挽救国姓被改换的命运,因为想“射马”、换国姓的人多的是,前有王敦,中有桓玄,后有刘裕;还有苏峻、祖约、孙恩、卢循,等等。

五代后唐石敬瑭有不臣之心,上表称:“皇帝是养子,不应该继位,请把皇位传给许王李从益。”实质也是扭住姓氏不放,那意思很明白,末帝李从珂的那个李姓是冒牌货。

突厥与唐和亲,武则天派侄孙武延秀去当女婿,讵料突厥竟不买账。突厥默啜对唐朝使者说:“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乃拘延秀于别所,由此引发了一场外交冲突。默啜致书数朝廷之过,其中就有“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一条,突厥可汗竟认为红透了中国的武氏是小姓,根本不配娶可汗女,这让武则天很没面子。

明武宗时,宁王朱宸濠用重金贿赂皇帝左右,党羽甚众,觊觎大位久矣;而公开宣称的造反理由却是:当今皇上朱厚照并不是已故先皇孝宗之子(原是野种,而非正宗龙种!),今奉太后密诏,令我起兵讨贼。那时候没有DNA技术作亲子鉴定,最后说了算的还是实力,谁胜了就依谁说的为准。

(三)国讳——皇帝之名“不敢说”

取了名又不让直接叫出来,而要“讳”,实在是陋习。谁来讳?那要看你是什么人。是平民,晚辈讳之,是为“家讳”。是官员,下属替你讳。五代冯道四朝为相,位极人臣,自号“长乐老”,典型不倒翁。一日,冯宰相命一门客讲《道德经》。经文一开头便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大官人之讳,老先生乃读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宰相之名尚且如此,贵为君主,其名更是举国“不敢说”,故曰“国讳”。

国讳,给日常生活及说话作文平添了许多麻烦。容我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秦始皇讳政,正月改为“端月”;汉朝文帝讳恒,恒山改叫“常山”;景帝讳启,《史记》就得把微子启写成“微子开”;武帝讳彻,彻侯更名“通侯”,蒯彻也得改名“蒯通”;东汉避光武帝刘秀讳,秀才乃称“茂才”;避明帝刘庄讳,“老庄”改称“老严”,那位拒绝做官的严光,本来姓庄,也改姓“严”了;晋景帝讳师,京师改称“京都”;晋文帝讳昭,王昭君改名“王明君”;梁武帝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白绢”;隋朝避文帝杨坚讳,遇“坚”则代以“牢”“固”“至”、“刚”等字;隋炀帝讳广,广陵改名“江都”;唐开国皇帝李渊之祖父讳虎(按:这位李虎大人和司马师、司马昭一样,也是死后被追认为皇帝的),凡言虎率改为“猛兽”,或代之以“武”,如虎贲改叫“武贲”,韩擒虎被改“韩擒”;避李世民讳,凡言世,皆曰“代”,“民部”改为“户部”,民风改为“人风”;唐高宗讳治,凡言治皆曰“理”,如“无为而治”作“无为而理”;梁太祖朱温父讳诚,遂改城曰“墙”(“攻城”写成“攻墙”,不啻搞笑),以其字类似于“戊”,司天监甚至上书请求改戊己之“戊”为“武”;晋高祖讳敬瑭,姓“敬”的就分别改成姓“苟”、姓“文”;辽国因避太宗耶律德光讳,改光禄寺为“崇禄寺”;等等。夫尊妻自贵,国讳还包括了第一夫人皇后在内,汉吕后讳雉,雉得称“野鸡”;晋朝避简文帝母郑后阿春讳,改“春”曰“阳”,孔子所著《春秋》遂为《阳秋》,富春改为“富阳”;武后讳曌,诏书改称“制书”,鲍照改名“鲍昭”。此外,还有为太子讳的,唐避章怀太子李贤讳,改崇贤馆为“崇文馆”。更有甚者,为皇后之父也要避讳。唐代有个刺史窦从一,初名怀贞,避中宗韦皇后父玄贞讳,更名从一。

明天启元年(1621)正月,从礼部奏,凡从点水加各字者,俱改为“雒”(改“洛”为“雒”),从木加交字者,俱改为“较”(改“校”为“较”)。惟督学称较字未宜,应改为学政。各王府及文武职官有犯庙讳御名者,悉改之。为避先帝光宗朱常洛与今上朱由校名讳,政府专门发文,让犯讳者改了个不亦乐乎,只是“学校”改“学较”太觉别扭,可特例处理。

有的国讳,实在避不开怎么办?“若写经史群书及撰录旧事,其文有犯国讳者,皆为字不成”(《唐六典·礼部尚书》李林甫注)。“为字不成”,说白了就是故意写一个错别字。如清代刻书,凡“玄”皆改“元”或缺末笔,所以避玄烨讳也。

误犯国讳,那可是要依法惩处的。《唐律疏义》明文规定:“诸上书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文书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误犯者,徒三年。”误写误说一个字就要打屁股;取名犯讳,劳改三年!

宋朝有个叫吴倜的书生大考夺魁,颇负文名,徽宗皇帝亦有意提携一把。但吴倜书生意气,不会讨好权奸蔡京,蔡故意为吴倜仕途使绊子。他强加给吴的罪名是“傲狠无上”,皇上惊问其详,蔡京说:“该吴明明知道陛下御讳(佶)而不肯改他的名,只是用一圈围之,这不明摆着是目无圣上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蔡京所以能在“倜”和“佶”两字上无限上纲做文章,所凭据的正是避国讳陋习;不然,吴秀才就是径叫“吴佶”,又有何妨?

