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齐 解密民国军阀将领和实力地盘详细资料(2)

|百家杂谈   |

【www.jxtldy.com--百家杂谈】

周自齐

【篇一】周自齐

解密民国军阀将领和实力地盘详细资料(2)

  民国十大地方军阀

  民国军阀是指在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但他们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势力并为扩大自己的势力采用各种手段,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的势力。在实质上依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割据势力。主要势力为北洋军阀、滇系军阀、粤系军阀等。

  民国十大军阀

  一、窃国大盗------袁世凯

  二、北洋之虎------段祺瑞

  三、东北王“胡帅”------张作霖

  四、秀才军阀------吴佩孚

  五、不倒翁------阎锡山

  六、混世魔王------张宗昌

  七、山东土皇帝------韩复榘

  八、广东军阀------陈炯明

  九、小诸葛------白崇禧

  十、青海王------马步芳

中华民国历任国家元首
所属时期届次称谓姓名任职时间
临时1临时大总统孙文1912.01.01~1912.04.01
2临时大总统袁世凯1912.03.10~1913.10.10
北洋政府时期1当选大总统袁世凯1913.10.10~1915.12.12
洪宪皇帝袁世凯1915.12.12~1916.03.22
复任大总统袁世凯1916.03.22~1916.06.06
2继任大总统黎元洪1916.06.07~1917.07.01
 张勋复辟.溥仪复位1917.07.01~1917.07.14
 代理大总统冯国璋1917.07.06~1918.10.10
3当选大总统徐世昌1918.10.10~1922.06.02
 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周自齐1922.06.02~1922.06.11
 复任大总统黎元洪1922.06.11~1923.06.13
 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高凌霨1923.06.13~1923.10.10
4贿选大总统曹锟1923.10.10~1924.11.02
 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黄郛1924.11.02~1924.11.24
 临时执政段祺瑞1924.11.24~1926.04.20
 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胡惟德1926.04.20~1926.05.13
 总理摄行大总统颜惠庆1926.05.13~1926.06.22
 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杜钖圭1926.06.22~1926.10.01
 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顾维钧1926.10.01~1927.01.12
 总理摄行大总统顾维钧1927.01.12~1927.06.16
 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1927.06.16~1928.06.03
广州军政府 陆海军大元帅孙文1917.09.10~1918.05.04
 主席总裁岑春煊1918.08.21~1920.10.24
 复任孙文1920.11.29~1921.05.04
 非常大总统孙文1921.05.05~1923.03.02
 陆海军大元帅孙文1923.03.02~1925.03.12
 代理陆海军大元帅胡汉民1925.03.12~1925.07.01
广州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主席汪兆铭1925.07.01~1926.03.23
 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1926.03.30~1927.04.10
南京国民政府/重庆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1927.04.18~1927.09.16
 宁汉合流暂缺1927.09.16~1928.02.07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1928.02.07~1928.10.10
 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1928.10.10~1931.12.15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931.12.15~1943.08.01
 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1943.08.01~1948.05.20
1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48.05.20~1949.01.21
 副总统代理李宗仁1949.01.21~1950.03.01
台湾民国政府戒严时期 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50.03.01~1954.05.20
2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54.05.20~1960.05.20
3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60.05.20~1966.05.20
4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66.05.20~1972.05.20
5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72.05.20~1975.04.05
 副总统继任严家淦1975.04.06~1978.05.20
6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1978.05.20~1984.05.20
7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1984.05.20~1988.01.13
台湾民国政府宪政时期 副总统继任李登辉1988.01.13~1990.05.20
8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1990.05.20~1996.05.20
9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1996.05.20~2000.05.20
10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2000.05.20~2004.05.20
11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2004.05.20~2008.05.20
12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2008.05.20~2012.05.20
13   
中华民国历任政府首脑
所属时期届次称谓姓名任职时间
北洋政府时期1国务总理唐绍仪1912.03.25~1912.06.15
 外交总长代理陆征祥1912.06.17~1912.06.29
2国务总理陆征祥1922.06.29~1912.09.22
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1912.08.20~1912.09.25
3国务总理赵秉钧1912.09.25~1913.07.16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1913.05.01~1913.07.17
 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1913.07.17~1913.07.19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1913.07.19~1913.07.31
4国务总理熊希龄1913.07.31~1914.02.12
 代理国务总理孙宝琦1914.02.12~1914.05.01
5政事堂国务卿徐世昌1914.05.01~1915.10.27
 代理政事堂国务卿陆征祥1915.10.27~1915.12.21
6政事堂国务卿陆征祥1915.12.21~1916.03.21
7政事堂国务卿徐世昌1916.03.21~1916.04.22
8政事堂国务卿段祺瑞1916.04.22~1916.06.29
9国务总理段祺瑞1916.06.29~1917.05.23
 代理国务总理伍廷芳1917.05.23~1917.06.12
 代理国务总理江朝宗1917.06.12~1917.06.24
10国务总理李经羲1917.06.24~1917.07.01
张勋复辟自命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1917.07.01~1917.07.14
11国务总理段祺瑞1917.07.14~1917.11.22
 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1917.11.22~1917.11.30
12国务总理王士珍1917.11.30~1918.02.20
 代理国务总理钱能训1918.02.20~1918.03.23
13国务总理段祺瑞1918.03.23~1918.10.10
 代理国务总理钱能训1918.10.10~1918.12.20
14国务总理钱能训1918.12.20~1919.06.13
 代理国务总理龚心湛1919.06.13~1919.09.24
 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1919.09.24~1919.11.05
15国务总理靳云鹏1919.11.05~1920.07.02
 代理国务总理萨镇冰1920.07.02~1920.08.09
16国务总理靳云鹏1920.08.09~1921.05.14
17国务总理靳云鹏1921.05.14~1921.12.18
 代理国务总理颜惠庆1921.12.18~1921.12.24
18国务总理梁士诒1921.12.24~1922.05.05
 代理国务总理周自齐1922.05.05~1922.06.11
19国务总理颜惠庆1922.06.11~1922.08.05
20国务总理唐绍仪1922.08.05~1922.09.19
21国务总理王宠惠1922.09.19~1922.11.29
22国务总理汪大燮1922.11.29~1922.12.11
 代理国务总理王正廷1922.12.11~1923.01.04
23国务总理张绍曾1923.01.04~1923.06.13
 代理国务总理李根源1923.06.13~1923.09.13
 代理国务总理高凌霨1923.06.14~1923.10.10
 代理国务总理高凌霨1923.10.10~1924.01.12
24国务总理孙宝琦1924.01.12~1924.07.02
 代理国务总理顾维钧1924.07.02~1924.09.14
25国务总理颜惠庆1924.09.14~1924.10.31
 代理国务总理黄郛1924.10.31~1924.11.24
26临时执政兼总理段祺瑞1924.11.24~1925.12.26
27国务总理许世英1925.12.26~1926.03.04
28国务总理贾德耀1926.03.04~1926.04.20
 代理国务总理胡惟德1926.04.20~1926.05.13
29国务总理颜惠庆1926.05.13~1926.06.22
 代理国务总理杜钖圭1926.06.22~1926.10.01
 代理国务总理顾维钧1926.10.01~1927.01.12
30国务总理顾维钧1927.01.12~1927.06.16
 代理国务总理胡惟德1927.06.16~1927.06.19
31国务总理潘复1927.06.20~1928.06.03
     