近代史上很著名的“苏报案”,也和国讳有关。1903年6月29日,《苏报》头版刊出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直呼光绪之名:“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专制者雷霆震怒,认为章太炎“诋毁今上圣讳,呼为小丑,立心犯上,罪无可逭”。倘依了清廷,如此“恶攻”罪足可砍头,但迫于舆论压力,只给章太炎判了三年监禁。比起同样犯圣讳的王锡侯来,章太炎算是很幸运了。王写了一本《字贯》,为《康熙字典》正谬,在处理“玄烨”、“胤禛”和“弘历”等名讳时都作了缺笔处理,只不过未用更为严格的改字法、空字法,但乾隆还是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及阅其进到之书,草一本序文后凡例竟有一篇,将圣祖、世祖庙讳及朕御名字样开列,深甚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以申国法而快人心。”王锡侯及其十六岁以上之亲属被处死,其妻妾及十六岁以下之孩子发配流放并送与某大员为奴。还有周克开等几名官员也因此书被治罪。

由于皇上、陛下、万岁、至尊、“国家”等称呼替代了本名,本名长期无人敢叫,以致连皇帝本人都淡忘了自家名讳。电视剧中,刘墉直呼乾隆本名弘历时,乾隆居然不知“弘历”是何人,这固然属于艺术的“真实”,然细思之,它又未尝不是生活真实的再现。

皇帝取名大多也选用常用汉字。由于宫廷内部残酷的权力斗争,汉宣帝曾被迫流落民间,生活在社会底层,因而所取的名字也是平民式的——病已。及至做了皇帝,考虑天子之名,须体现“难知易讳”之原则,才改名“询”。尽管这样,战国时期大儒荀卿为避刘询讳,在当时还是被改姓“孙”了。三国吴主孙休认为:取名欲令难犯易避,把常用字如“伯”、“仲”当作好名好字,其实是没有文化品位,很可笑。所以他特为四个儿子之名创造了四个字。孙休“欲令难犯”的愿望倒是实现了,只是他造的字谁也不认识,这一来反而增添更多麻烦。

至于那些平民出身的皇帝,诨名透露出的平民本色更不待说。后周太祖郭威诨名“郭雀儿”,显系寻常百姓“贱名”。原本贱民出身的朱元璋阔为皇帝后,为其龙子龙孙取名,可就大有讲究了。其子都用单名,皆从木旁,如:长子朱标,四子朱棣。其孙辈往后,取双名,其第一字按辈分依次用字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其第二字可随意选择,但须从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如: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思宗朱由检。

更有个别皇帝出于某种政治考虑,不惜为自家取名生造出一个汉字来,以显示其与众不同。武则天造一“曌”字以为名,取日月凌空,以天为则之意。五代十国南汉主原名刘岩,据《易经》“飞龙在天”意,生造一个“?”字用为名,堪称超级追龙迷。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文盲,他居然明令:“朕的名字有两个字,但只要不连称,都不需避讳。”在避讳问题上,这位李皇帝还是很开明的。

不过,有一个臣下可以直呼帝后之名而不必避讳的朝代,那是元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考证出,郝经上世祖书中直呼宪宗蒙哥之名和逯魯曾经称武宗皇后珍格(真哥)之名的史实,认为元代帝后生前皆无徽称,臣下得直呼其名,盖国俗淳朴,无中国繁文缛节也。

(四)别名:年号尊号谥号庙号

观历代皇帝本名,除了开国之君及少数杰出能干或者残暴昏聩从而“知名度”较高外,大多数的反而鲜为人知。即令声名显赫、现今又荧屏一再走红的所谓“康熙大帝”,倘非读过史书,甚至都不知道他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盛唐诸帝,人们能叫出名字的,大抵也就是从李渊到李隆基五代中的几个,其他十几个,恐怕也是知其名者寡。所以然者何?盖皇帝之名史书直称者少,常见并被视同“別名”的多是其他徽号:一曰年号,二曰尊号,三曰谥号,四曰庙号。

1.别名之一:年号

年号是在位皇帝自己敲定的,从中很可揭橥皇帝的政治用心。年号作为皇帝的别名,至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几乎取代庙号而成为皇帝第一称号,例如,史书多称康熙皇帝、光绪皇帝,反倒很少叫清圣祖、清德宗。

总观中国皇帝年号,自汉武帝建元始,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终,凡七百零四个(据《辞源》附录),依其表意,可大致分类如下:

其一,表示新君即位改元。如:建元、始元、初元、建始、元始、初建国、黄初、正元、开皇等。

其二,表示君权神授,代天牧民,龙凤相伴,渲染神秘。年号用字最多的是“天”字,以“天”字作为首字的就有六十六个,还有八个年号中使用了“天”字,如:天玺、天成、天启、天保、天安、天和、天复、天祐、天福、天宝、天祚、天圣、天赞、天禄等;用“龙”“凤”字的年号二十四个,如:青龙、神凤、五凤、凤凰、龙飞、龙昇、凤翔、神龙、龙德等。

其三,期盼天下太平,国家永久稳定最好是超稳定,以便让皇帝们做“无忧天子”,恣意享乐。如:太平、永平、永宁、永和、永兴、咸宁、永安、太宁、咸安、太安、长乐、永定、太平兴国、永乐等。

其四,用以炫耀所谓文治武功。如:武定、武平、大业、武德、武成、大德、至治、洪武、建文、弘治、崇德、顺治等。

其五,出于特殊的政治需要。个别皇帝由于政治根底浅,缺乏自信,就借助这类文字游戏不断翻新花样,制造舆论,以图维系人心,延长统治。有如当代国际上某些政客惯玩的“新口号”、“新思维”的把戏一样。最典型的就要数女皇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作为主流意识的时代,武则天以一个异姓的“牝鸡”爬上权力巅峰,傲视李唐皇族,驾驭唐室旧臣,内心究竟不那么踏实。为缓和严重对立气氛,转移臣民视线,她在年号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她立为皇后改元显庆(656),到神龙元年(705),五十年间,更换年号之频繁,堪称“历史之最”,今年才叫“垂拱”(垂拱而治),一年未满,却又改元“长寿”;是犹不足,复盼“延载”,更不惜推出“天册万岁”、“万岁登封”、“神功”、“神龙”等,以期借助天、神之尊来壮雌威。

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便是“改元”,新君即位一般也要改元。取义当为:从一开始,刷新政局。即使是草头王、临时天子只要称孤道寡,改元是一定要做的。

十六国时代,前赵主刘曜杀戮过度,逼迫巴地民众尽反,推巴酋句渠知为主,自称大秦,改元曰平赵。“平赵”这个年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战斗性。

唐德宗时,朱泚竖起叛旗,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改元天皇。他打的也是“天”字牌。

黄巢建国,年号金统,唐僖宗则改元“广明”,黄巢认为唐室这个新年号,“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原来,繁体广字是“廣”,那么,从文字角度看唐家天下已姓“黄”矣。

改元也还有其他用途。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春,正月,上以疾久不平,改元。皇太子会四方朝贺者于东宫,并受贡物。这是把改元当成了禳灾治病的药方,顺便还收了一大笔贺礼。

三国吴末代君王孙皓以掘地得银尺,上有刻文,改元天册。这个纪念年号才叫一年,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刻“作皇帝”字,于是改天册为天玺。人心丧尽、摇摇欲坠的孙皓王朝,也只能靠这祥瑞迷信、频改年号来苟延残喘。天玺称完不到四年,孙皓就彻底玩完了。

北魏太延六年(440)六月,魏皇孙拓跋浚生,改元太平真君。这是为了纪念皇孙降生,图个吉祥。

562年,北齐青州上言河水清,齐武成帝遣使祭之,改元河清。这是纪念当年河水少泥沙而变清。

后梁朱友珪弒其父太祖朱温而夺得帝位,时在乾化二年(912)六月。翌年正月,他也依照惯例,正经八百地改元凤历,以示开启新时代。然而仅过了一个月,朱友珪就在与同胞朱友贞的皇位争夺战中兵败身死,半年多的皇帝资格即被剥夺——废为庶人,短命的凤历年号也就鲜为人知。胜者朱友贞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待后唐灭梁,朱氏政权被称作“伪梁”,唐庄宗下令追废朱温、朱友贞为庶人,毁其宗庙神主。整个梁朝都被“彻底否定”了!

元朝的世宗没有年号,则是一个特例。

年号随着政权更迭而变,围绕年号的政治斗争也就顺理成章。朱棣打着“清君侧”(帮助皇帝搞政治大扫除)的旗帜,干着夺帝座的营生,用暴力推翻了合法的惠帝,自己取而代之,惠帝的年号“建文”也被废止,而改用太祖的洪武年号,这一废一改,就等于宣告朱允炆政权之“伪”,也就是要把那段历史抹掉。当然,抬出“洪武”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自己“永乐”。

值得一提的是明万历年间农民起义领袖李文所使用的年号“天真混”。历朝历代,皇帝在确定年号用字时,无不选用吉祥的字,而李文却公然称“天真混”,体现了对天威亦即皇权的蔑视。

2.别名之二:尊号

尊号,旨在为皇帝表功彰德。上尊号,说到底是给在位皇上戴政治高帽子。讨好至尊,自然要选用最好的字眼,且不惜其滥,有如当代的“最最最”、几个“伟大”一样。帽子奉上,既能让皇帝开心,咧着大嘴傻笑,大臣们也可凭此多捞几千两俸银或赏赉。早期的尊号,也就“皇帝”或“皇后”二字。《汉书·高帝纪》:“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宜。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从唐代起,又在皇帝、皇后称号前再加高级褒奖词,而且越加越多。尊号也要避讳。唐玄宗朝宰相姚崇原名元之,因避玄宗尊号开元讳,乃改此名。

尊号,多为大臣“请上”——你不“请”,他还想“自加”哩!——皇上批准后实施。底下我们看看唐朝几个皇帝的尊号吧。高祖、太宗都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加尊号。武则天正式称帝后,称过的尊号依次是: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再加上唐中宗复位后为她上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一共六个,一个比一个尊崇,一个比一个伟大。武则天自己也不“伟大谦虚”一下,而是满脸堆笑,高帽子一顶接一顶只管戴,感觉好极了,进而便明令全国,举人不再学习传统的经典著作《老子》,改读女皇编撰的“重要著作”《臣轨》。于是乎,学“武著”,言必称“臣轨”,成了官场一时之髦。官场习俗,跟风媚上,唯权是从,自来如此。一俟女皇下台,《臣轨》谁还再读?立马送它去废品收购站了!

玄宗的尊号,始称圣文皇帝,继而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后又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最后则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达十四字之多。尊号极颂其英明伟大,越来越“最最最”,李隆基的骄傲糊涂指数也随之狂升,终于不可救药,将李唐王朝从“开元盛世”推入“安史之乱”的深渊,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晚节不保的悲剧性人物。

德宗朝政局动荡,有术者上言:“国家厄运,宜有变更以应时数。”群臣请更加尊号一二字。德宗问陆贽,陆贽上奏,以为不可,其略曰:“尊号之兴,本非古制。行于安泰之日,已累谦冲,袭乎丧乱之时,尤伤事体。”又曰:“嬴秦德衰,兼皇与帝,始总称之。流及后代,昏僻之君,乃有圣刘、天元之号。是知人主轻重,不在名称。损之有谦光稽古之善,崇之获矜能纳谄之讥。”又曰:“必也俯稽术数,须有变更,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若黜旧号以祗天戒。”陆贽不愧为一代名臣,他的“尊号观”可谓一语中的,“人主轻重,不在名称”,在动荡时期,欲借增加美称来应对危局,那只能进一步丧失人心,无异于自己添乱;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废弃那些“英明伟大”的虚名,多做实实在在的关注民生、维系人心的善事。德宗纳其言,在“罪己诏”中明令今后不准使用“圣神文武”的尊号,但改年号而已。