国民政府时期/民主宪政前1行政院院长谭延闿1928.10.25~1930.09.22
 代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1930.09.25~1930.11.24
2行政院院长蒋中正1930.11.24~1931.12.15
 代理行政院院长陈铭枢1931.12.15~1932.01.01
3行政院院长孙科1932.01.01~1932.01.28
4行政院院长汪兆铭1932.01.29~1935.12.16
 代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1932.08.25~1933.03.30
 代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1935.07.02~1935.08.23
 代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1935.11.06~1935.12.16
5行政院院长蒋中正1935.12.16~1938.01.01
 代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1936.12.13~1937.04.06
 代理行政院院长王宠惠1937.04.06~1937.05.29
6行政院院长孔祥熙1938.01.01~1939.12.11
7行政院院长蒋中正1939.12.11~1945.06.04
 代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1944.12.04~1945.06.04
8行政院院长宋子文1945.06.04~1947.03.01
 代理行政院院长蒋中正1947.03.01~1947.04.23
9行政院院长张群1947.04.23~1948.05.24
国民政府民主宪政时期1行政院院长翁文灏1948.05.25~1948.11.26
2行政院院长孙科1948.11.26~1949.03.12
3行政院院长何应钦1949.03.12~1949.06.13
4行政院院长阎锡山1949.06.13~1950.03.10
台湾国民政府戒严时期5行政院院长陈诚1950.03.10~1954.06.01
6行政院院长俞鸿钧1954.06.01~1958.07.15
7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陈诚1958.07.15~1963.12.16
 代理行政院院长王云五1963.07.01~1963.09.16
8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严家淦1963.12.16~1972.06.01
9行政院院长蒋经国1972.06.01~1978.05.19
 代理行政院院长徐庆钟1978.05.19~1978.06.01
10行政院院长孙运璇1978.06.01~1984.06.01
11行政院院长俞国华1984.06.01~1989.06.01
台湾国民政府民主宪政时期12行政院院长李焕1989.06.01~1990.06.01
13行政院院长郝柏村1990.06.01~1993.02.27
14行政院院长连战1993.02.27~1997.09.01
15行政院院长萧万长1997.09.01~2000.05.20
16行政院院长唐飞2000.05.20~2000.10.06
17行政院院长张俊雄2000.10.06~2002.02.01
18行政院院长游锡堃2002.02.01~2005.02.01
19行政院院长谢长廷2005.02.01~2006.01.25
20行政院院长苏贞昌2006.01.25~2007.05.21
21行政院院长张俊雄2007.05.21~2008.05.20
22行政院院长刘兆玄2008.05.20~2009.09.10
23行政院院长吴敦义2009.09.10~

【篇二】周自齐

袁世凯的走钢丝记录:慈禧曾“欲置之重典”(2)

袁世凯简直像个魔术大师,眼看就要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他竟然摇摇晃晃地走过了那根细细的钢丝绳而安然无恙。

将功折过,袁世凯的性命保住了,地位也保住了。走过一段人生的低潮期,他又开始往上升迁,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重要阶段。1899年6月16日,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年底署理山东巡抚。1900年3月14日实授山东巡抚,正式成为实权在握的一方诸侯,这也是他由军权向政权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一年,以山东、直隶为中心的义和团运动高涨。如何对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如火如荼的义和团?是剿,还是抚?对袁世凯来说,这又是一场新的考验。

慈禧欲利用义和团剿灭洋人为己报仇,竟然丧失理智地向西方11国列强同时宣战,袁世凯却对其管辖内洋人洋教施以有效的保护措施;清廷多次令他派兵驰援勤王,他就是抗旨不遵;部下主动请缨,他也不准允;后又积极参与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运动……袁世凯这样做,无疑是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避免了像其他几支武卫军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庚子之乱”(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后,清廷五支武卫军,只剩下袁世凯这支保存得相当完整的武卫右军,袁世凯也成为清末唯一拥兵自重的大臣。但他违抗朝廷圣旨,如若惹恼生性多疑、手段残忍的慈禧,决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袁世凯走的又是一步险棋,但他又不能不这样做。他不能听凭拳民驱洋教杀洋人造成混乱无法收拾;他更清楚地知道,以其编练的虽是国内一流劲旅的新军去对付强大的八国联军,无异于以卵击石,除了像其他四支勤王的武卫军那样遭致覆亡的命运外,不会有更好的下场。事情既然做了,他只有尽快想法弥补,继续走荣禄的门子,向慈禧表达忠心。