也有群臣请上尊号而皇帝谦让推辞的。唐顺宗中风失语,不能视事,继位仅八个月即传位太子李纯,自己做了太上皇。新一代权力核心唐宪宗才开始运作,众臣又要竞相表现一番:请上上皇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孝道皇帝。唐宪宗只对他老爹的尊号画了圈,自己的则谦辞了一回。实际上,这种谦逊只是一时作秀罢了,骨子里,最高权力拥趸者,几乎个个都喜欢天天有人舔他的耳朵,收获甜言蜜语的颂圣词,这是他们永远的精神需求。唐宪宗不受尊号刚过了两年,便愉快地接受了群臣请上尊号的强烈要求;其后,龙椅坐得更稳了,就将尊号由“睿圣文武皇帝”提升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翌年,又一次上尊号,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呢。专擅巧媚邀宠的宰相皇甫镈力主更添“孝德”二字,另一个宰相崔群则认为,“言圣则孝在其中矣”,再“孝德”就显得重复了。皇甫镈立马上纲上线参了一本,说崔群在万岁您的身上竟然不愿用“孝德”两个字,用心何其毒也!李皇帝闻奏龙颜大怒,随便找个碴就将崔群左迁湖南做地方官去了。

最高权力之诱人,赛过任何珍宝,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最高权力之迷人,强过特效迷魂药,坐上天下第一把交椅,真能以史为鉴,保持清醒,慎始而善终的,严格说一个也数不出来。

朱有贞

【篇五】朱有贞

钱镠生平

阅读: 176次 大小: 0.3MB(共9页)

钱镠生平简介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

由于吴越国力弱小,又与邻近的吴、闽政权不和,只得依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后唐明宗时,钱镠因惹怒枢密使安重诲,被削去官职。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

钱镠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钱镠出生时,红光满室,伴有兵马之声。父亲钱宽这是不祥之兆,欲将他弃于井中,被祖母拦阻。因此,钱镠得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而这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 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又稍通图谶、纬书。长大后却不从事正当工作,以贩卖私盐为生。

跟随董昌

征讨起义军

875年(乾符二年),浙西镇遏使王郢拥兵作乱,石鉴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钱镠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王郢。

878年(乾符五年),钱镠平定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人的叛乱,因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

879年(乾符六年),黄巢起义军进犯临安。钱镠以少敌多,巧妙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阻吓了黄巢军的进攻,得到淮南节度使高骈的称赞。[7]

880年(广明元年),董昌联合杭州各县,组建八都兵(即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于潜县于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龙泉县龙泉都),钱镠为临安石镜都副将。不久,高骈召董昌、钱镠前往广陵,并对诸将称赞钱镠道:“这个人将来一定能超越我。”后来,董昌见高骈没有平定起义军的想法,便返回杭州。高骈表奏董昌为杭州刺史,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8]

屡战刘汉宏

882年(中和二年),越州(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矛盾激化,派遣其弟刘汉宥与都虞候辛约,进驻西陵(今萧山西北),欲吞并浙西。钱镠率八都兵渡江,火焚刘汉宥营寨,又攻破诸暨黄珪、萧山何肃的兵马。刘汉宏亲自督战,又被钱镠击溃,何肃、辛约等将战死,刘汉宏扮作屠夫逃走。[9]

884年(中和四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命董昌与刘汉宏罢兵和解。二人不肯奉诏,仍继续交战。刘汉宏派朱褒、韩公玫、施坚实等率水军屯驻望海。[10]

886年(光启二年),钱镠兵出平水,进屯丰山,攻破越州。刘汉宏败走台州(今临海),被台州刺史生擒献于钱镠。钱镠将刘汉宏斩首,并族灭其家。[11]

割据两浙

占据杭州

887年(光启三年),董昌被任命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12] 不久,毕师铎囚禁高骈,淮南道大乱。六合镇将徐约攻取苏州,润州(今镇江)守将周宝为其部属薛朗等驱逐。钱镠乘机迎回周宝,派兵攻占润州,俘杀薛朗,又派堂弟钱球击败徐约,被唐昭宗任命为杭州防御使。后来,杨行密占据淮南,夺取润州,钱镠也夺下苏州、常州。[13]

890年(龙纪二年),朝廷在越州设置威胜军,在杭州设置武胜军,并任命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陇西郡王,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钱镠占据杭州后,任用杜棱、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人,势力逐渐壮大。[15]

893年(景福二年),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894年(乾宁元年),又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6]

讨平董昌

895年(乾宁二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钱镠写信劝董昌道:“与其关起门来当皇帝,不如当一个节度使,能得终身富贵!”董昌不听。钱镠率三千兵马到越州,亲自面见董昌,再次劝说。于是,董昌向朝廷请罪。朝廷念及董昌昔日功劳,欲赦免他的罪责,却被钱镠上表劝阻。同年,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并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董昌只得向淮南杨行密求救。[17-18]

896年(乾宁三年),杨行密派安仁义救援董昌。钱镠派顾全武进攻越州,斩杀崔温,击败徐珣、汤臼、袁邠等。不久,顾全武攻破越州,生擒董昌。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杀。同年,唐昭宗改威胜军为镇东军,并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19]

900年(光化三年),钱镠将镇海军移镇杭州。不久,唐昭宗加钱镠为检校太师,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并将他的家乡改为衣锦城。[20]

徐许之乱

902年(天复二年),钱镠被封为越王。不久,武勇都左右指挥使徐绾、许再思趁钱镠出巡之时,起兵叛乱,攻打杭州内城。钱镠归来后,偷偷潜入城中,派马绰、王荣、杜建徽等人分别防守各城门。顾全武道:“现在我们应该防备淮南,徐绾肯定会向淮南求救。我们若向杨行密求助,他肯定会同意的。”钱镠遂命顾全武前往广陵,又命儿子钱元璙随行。[21]