北京陷落后,慈禧让袁世凯接济经费,他半点儿也不敢怠慢,先后派人送去白银21万两、绸缎200匹及大量食物。仓促逃亡的慈禧得了袁世凯接济,心里的感激自不待言。慈禧到达西安,袁世凯运送大批军火以供保卫之用。和约将成之际,他又作好了迎接慈禧回銮的充分准备。袁世凯摸准了老佛爷的脾性与心思,一年多的逃亡生涯,她是受足了气吃够了苦;如今再次回京,她需要的就是金钱、体面、豪华与排场。所以,袁世凯首先献给慈禧两座豪华的彩棚,一座扎在保定车站,一座设在北京城门,犹如“凯旋门”一样,让败逃而回的慈禧在灿烂的鲜花、亮丽的彩灯照耀下,产生一种虚幻的凯旋感觉;其次,袁世凯献上的是以巧取豪夺手段搜刮弄来的100万两银子,在当时国库空空如也的情况下,10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乐得慈禧笑眯了双眼;最后,袁世凯别出心裁地准备了两只供太后赏玩的鹦鹉,当李莲英将鸟笼捧到离慈禧两三尺远的地方时,两只鹦鹉突然亮开嗓门清脆地叫道:“老佛爷吉祥如意!”“老佛爷平安!”慈禧见状,简直笑开了怀,一年来所有的窝囊委屈随着鸟儿殷切的叫声顿时烟消云散。直到这时,袁世凯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地。

于是,“众望所归”的袁世凯被清廷正式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大清帝国的实际“宰相”。后又一身兼任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八个大臣之职,权势远远超过当年的曾国藩与李鸿章。

于是,清朝末期一个新的时代——袁世凯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这是一个被史家与大众忽略了的多少算得上充满生机、焕然一新的时代,其中最亮丽的出彩之处,便是被称为“清末新政”的社会变革。清末新政无论是改革的广度,还是其力度与深度,都超过了戊戌维新变法。慈禧为清除镇压“百日维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这场新的改革,赦免了除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三人之外的其他所有维新派、革命派党人。就实质及影响而言,清末新政的有力推动者、实际执行者便是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在增练新军、创建巡警、改革司法制度、推行地方自治、发展实业、广兴教育这些新政改革方面,袁世凯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只因他后来称帝自为,一生中的诸多功绩被有意无意抹杀殆尽了。

然而,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此,他想继续前进,将这场改革运动推向极致——由器物而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他逢人便称:“官可不做,法不可不改。”并自告奋勇地提出将直隶作为立宪的试点省份,面奏慈禧太后,说立宪应先组织内阁,从改革官制入手。按袁世凯的改革方案,立宪最重要的是设立资政院与责任内阁。资政院为疏泄舆论的清议机构,责任内阁实质上就是架空皇帝,由总理大臣、副大臣代替皇帝行使职权。袁世凯的这一涉及制度的深层改革方案,虽能推动大清帝国的封建专制向西方民主政体转型,但也不乏其个人私心。他想在拥有京津军警力量的同时,进京与庆亲王奕同时组阁,奕为国务总理大臣,他做副总理大臣——在控制朝政的同时,也为自己预留后路——慈禧已是日薄西山,说不定哪天腿一蹬眼一闭,光绪就会从瀛台走上前台,成为名副其实的皇上。袁世凯心里比谁都清楚,光绪对他的出卖定会不依不饶。而与奕同时组阁架空皇位执掌朝政大权,哪怕慈禧故去,他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袁世凯的做法遭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对。皇室宗族得知袁世凯不让他们参与政事后,醇亲王载沣拔出手枪抵住他的胸膛厉声叫道:“尔如此跋扈,我为主子除尔奸臣!”幸亏奕及时赶来排解,载沣才没有扣动扳机;守旧派认为这种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会引起社会动荡,难以施行;立宪派认为袁世凯推行的只是“大臣专制政体”,而不是真正的君主立宪体制;就连那些太监,听说袁世凯的改革方案中有一项是裁撤他们,于是,百余名太监趁他下朝之际将其拦住,百般谩骂围攻,又是奕出面劝解,才给袁世凯解了一围。要说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最关键的是此举引起了慈禧的疑忌与不满,她担心责任内阁制成立后君权旁落。因此,袁世凯的立宪改革不但没有成功,反被慈禧的另外两名宠臣——瞿鸿几与岑春煊借机参了一本(史称“丁未大参案”)。袁世凯几乎动用了所有看家本领,通过花钱打点、疏通关系、伪造假证等手段,好不容易才没有“翻船”。但仍被慈禧以明升暗降之法让他离开北洋新军,进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袁世凯正心惊肉跳地夜夜做着噩梦呢,光绪死了;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慈禧也死了。袁世凯大大地吁了一口长气。不过他的长气还未吁完,报应就从天而降了。宣统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监国,为摄政王。早想一枪结果袁世凯性命的载沣大权在握,加之要为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光绪帝报仇,所以他刚一上任就准备拿袁世凯开刀。

袁世凯又一次被推到了鬼门关口。

好在张之洞极力劝谏,加之载沣担心处决袁世凯会引发新军闹事,也就手下留情饶了他一命。但是,摄政王载沣仍给袁世凯以严厉的惩处——以“足疾”为由,罢免他的一切军政大权,将其开缺回籍。