徐绾果然向杨行密部将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田頵求救。顾全武到广陵后,杨行密将女儿嫁给钱元璙,并命田頵回军。田頵将钱镠的儿子钱元瓘留为质子,返回宣州。[22]

建国吴越

904年(天祐元年),钱镠请求朝廷册封其为吴越王,朝廷没有同意。后来,在朱温的斡旋下,钱镠被改封为吴王。[23-24]

907年(开平元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吴越官员都劝钱镠不要接受梁朝册封,罗隐更认为应兴兵讨伐朱温。钱镠却认为不应该错过这

个做孙权的机会,于是接受梁朝册封。

908年(开平二年),朱温又加封钱镠为守中书令。909年(开平三年),钱镠又加守太保。

911年(乾化元年),钱镠又加守尚书令,兼淮南、宣润等道四面行营都统。912年(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弑父篡位,尊钱镠为尚父。

915年(贞明元年),均王朱友贞发动政变,夺取帝位。916年(贞明二年),钱镠派安抚判官皮光业入贡中原,被加封为诸道兵马元帅。917年(贞明三年),朱友贞又加封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并准其设立元帅府。918年(贞明四年),淮南杨隆演夺取虔州,吴越入贡之路断绝,钱镠只得改由海路入贡。 此时,西川(前蜀)、淮南(南吴)、岭南(南汉)、福建(闽)等地统治者先后称帝,都劝钱镠据吴越称帝。钱镠笑道:“这些小子自己坐在炉炭中,还想把我也拉到上面。”钱镠虽然拒绝了他们的劝说,但各国君主仍然都像对父兄一样对待他。

923年(龙德三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设立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不久,晋王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钱镠又遣使进贡,并求取玉册。郭崇韬等人都极力反对,认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册。最终,李存勖还是赐予钱镠玉册、金印。

晚年生活

926年(天成元年),李嗣源即位,中原局势混乱,朝廷诏命难以到达吴越,钱镠改元宝正。

929年(天成四年),后唐供奉官乌昭遇、韩玫出使吴越。韩玫回国后诬称道:“乌昭遇见到钱镠后,称其为殿下,并私下向钱镠透露国事。”枢密使安重诲与钱镠有旧怨,于是上奏朝廷,将乌昭遇斩首,并削除钱镠官爵,命其致仕。钱镠命儿子钱元瓘等人上表诉冤,但朝廷都没有理会。

931年(长兴二年),李嗣源诛杀安重诲,重新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

932年(长兴三年),钱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后事并道:“我的儿子们都很愚蠢懦弱,只怕难以担当大任。我死后,请你们从中择贤而立。”臣下都推举钱元瓘,钱镠于是立钱元瓘为继承人。不久,钱镠去世,终年八十一岁。朝廷得知后,废朝七日,赐谥号武肃,并命工部侍郎杨凝式为其作神道碑文。934年(应顺元年),钱镠被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之原。 为政举措

钱鏐在内政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

公元910年,钱镠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此外,钱镠设撩湖军,开浚钱塘湖,得其游览、灌溉两利,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与运河相通。钱镠还在太湖地区设“撩水军”四部、七八千人,专门负责浚湖、筑堤、疏濬河浦,使得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轶事典故

贵人

钱镠年轻时,常与临安县录事钟起的几个儿子一起喝酒赌博,钟起为此很不高兴。后来豫章有相士发现钱塘地界有王气,于是便到临安暗中查访。钟起与这个相士认识,便宴请县中贤豪之士,请相士观察,可惜都不是。后来相士路过钟起家,恰好钱镠前来,相士看到后道:“此真贵人也!”又对钟起道:“你以后的富贵,就靠此人了。”从此,钟起不但允许儿子与钱镠交往,还时常接济他。

兵屯八百里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攻掠浙东,打算攻打临安。钱镠分析形势后,率领二十余人伏击起义军的先头部队,然后撤退到八百里(地名)。钱镠告诉路边的老妪:“等会有人来,你就告诉他临安兵屯八百里。”追兵到来后,老妪将钱镠的话告诉他们。黄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还以为临安兵马扎下了八百里的营地,说道:“刚才就十几人都打不过,何况现在有八百里的兵马。”于是,退兵而去。

衣锦还乡

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后,衣锦还乡,祭扫坟墓,大宴家乡父老。席间,钱镠拿起酒杯,效学刘邦《大风歌》,作《还乡歌》:“三节还乡兮挂锦衣,吴越一王驷马归。临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爱曰辉。父老远近来相随,家人乡眷兮会时稀。斗牛光起兮天无欺!”可惜,乡民却不懂歌中之意。钱镠于是再用土语高唱:“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侬心子里!”歌罢,满座叫好。

警枕粉盘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为了防范侍卫夜间贪睡失职,钱镠还常向城墙之外发射弹丸,以期他们提高警惕。此外,钱镠还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钱王弭谤

钱镠被封为吴越国王后,大兴土木,昼夜不停,士兵都有怨言。有人在晚上在大门上写道:“没了期,侵早起,抵暮归。”钱镠看到后,不怒且喜,命小吏在旁边又加了一句:“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怨言顿时消失。

钱王射潮

钱镠治理杭州时,修筑海塘。因为涌潮汹涌,钱塘江海堤修筑不成,部下都认为是潮神作怪。钱镠于是在八月十八在钱塘江前布置一万名弓箭手,并声称“假如潮水再来,那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可是潮神并没有理睬告诫。一会儿,但见远远一条白线,飞速滚来,钱镠命万箭齐发,直射潮头。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逃走,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直到今天,江水还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去,象个“之”字,因此人家又叫这个地方为“之江”。

知我罪我

钱镠晚年与僚属们谈起杭州城的变化,众人盛赞杭城邑屋繁会,江山雕丽,湖海形胜,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数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钱镠却很清醒,他说:“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陌上花开

相传钱镠甚爱自己的王妃,王妃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镠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慢慢归来了吗?

后来苏轼根据这个故事做了三首题为《陌上花》的绝句。

历史评价 《吴越备史》对钱镠评价非常高,称赞道:

王少时,侗傥有大度,志气雄杰,机谋沉远,善用长槊大弩,又能书写,甚得体要。有知人之鉴,及通图纬之学,每处众中,而形神有余。纯孝之道禀于天性,每春秋荐享,必呜咽流涕。

王挺命世之才,属艰难之运,奋臂起义,所向披靡。以寡敌众,黄巢不犯其封;仗顺伐逆,汉宏至于授首。诛逐帅之薛朗,遂申属郡之礼;平作伪之董昌,不违本朝之命。加以御淮戎以耀威,奉梁室而示略,回江山之深险,致都邑之宏丽,七德克备,五福是臻。故八辅地图,三授天册,总四海之戎柄,为一人之父师,威名赫然,霸业隆矣。然后内敦恭俭,外正刑赏,安民和众,保定功勋。文台崛起于江东,玄德雄据于巴右,比之全德,固不足同年而语哉!

《旧五代史》认为钱镠不是节俭之人,但还是承认钱镠的功绩:

钱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自唐末乱离,海内分割,荆、湖、江、浙,各据一方,翼子诒孙,多历年所。夫如是者何也?盖值诸夏多艰,王风不竞故也。洎皇宋之抚运也,因朗、陵之肇乱,命王师以遄征,一矢不亡,二方俱服。遂使瑶琨筱□,咸遵作贡之文;江、汉、雎、章,尽鼓朝宗之浪。夫如是者何也?盖属大统有归,人寰允洽故也。惟钱氏之守杭、越,逾八十年,盖事大勤王之节,与荆楚、湖湘不侔矣。

《新五代史》认为钱镠严刑酷法,对百姓非常苛刻,对其评价很低:

钱氏兼有两浙几百年,其人比诸国号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僣,下至鸡鱼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责其负,则诸案史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负,唱其多少,量为笞数,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犹积数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胜其苦。又多掠得岭海商贾宝货。当五代时,常贡奉中国不绝。

盖其兴也,非有功德渐积之勤,而黥髡盗贩,倔起于王侯,而人亦乐为之传欤?考钱氏之始终,非有德泽施其一方,百年之际,虐用其人甚矣,其动于气象者,岂非其孽欤?是时四海分裂,不胜其暴,又岂皆然欤?是皆无所得而推欤?术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欤?

后世一般对钱氏评价较高,认为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安居乐业的局面。 〔宋〕赵抃:时维五纪乱何如?史册闲观亦皱眉。是地却逢钱节度,民间无事看花嬉!

【篇六】朱有贞

福建省漳州市2015年3月高三质检语文试卷(答案)

阅读: 603次 大小: 77KB(共1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15年3月高三质检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末帝①遣鄂屯兵魏县。庄宗②入魏,鄩以为晋兵悉从庄宗赴魏,而太原可袭,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而潜军出黄泽关袭太原。晋兵望梁垒旗帜往来,不知其去也,以故不追。鄂至乐平,遇雨,不克进而旋,急趋临清,争魏积粟,而周德威已先至,鄩乃屯于莘县,筑甬道及河以馈军。

久之,末帝以书责鄂曰:“阃外③之事全付将军,河朔诸州一旦沦没,今仓储已竭,飞挽④不充,将军与国同心,宜思良画!”鄩报曰:“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末帝复遣问鄩必胜之策,鄩曰:“臣无奇术,请人给米十斛,米尽则敌破矣!”末帝大怒,诮鄩曰:“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乃遣使者监督其军。鄩召诸将谋曰:“主上深居禁中,与白面儿⑤谋,必败人事。今敌盛,未可轻动,诸君以为如何?”诸将皆欲战,鄩乃悉召诸将坐之军门,人以河水一杯饮之,诸将莫测,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犹若此,滔滔河流可尽乎?”诸将皆失色。 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鄩营,鄩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鄩,使出战。庄宗与诸将谋曰:“刘鄩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乃声言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鄩果报末帝曰:“晋王西归,魏无备,可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鄩忽见晋军;惊曰:“晋王在此邪!”庄宗与符存审为两方阵夹之,鄩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鄩大败,南奔。

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鄩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鄩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鄩,乃谮之,以为鄩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及兵败,诏归洛⑥,鸩杀之。

(摘编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

【注】①末帝:指朱友贞,后梁皇帝,帝号末帝。②庄宗:指李存勖,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后唐王朝的建立者。③阃外:城外。④飞挽:指迅速运送粮草。⑤白面儿:白面书生。⑥洛:洛阳。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克进而旋 克:攻克

B.诮鄩曰 诮:责备

C.阳为西归 阳:通“佯”,假装

D.行次陕州 次:驻扎

3.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体现刘鄩“机变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

②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

③主上深居禁中,与白面儿谋,必败人事

④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鄩营,鄩不肯出

⑤乃声言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

⑥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

A.①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鄩善于用兵,得知庄宗带兵到魏县,便用计迷惑晋兵,暗中率军奔袭太原。

B.末帝十分信任刘鄩,把城外的事全都托付给他,并交代他要及早谋划良策。

C.末帝催刘鄩出兵,刘鄩认为晋兵士气旺盛,极力劝说众将应耐心等待时机。

D.庄宗知道刘鄩陷入困境,便设计引他出兵魏县,然后与符存审夹击把他打败。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3分)

(2)及兵败,诏归洛,鸩杀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浣溪沙[注]