袁世凯的性命是保住了,但他又从顶端跌落在地,从京城来到河南彰德(今安阳)洹上村,成为一介无官无职的平民,仿佛又回到了人生的最初起点。

刚到彰德的日子,他垂钓、下棋、看戏、吟诗,过得十分悠闲。历经险恶风浪大起大落的他,也真想就此隐居算了。读者见得最多的袁世凯“名照”,可能就是那张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手执钓竿的“闲云野鹤”照。这是他曾寄往上海某报纸发表过的一张照片,以示自己淡泊名利,再也无意于政事。这其中虽不乏作秀成分,但多少也反映了袁世凯当时的心境。他还为此照题诗道:“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有人认为这是袁世凯一生中写得最好的诗,无论是意境,还是气韵,都属上乘之作,绝非一介武夫所能吟出,其诗才、文采远在此后的其他民国领导人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之上。

然而,“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袁世凯终归不是一介草民,他一手训练起来的新军、用心培植的党羽仍忠心于他。他们时不时地前来洹上村问计“请安”,他也就跟着关注外面时局的发展。为此,洹上村专门设立了一个电报处,那看不见的频频电波又慢慢唤起了袁世凯心中沉睡已久的欲望。自信随着欲望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认为自己不会久处困境,总有一天将会龙腾虎跃,再度出山。

机会说来就来。武昌首义一声枪响,袁世凯又被送到了历史的前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他的人生,也因此而进入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重要时期。

这是一段人们十分熟悉的历史。革命党人占领武汉三镇,清廷命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前往镇压,可袁世凯的这些旧部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就是不听荫昌指挥。怎么办?唯有请出袁世凯,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就如李鸿章让他护送大院君返回朝鲜时所说的那样:“今如演戏,台已成,客已请,专待汝登场矣。”而袁世凯也不是那么好请的,他以“足疾”未愈为由推辞不出。这既是对载沣当初的开缺予以报复,也是他继续要挟,以增加出山的筹码。直到被清廷由湖广总督改任为内阁总理大臣,其提出的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解除党禁等六项条件被全部接受之后,他的“足疾”也就霍然“痊愈”了。

袁世凯毕竟是袁世凯,刚刚走马上任,北洋军队就一口气攻下了汉口,接着又拿下了汉阳。如果再稍微鼓鼓气,就可攻下武昌,收复武汉三镇。然而,袁世凯在占领汉阳后却主动叫停,并延请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中间人,开始与革命党人谈判。他审时度势,觑准了这一谈判的有利机会:武昌岌岌可危,留而不攻,算是给了南方革命党人一个大大的“人情”,在对他袁世凯产生好感的同时,必将生出新的希望——让同是汉人的他反戈一击,取代清廷,达到恢复中华的目的。是的,袁世凯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可不愿继续充当清廷鹰犬,像他的前辈曾国藩、李鸿章那样永远让清廷玩弄着当枪使。他早就受够了,他不能再忍了,他要做主人,要取而代之。他留下武昌不攻,也可就此威胁、要挟清廷,以达一箭双雕之效。

事情一步一步地往袁世凯设计、预想的方向发展。南北双方派出代表,经过多次正式的及私下的谈判,双方条件渐趋一致,最后归结为两点:一是国家采用何种体制,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二是袁世凯在新体制中的位置。若行君主立宪,肯定还得保留皇帝。这,不仅袁世凯不愿,革命党人更不会答应,“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其首要任务,连最起码的一点都做不到,那还叫什么革命?因此,南北议和最后达成的双方能够接受的条件,只能是实行民主共和制。

正在这时,孙中山由海外回国,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帝国主义各国便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支持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反应迅速,马上致电袁世凯,只要逼清帝退位,便让位于他。袁世凯不信,一面制造舆论“收拾大局非袁莫属”,一面加紧备战。孙中山也毫不示弱,自任总指挥,出兵六路北伐。然而,孙中山此举很快就遭致列强的威吓及内部反动派的掣肘,汪精卫就公开指责孙中山贪恋总统之位,破坏和议。于是,孙中山不得不停止北伐,在致伍廷芳电中要他转达北方代表,第三次强调:“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总统之位有了保证,袁世凯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开始回过头来对付清廷,加紧逼宫。一批宗室亲贵成立宗社党,发表宣言,坚决反对共和。关键时刻,又是革命党人帮了袁世凯一忙,彭家珍冒死刺杀宗社党首领良弼成功,清廷贵族闻风丧胆,纷纷逃离京城。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奄奄一息的清廷再下一剂“猛药”,在他的鼓动下,原先反对共和的北洋新军突然转向,46名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反对立宪,赞成共和。清廷四面楚歌,走投无路,隆裕太后无奈之际,只好以宣统皇帝溥仪的名义,颁发诏书,宣布退位。清廷的退位,标志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来南北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民国成立后实行美国的总统负责制,因革命党人不信任他袁世凯,结果弄出一个内阁总理制,以限制总统之权,其实就是限制他袁世凯的权力。革命党人又提出不少要他接受的苛刻条件,比如建都南京,实际上就是让他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其架空,成为一个傀儡。这些,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仅一眼洞悉,而且施展计谋一一化解于无形。不过也有让他难受的紧箍咒,那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就在南京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一部由革命党人单方面制定,并未经过袁世凯参与同意,而又一厢情愿地非要他接受执行不可的宪法。孙中山此后发动的护法运动,护的就是这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总理内阁制下开始行使总统职权。作为一个在清廷专制制度中执掌国家大权、实权的旧官僚,他几乎每办一件事,都要经过内阁审议,议员副署。而内阁与议员们之所以设立,为的就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所以他每动一议,每办一事,都深感掣肘。在专制政体下做惯了官的袁世凯,自然无法适应这种民主政体,于是,他与内阁的矛盾冲突势不可免。对待内阁与议员,他使出的撒手锏,先是收买;收买利诱不成,继之以血腥镇压。

袁世凯的性格中有着一个难以克服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一旦得势,便沾沾自喜,飘飘然不知东西南北,不谙节制之道,不懂韬光养晦,继续一个劲地向前向前再向前,非将事情做绝不可,直至事与愿违地走向反面。

随着议员被收买或迫害,控制了内阁的袁世凯仍不知足,先是下令解散社会党和一切“煽乱”的政党,不久又下令解散国民党,后来干脆解散国会,停止议员职务。他由临时大总统到正式大总统,又成立专门机构修改约法,出台《中华民国约法》(俗称“袁记约法”),废除责任内阁制,改行总统制,还弄出一些规定,使自己由任期总统成为实际上的终身大总统,并可传嗣子孙。名有了,利有了,权有了,一时间,袁世凯可谓高高在上,万民景仰,名义上是共和制的大总统,实则比封建时代的某些皇帝更加集权。可他仍不知足,一意孤行,要改共和体制为封建政体,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要做名实双至的皇帝称孤道寡。

当袁世凯成为实际上的终身大总统时,就已经站在了山峰之巅。他忘了自己曾经认识到的每前进一步必将伴随着的危险,他忘了仅能立足的峰巅四周全是悬崖峭壁,无论往哪个方向,只要稍微向前跨出一步,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由众望所归到众叛亲离,只有一步之遥;由胜利到失败,也只有一步之遥;由真理到谬误,仍然只有一步之遥……世上许多事物,从左到右,由上到下,从正到反,看似遥不可及,实则仅仅一步之遥。

袁世凯称帝自为,固然打上了个人的烙印,与其性格、心理等方面密不可分,但主要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传统的文化土壤所致。

袁世凯逼退清帝后,对相命、风水、堪舆之类的东西更加迷信,在确定总统府居时,他请来了一位所谓的“青鸟大师”相度吉凶。这位风水大师卜了一卦,认为中南海居震、离两方,而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乃帝王之所,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乎,袁世凯就这样在“青鸟大师”的指点下搬进了中南海居住。

袁世凯住在中南海这个到处都是帝王遗迹的园子里,不做皇帝梦倒反而有点不正常了。这里的每栋楼宇、每棵树木、每块石头、每处墨迹,都是王者的符号与象征,似乎都在向他述说着皇家的霸气与帝王的梦想。袁世凯无时无刻不浸淫在这种浓浓的帝王氛围之中,他的身与心,也在这极度的诱惑中日渐膨胀。他学古代盛世君王,想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强盛壮大,所以他勤勉有加,每天都在中南海居仁堂办公。劳形于案牍之余,还让人呈进摘抄历代帝王政治言行的《居仁日览》,必恭必敬地捧读不已,用以借鉴。

那些与袁世凯同样居住中南海的家人仆人,也不断地为本已浓烈的帝王氛围“增光添彩”。袁世凯睡觉醒来必喝香茶一杯,一位茶童在送茶时,发现他还在鼾睡,下意识地朝床上望了一眼,一不小心竟将朝鲜国王送给袁世凯的一只上等碧玉雕刻的茶杯给打碎了。于是,茶童就说刚才看见睡在床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全身闪闪发光、正欲腾飞的大金龙。此言说得袁世凯疑疑惑惑、恍恍惚惚,以为自己真是一条神龙下凡尘。结果撒谎的茶童不仅没有受罚,反而得到了一份袁大总统的赏赐。

茶童这样说,其他仆人也捕风捉影,总说深宅大院深夜常有游龙掠过,还有意制造出多起令袁世凯深信不疑的假象与征兆。儿子袁克定为了自己日后能够继承皇位,更是推波助澜,极力怂恿父亲推行帝制。他私自刻了一枚“皇太子印”的金印,那些溜须拍马的人称他“皇子殿下”,他也安然受之。他走得最远做得最为过分的事情,是对袁世凯封锁消息,每天伪造日本人在北京办的中文报纸《顺天时报》送给袁世凯阅览。本是一份反对称帝的日人报纸,结果让袁克定弄得面目全非,尽是一些支持、同意袁世凯改行帝制的文字。

如果说仆人、家人、亲属要袁世凯当皇帝尚怀一份个人私心,而外人众口一词,使袁世凯不由得将信将疑了。在袁世凯深居内宫做着帝王美梦之时,他的部下纷纷呈文,要求改行君主制,希望他早日登基称皇。“筹安会”六君子中,除严复确有勉强拉扯之嫌外,其他五人对复辟帝制全都不遗余力。特别是杨度,认为中国不适宜共和,“非君主不足以定乱,非立宪不足以求治”。在梁士诒、朱启钤、周自齐等一批京官的发动下,各省成立了人民请愿团,在北京还成立了军警请愿团、商会请愿团、学界请愿团、教育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最让人大开眼界的千古奇观,是这些人居然别出心裁地拉出了两个相当特殊的团体——乞丐请愿团与妓女请愿团。这团那团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敦请袁大总统顺从民意早日称帝,恢复中国自古就有的封建君主制!为首的梁士诒之所以如此卖力,就因为他在“五路借款”时拿了回扣,其手下又挪款贪污,他害怕被人揭发,便以拥戴袁世凯称帝、建立“殊世功勋”来赎罪。

一股鼓噪、拥戴、劝进、支持、怂恿的民意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使得袁世凯对恢复帝制深以为然。似乎他袁世凯不称帝,国家就要动乱不堪了。

就在这时,又传来消息,远在河南项城的袁世凯亲生父亲袁保中墓旁,长出了一条长达一丈多、形似龙状的紫藤。袁世凯速派袁克定回乡查看真伪,袁克定到达项城,很快写了一封回信:“藤滋长甚速,已粗逾儿臂,且色鲜如血,或天命攸归,此瑞验耶!”天命所归的远不止于此,各地呈送的关于袁世凯乃真龙天子的祥瑞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连京城的一位天文学家,也呈文给袁世凯,说他夜观天象,发现一颗帝星高照某纬度,经勘测研究,帝星高照之地正是河南项城,今帝星正向北移,不久将抵达北京上空,照临袁大总统的皇帝宝座……

民意难违,天意更是难违!