[宋]苏东坡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注】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苏轼因母亲病逝回家服丧,期满后,返京途中作此词。

(1)本词如何紧扣“望”字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分)

(2)“月明千里照平沙”一句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伯韬和尚仲礼正在密谈,刘玉英不请自来。她发现赵伯韬和吴荪甫之间有矛盾,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于是从中作梗,加深赵伯韬对吴荪甫的忌恨。(《子夜》)

B.除夕之夜,觉慧在淑华的房外无意中听到鸣凤和婉儿在谈论各自的心上人的事。当听婉儿说到鸣凤的心上人是高忠而鸣凤沉默不语时,他松了一口气。(《家》)

C.玛丝洛娃听到法庭的判决后,她先是以为自己听错,后来感到气愤,大声叫屈,但没有被当成一回事。最后她哭了,只好顺受硬加到她身上的天大冤屈。(《复活》)

D.查理走后,欧也妮背着父亲把查理住过的屋子收拾成他离开时的样子,还经常打开梳妆盒,试图从婶婶的肖像中寻找查理的相貌,不想被被母亲撞见了。(《欧也妮·葛朗台》)

E.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刑架,乞丐王率领乞丐营救,不明实情的伽西莫多极力反抗,乞丐死伤无数。紧接着弗比斯的卫队赶到,雨点般的箭射向营救的队伍。(《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老黄忠计夺天荡山)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笑曰:“张邻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声而出曰:“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邻首级,献于麾下。” “厉声而出”的人是谁?他是如何打败张邰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

薛宝钗所说的“他”是谁?她说的“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指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注】①适:亲近、厚待。②莫:疏远、冷淡。③比:亲近。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0~1 2题。

文学理当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

陆天明

①文学到底是否具有公共性?该不该具备公共性?这个论题实质上是有争议的。有些朋友甚至羞于把文学创作和公共领域相联系,更别说让文学肩负某种必需的公共使命了。

②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必须呈现作家的个人特色,烙上明确的个性印记。现在需进一步探讨的是,作家自我中的“我”,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它当然代表着它居在体的主人。这种代表的呈现在文学创作中越充分越独特,越会被人们认为具有“文学性”或“艺术性”。但这是否表明作家的这个“我”可以仅代表居在体这个主人,也就是所谓“小我”就够了?可以漠视或拒斥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③作家个体劳动成果要以“作品”形式面世。因此,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社会存在。这决定了文学创作和文学家生命历程中本有的公共性。作家自我意识中不能缺少公众意识。他内在的那个“我”须是一种“大我”。只要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他总是以代言人的身份在场。宏大的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细微的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不因为它们深切的忧天下情怀和对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真诚关爱、生动呈现而打动无数人的心,成为千古绝唱。

④更应看到,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而这巨变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造就新型的现代化的中国人。而要造就一代新型中国人,关键是促成灵魂深处的变革,这就需要文化的引导。而文学可以也应该承载这种引导功能。俄罗斯人永世难忘普希金和果戈里,中国人心里总存着杜甫和鲁迅,不正因为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理念民族性格的成型和成长吗?只有拥有这种公共性才使得文学成为真正的文学,获取旺盛的生命力也使作家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作家”。

⑤当然,我们也应警惕对文学公共性的庸俗化呈现的倾向,警惕它被“皮囊化”。当下文学的绝对私人化趋势在市场鞭策下似有所转向,应声而起的是在产业化过程中取媚于大众的所谓“公共效应”,追求极端的娱乐消遣争点击率收视率挣票房,只剩一张“皮囊”就自诩为“文学”。

⑥一千多年前,杜甫曾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下者已逝,来者无穷。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现状,也是文学的希望。让文学这头雄狮奔腾起来,为了文学,也为了我们这个中国。

(摘编自2014年8月11日《光明日报》)

10.下列对文章中关于“文学的公共使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创作虽呈现作家的个人特色,但必须和公共领域相联系,担当必需的公共使命。

B.作家自我中的“我”不仅包括代表居在体的“小我”,还包括具有公众意识的“我”。

C.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正是文学具有公共性的具体表现。

D.只要是拥有公共性的文学便是真正的文学,具备文学生命力的作家才是真正的“作家”。

11.文章第③段划线部分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12.文章第④⑤段分别如何论述“文学理当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破碗之谜

夏商周

考古学家挖出了一只汉朝的瓷碗,可惜缺了一块。洗去泥土后,惊奇地发现,亮晶晶的瓷碗内壁上,一个男人骑着一匹马在草地上追赶一个女子,那女子提着裙袂,跌跌撞撞地奔跑着。

那画在动,是一段循环往复的动画。女子跑到碗的缺块处,不见了,仿佛跳下了悬崖一般;骑马的男子也冲下缺块,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女子又在同一个点出现了,继续气喘吁吁地逃跑,男子依然在后面策马狂追。追到碗的缺块处,两人又先后消失了,接着又出现了,你追我逃,无休无止。

这件文物立刻轰动了世界,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快转移到那个女子身上。她是谁?为什么逃跑?追她的人又是谁?最后,所有人只关心一个问题:她到底被抓到没有?

要是把碗补上,那女子的命运不就浮出水面了吗?于是人们齐声高喊:“补碗!补碗!”

博物馆立刻组织专家,比照缺块,制作出同样大小、同样质地的一块瓷片,镶嵌在碗的缺块处,天衣无缝,完美极了,可是——刚抹上特制胶水不到一分钟,瓷片就“咔嚓”一声掉到地上,碎成几块。专家们又研制了更完美的瓷片和更强力的胶水,可依然失败了。于是,专家们向全世界发出求助,一时间,各地的热心人带着书写那个古代女子命运的极大热情,制作起那块瓷片来。

那一天,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手拿瓷片,排着队,缓缓移向一座高台。

那只古代的碗就供奉在高台的香案上。善良的人们期望自己制作的瓷片能救出那个可怜的女子,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失望的惊叫声此起彼伏,从清晨一直响到黄昏。

“我来试试!”一个光头少年,在几个成年男子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你的瓷片呢?”博物馆馆长和蔼地问。

“没有。”

“那你怎么补碗?”