事情到了这种份上,袁世凯就是不称帝,也不行了!

殊不知,恢复帝制转瞬间又成为一场闹剧,由众口一词潮水般涌来的劝进,突然转为夜以继日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劝退、迫退、乞退乃至斥退。弥留之际的袁世凯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一种无以言说的悲哀与凄怆,什么奋斗、名誉、金钱和权力等等之类的东西,此时此刻,已变得全然没有意义。

当了83天皇帝,袁世凯身败名裂,英雄顿时成为奸雄与狗熊。于是,他生前的业绩被淹没,缺点被放大,成为千夫指,成为应“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败类,成为近代历史上坏得不能再坏的人物。在挨骂这一点上,他也超过了挨骂挨得最厉害的慈禧:被他逼退的清室要骂,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党人要骂,孙中山及他身后的国民党要骂,普通老百姓在他人的宣传鼓动下也跟着骂,就连那些他一手栽培起来的曾经跟着他风光不已、获利多多的亲信部下、北洋将领在表白自己的时候也会跳脚大骂……

袁世凯就这样被人骂着,一直骂到今天,估计一时难有出头翻身之日,往后还得继续被骂下去,遗臭万年。这可真是应了老祖宗留下的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周自齐

【篇三】周自齐

名校历任校长

阅读: 392次 大小: 17KB(共9页)

名校历任校长

北大历任校长

2010-07-29 11:21:59

孙 家 鼐 (1898. 7 ----- 1900. 春)

许 景 澄 (1900. 春 ----- 1900. 8)

张 百 熙 (1902. 1 ----- 1904. 1)

张 亨 嘉 (1904. 1 ----- 1906. 2)

李 家 驹 (1906. 3 ----- 1907. 8)

朱 益 藩 (1907. 8 ----- 1908. 1)

刘 廷 琛 (1908. 1 ----- 1911. 12)

柯 劭 愍 (1910. 12 ----- 1911. 12)

劳 乃 宣 (1911. 12 ----- 1912. 2)

严 复 (1912. 2 ----- 1912. 10)

章 士 钊 (1912. 10 ----- 1912. 12)

何 燮 侯 (1912. 12 ----- 1913. 11)

胡 仁 源 (1913. 11 ----- 1916. 12)

蔡 元 培 (1916. 12 ----- 1927. 7)

刘 哲 (1927. 8 ----- 1928. 6)

李 煜 嬴 (1928. 6 ----- 1929. 1)

陈 大 齐 (1929. 1 ----- 1929. 8)

蔡 元 培 (1929. 9 ----- 1930. 12)

蒋 梦 麟 (1930. 12 ----- 1945. 10)

胡 适 (1945. 10 ----- 1948. 12)

汤 用 彤 (1949. 5 ----- 1951. 9)

马 寅 初 (1951. 9 ----- 1960. 3)

陆 平 (1957. 10 ----- 1966. 5)

周 培 源 (1978. 7 ----- 1981. 3)

张 龙 翔 (1981. 6 ----- 1984. 3)

丁 石 孙 (1984. 3 ----- 1989. 8)

吴 树 青 (1989. 8 ----- 1996. 8)

陈 佳 洱 (1996. 7 ----- 1999. 12)

许 智 宏(1999. 11-----2008.11)

周 其 凤(2008.11----今)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清华大学 1949年1月至今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至今

胡和平 党委书记 2008.12 - 至今

陈 希 党委书记 2002.2 - 2008.12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1994.1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3.9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

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 校务委员会

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珮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临时主席 1948.12-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1946.10 - 1948.12

贻琦 校长 1946.10-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 1938.5 - 1946.5 清华校长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0- 1938.2(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1928.8 - 1937.8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1912.10 - 1928.8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1913.8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

督 1911.2 - 1912.4

武汉大学历任校长

当时校名 姓名 职务名称 任期

自强学堂 张之洞 创办人 1890年

蔡锡勇 总办 1893年--1897年

张斯枸 总办 1897年冬--1899年5月

钱恂 提调 1893年--1898年9月

汪凤瀛 提调 1898年--1899年4月

程颂万 提调 1899年4月--1902年10月

方言学堂 程颂万 提调 1902年10月--1905年春

馨龄 监督 1905年春--1911年

曾广熔 监督 1905年春--1911年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贺孝齐 校长 1913年7月--1914年11月

张渲 校长 1914年11月--1919年9月

谈锡恩 校长 1919年9月--1922年1月

张继煦 校长 1922年6月--1923年8月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张继煦 校长 1923年9月--1924年9月

国立武昌大学 石瑛 校长 1924年12月--1925年12月

张廷 校长(代) 1926年2月--1926年5月

李汉俊 校务维持会主任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黄侃 校务维持会主任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徐谦 校务委员会主任 1927年2月--1927年12月

国立武汉大学 刘树杞 校长(代) 1928年7月--1929年春

李四光 建筑筹备委员长 1928年7月--1938年4月

王世杰 校长 1929年2月--1933年4月

王星拱 校长 1933年5月--1945年6月

周鲠生 校长 1945年7月--1949年8月

武汉大学 邬保良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年8月--1952年11月

李达 校长 1952年11月--1966年8月

庄果 校长 1980年6月--1981年6月

刘道玉 校长 1981年7月--1988年4月

齐民友 校长 1988年4月--1992年10月

陶德麟 校长 1992年10月--1996年10月

侯杰昌 校长 1996年10月--2003年9月

刘经南 校长 2003年9月--2008年11月

顾海良 校长 2008年11月-- 至今

浙江大学历任校长

校名 职位 姓名 任期

一、求是书院至浙江高等学校时期

求是书院 总办(兼) 林 启 1897-1900

求是书院 总理 陆懋勋 1900-1901.9

浙江求是大学堂 总理 劳乃宣 1901.10-1902

浙江大学堂 总理 劳乃宣 1902-1903.6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陶葆廉 1903.7-1904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陆懋勋 1904-1905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项藻馨

1905-1906.7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吴震春 1906.8-1910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孙智敏 1910-1912

浙江高等学校

校长 邵裴子 1912-1912.6

浙江高等学校 校长 陈大齐 1912.7-1913

浙江高等学校 校长 胡壮猷 1913-1914

二、国立第三中山大学至国立浙江大学时期

校长 蒋梦麟 1927.7-1930.7

校长 邵裴子 1930.7-1931.11

校长

程天放 1932.4-1933.3

校长 郭任远 1933.4-1936.2

校长 竺可桢 1936.4-1949.5

四、原杭州大学(含浙江师范学院)历任校(院)长 浙江师范学院 院长(兼) 刘 丹 1952.2-1952.12

浙江师范学院 院长(兼) 俞仲武 1952.12-1957.6 浙江

师范学院 院长 陈 立 1957.6-1958.11 杭州大学 校长(兼) 林乎加

1959.9-1962.5

杭州大学 校长(兼) 吕志先 1962.5-1964.4

杭州大学 校长(兼) 王家扬 1978.7-1979.2

杭州大学 校长 陈

立 1979.2-1983.10

杭州大学 校长 薛艳庄 1983.10-1986.1

杭州大学 校长 沈善洪 1986.1-1996.6

杭州大学 校长 郑小明 1996.6-1998.9

注:1983年10月至1998年9月陈立任杭州大学名誉校长

五、原浙江农业大学(含浙江农学院)历任校(院)长

【篇四】周自齐

民国时期大学生风采

阅读: 513次 大小: 0.5MB(共45页)

1

今年4月,清华大学高调庆祝百年华诞,盛况空前。清华校友胡锦涛先生在讲话中回顾了校史:“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

史无前例的盛大校庆,在民间和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议论的焦点是中国的高等教育。

校训与学术精神

关于清华校训是8个字还是16个字的问题,也是网络争论中的话题之一,这是需要澄清的:2006年5月,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以24个字总结清华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不料以讹传讹,有人误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窜入校训,于是有了清华16字校训被腰斩的传闻。

历史上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典出《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915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即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提倡“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他认为清华应该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勉励大家“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此后,清华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并制作校徽。

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后三位均未列入清华百年“光荣榜”),开创了清华学术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后两年,国学院停办,同人为王国维先生树立纪念碑,陈寅恪撰铭曰: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先生认为只有摆脱“俗谛”才能发扬真理,并以所撰碑文自豪。立碑24年后(1953年),他在《对科学院的答复》这封著名的信中重申:“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并诠释说:“‘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我决不反对现在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同时提出到中科院就职的两项条件: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王国维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倒,1981年重立。

曾主持清华国学院院务的吴宓,是倡导“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学衡派主将,后来又在外文系推行其导师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参照美国名校课程所制定的四年学程,规定了“博雅”与“专精”两项原则,强调“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最终在梅贻琦长校期间,形成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清华特色。

清华校训和先贤们的大学精神,与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异曲同工,相映成辉。如今二校行之又当如何?

校长与办学宗旨

从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48年解放军进北平,清华共有过10位校长:周自齐、唐国安、周诒春、张煜全、金邦正、曹云祥、温应星、罗家伦、吴南轩、梅贻琦。其中因不受师生欢迎而去职的是张煜全、金邦正、罗家伦、吴南轩,而吴南轩的任期只有一个多月。被奉系军阀派任校长的温应星,曾就学于美国西点军校,是校长中惟一的军人,任期只有两个月。

清华的首任校长(当时称“监督”)周自齐是早期留美学生,曾服务于晚清外交界,民元以来历任山东都督兼民政长、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交通总长、陆军总长,署理过国务总理,曾摄行大总统职。他在1909年7月出任游美学务处总办,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清华学堂的前身),择定清华园为校址,1911年2月兼任清华学堂监督,聘请教员,招收学生460人,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这位清华的开山鼻祖,“文革”中被掘墓刨棺,其侄孙最近披露:周老夫人被红卫兵打死后切下头颅(这恰好与我知晓的一段往事重合,现正在印证中)。

第三任校长周诒春倡导“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推行“端品励学”和体育“强迫运动”,“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他率先提出了将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得到批准。他筹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园内著名的早期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

在第六任校长曹云祥任内,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将清华学校改组成大学部、留美预备部、研究院三部分。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设17个系,清华历史进入了第一个发展期。曹校长主持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延致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汇通中西文化,倡导教育和学术独立。清华历经“大官时代”(周自齐)和“大楼时代”(周诒春)的草创,迎来了“大师时代”。

随着国民党北伐的胜利,清华的学术自由进入了与“党化教育”的磨合期。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脱离外交部,直辖于教育部,罗家伦出任第八任校长。据台湾清华校史记载: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不到两年即被迫辞职。

1931年10月,梅贻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是清华第十位也是任期最长的校长,主张“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其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至今被人传诵。在他长校的17年里,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执教,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5个学院26个系,发展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

抗战期间,梅贻琦兼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委,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主持校务,为中国高等

教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他在抗战胜利后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直到1948年12月离开大陆。1955年,梅贻琦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备清华大学在新竹复校(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曾在此就读),此后主持校务直至1962年逝世。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清华,始终恪守清华的教育理念,与政治保持距离,保存并延续了清华的血脉。