少年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支水彩笔,在那匹马前面,画了一只草原鼠。草原鼠迅速打了一个洞,钻进了地下。疾驰而来的马蹄踏进了鼠洞,马重重地摔倒了,那个男子也跌下马来。逃跑的女子惊讶地回过头,男子忍痛招手呼喊,似乎在叫女子回来,但女子一咬牙,转身继续奔跑,跑向缺块处。奇迹出现了,随着她的脚步,缺块自动生出瓷片和画面,先是草地,接着是水,蓝幽幽的水。一条渔船停在岸边,年轻英俊的渔夫四处张望,神色焦急。

见女子跑来,立时满脸笑容,立即把女子扶上船,竹篙一点,轻盈而去,水面随着船头迅速扩大,眨眼间布满了整个缺块。

破碗自己补上了!

当馆长举起这只修复完美的古碗时,台下欢声雷动。大家纷纷要求那个少年透露修复古碗的绝技。少年拿起话筒,低头沉默了。当他抬起头时,已是泪水盈盈。 “为什么非要去补呢?”少年说,嗓音带着一丝凄楚,“已经破的东西,无论如何是补不好的,既然想救那个女子,为什么不马上去阻止对她的伤害呢?只要伸出援手,就不会……”少男忽然号啕大哭,说不下去了。带他来的几个男子把他带下高台,走向一辆警车。

人群鸦雀无声,少年原来是少管所的犯人!

第二天,媒体报道了这个少年犯的身世:父母离异,都不怎么管他。他成了街头的混混儿,先后被五所学校开除,社区也不管他。此后,他流浪街头,偷鸡摸狗,

朱有贞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zawen/121381.html

    热门推荐
    • 周本顺简历背景,周本顺父亲是谁,周本顺是谁的儿子(图)

      周本顺简历:周本顺,男,汉族,1953年2月生,湖南溆浦人。周本顺父亲是谁并不清楚,网友谣传周本顺是毛泽东儿子,该消息被证实是谣言,所以不应妄加猜测。下面是收集的毛泽东子女资料。毛泽东共有10个孩子。吃百家饭长大的毛岸英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清水塘。在那动荡的

    • 《秦时明月》四大家族实力评测,阴阳家暂列第二

      《秦时明月》是发生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年代,各大家族文韬武略实力不俗,那么下小编简单介绍一下各大家族的实力排行吧!第一名:诸子百家·纵横家纵横家盖聂卫庄作为纵横家的两大王牌实力担当,剑术横霸天下,实力不在话下。卫庄作为前期的第一反派,实力不用多说,而盖聂的渊虹一出,惊变四方,天地之间,谁与之敌?不

    • 《秦时明月》第六部赵高同时对道家和儒家下手?焚书坑儒真的来了

      《秦时明月》第五部《君临天下》已经完美谢幕,这一部可以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转承启合的作用,从剧情来说这一部不仅是延续了【罗网】继【墨家】之后,继续着对其他诸子百家的颠覆计划,而且作为《秦时明月》两大主线谜团之一的【青龙计划】内容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更重要的是这一部极大的推进了“反秦”这一主线剧情:楚军

    • 主持人汪文华 昔日王牌主持汪文华近照,如今头发花白成老太

      如果你问起70后、80后20年前他们印象最深的电视节目是什么,那么相信有很人会说是《曲苑杂谈》,确实那时每到周末,大家就会守着电视,等着那道“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的节目主题曲响起。这个节目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汪文华也成为了很多观众心中的记忆。汪文华1974年参军,1982年

    • 秦时明月姬无夜之死 秦时明月跟姬无夜的夜幕比起来,卫庄的流沙实力还差了几个档次

      《秦时明月》从播出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光景,整个系列高手众多,自然也形成了不少的势力。在众多的势力组织之中,诸子百家人数虽多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罗网和流沙等几个组织人数相对较少但目标一致,战斗力往往更强。因而,他们成为了秦时明月最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罗网、流沙和影密卫,在《秦时明月》姐妹篇《

    • 秦时明月道家隐藏高手 秦时明月道家隐藏至深的绝世高人,实力比逍遥子和晓梦还要强

      《秦时明月》系列,道家是诸子百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门派,只是由于他们的隐士传统和“无为而治”的主张导致道家人士习惯了低调,真正为人知道的人物并不多。秦时明月五部动画,整个道家能让大家记住的也就是天宗和人宗两位掌门人:晓梦大师和逍遥子。至于类似赤松子这样的角色,想必都被自动忽略了。道家在三百年前,内部就

    • 你认为哪个卫视将会超越湖南卫视?

      问:你认为哪个卫视将会超越湖南卫视?观点1:然后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短期内没有哪台卫视能到超越湖南台卫视,希望某些粉丝不要喷我先看看我说的。值得肯定的是各家电视台都在百家齐放,都在进步,比如我看好的东方卫视很有起色,《极限挑战》制作水平很好,第二季了依旧很受欢迎,一般的真人秀节目,一两季下来热度会口碑

    • 你身边的穷人都怎样过生活,真的有人惨到吃百家饭吗?

      问:你身边的穷人都怎样过生活,真的有人惨到吃百家饭吗?观点1:我外婆隔壁那家就挺惨的。男主人四十多岁,种两亩田。他的老婆有精神疾病,一直关在家里面。男主人的弟弟早年得病去世了,不幸的是他的老婆也有精神疾病,跟自己的老婆关在一起。男主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是安徽大学毕业的,工作挺好的,有几年没有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