“光荣榜”与大师之殇

清华百年校庆出现的“光荣榜”中,有25位被引为骄傲的“清华人”。其中有8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8位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两位民主志士:闻一多、朱自清;1952年“院系调整”后留校执教的4位名师: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一位校长:蒋南翔(清华“一二九”学运领袖)。他们中有些人兼具清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有些人则仅占其中一项。

这25人中,曾就读于清华(含西南联大)的有15人:叶企孙、梁思成、闻一多、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季羡林、钱三强、曹禺、吴晗、华罗庚(华罗庚只上过初中,是被梅贻琦校长破格培养、提拔的特例);其中除曹禺、吴晗、华罗庚3人不是留学生外,多数考取了美、英、法庚款官费留学(仅季羡林是留德交换生)。茅以升、竺可桢、钱学森、张光斗4人原非清华学生,但考取了清华名下的官费留学。学成回国后,仅张光斗到清华执教,其余3人后来与清华没有什么瓜葛。如果一定要收入清华账本,同样状况的还有一位更大的名人——1910年考取清华学校庚款留美官费生的胡适。

榜上执教于清华的14人中,除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3人先期逝世外,其余各位在1949年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均受过不同程度的冲击。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4人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永远脱离清华,吴晗另有高就,留校继续执教的有叶企孙、钱伟长、梁思成、刘仙洲、马约翰、张光斗6人。去留诸君的结局也颇耐寻味:吴晗积极从政,1957年光荣入党,后因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成为“文革”第一牺牲品,遭迫害而死;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建筑,50年代横遭批判,“文革”中郁郁而终;叶企孙“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入狱,出狱后被迫害致死;钱伟长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结束后仍不见容于清华,转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这25人有一共同特点:都不是1949年以后清华培养的人才。而清华人自己津津乐道的,则是1949年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14人,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16人,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2人,部级正职20人。

就我记忆所及,由于各种原因未列入“光荣榜”的清华名师有:人文学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梁思永、吴宓、张申府、蒋廷黻、陶希圣、叶公超、萧公权、张荫麟、雷海宗、俞平伯、夏鼐、杨树达、唐兰、王力、潘光旦、金岳霖、汤用彤、贺麟、张岱年、钱端升、张奚若;自然科学学者周培源、吴有训、熊庆来、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赵忠尧、王竹溪、赵九章、黄万里、顾毓琇、陈省身、任之恭、吴大猷、沈君山„„等等。其中除早逝、离职及1949年出走者外,文、理科学者大多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调离清华。

未列入“光荣榜”的清华校友就更多了:胡适、梁实秋、孙立人、吴国桢、俞国华、殷

海光、浦薛凤、杨联升、何炳棣、侯德榜、张钰哲、杨廷宝、王淦昌、叶笃正、郭永怀、唐敖庆、李远哲、罗隆基、王造时、王铁崖、吴组缃、林庚、李长之、谢国桢、陈鹤琴、洪深、端木蕻良„„无法一一尽述。

“光荣榜”上惟一健在者,是99岁的张光斗教授。在三门峡工程和三峡工程上马论争中,其言行立场至今争议不断。对这两个工程坚持反对意见的是他的同事,被称为中国“科学的良心”的黄万里教授。“西化”与“苏化”

中国儒家传统囿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成见,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而传统典籍的经史子集科目,也缺乏科学的分类。应试教育专为科举而设,以儒家经典、八股诗赋为主,历来不重视自然科学。清末以来,中西文化对撞背景下出现的新式大学教育模式,开始有了科学的分科,重视与世界主流文明的接轨融合,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留美预备学堂,隶属外交部,历任校长多为留美学生,办学经费来自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清华早期历史上多次发生驱赶校长的事件,即便是曹云祥、罗家伦这样锐意改革的校长,也未摆脱被赶走的命运。每当校长出缺,由教授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就会代行管理之责。“教授治校”是清华的传统,清华大学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其权限为:审议改进教学及研究事业以及学风的方案;学生成绩的审核与学位的授予;从教授中推荐各院院长及教务长。教授会由校长召集和主持,但教授会成员也可以自行建议集会。这是一种美国式的校园民主管理模式。

清华历来被认为是“西化”程度很高的学府之一,但观察清华国学院的价值取向,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个性定位,超越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大,这与院务主持人吴宓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梅贻琦任校长后,推行“通才教育”,主张“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使教育于适当的技术化外,应当取得充分的社会化和人文化”。清华学术精神和教育传统,历来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是普适的而非排他的,是通才教育而非工具教育。

20世纪上半叶崛起的中国高等院校,沐浴欧风美雨,呼吸学术自由。世纪下半叶“一边倒”之后,“西化”教育体系迅速被“苏化”的工具教育模式取代。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是一场空前的教育灾难,许多高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高校丧失教学自主权,人文社科类专业如社会学、政治学等被停止和取消,私立教育退出历史舞台。有教会背景或西方资助的大学首当其冲:燕京、辅仁、齐鲁、圣约翰、震旦、沪江、金陵、东吴、之江、岭南等高校消失;清华大学遭到肢解,原有的文、理、法、农学院被裁并到其他院校。一座有着作育通才历史传统的综合性大学,从此成为单一学科的“工程师摇篮”;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逐步恢复文理学科建制,但学术传承斩断之后,重构的躯壳要召回灵魂,尚路途迢迢。

在“苏化”格局和历次政治运动中,清华大学以“又红又专”的口号取代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教授治校”的自治传统遭批判废黜,校长成了有行政级别的高官。工具教育的宗旨,是将人制造成大机器上的标准件,有独立思考的人才,往往被视为不合格品而遭淘汰。人性扭曲和功利性技术思维之下,不再涌现学术大师,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即便是被引以为荣的“两弹一星”元勋校友,也都是国外院校培养的研究生。

2005年,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

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回顾一个甲子以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前30年被“院系调整”改造为“标准件”生产线,再被“反右”剥夺学术自由,“文革”中沦为派性战场;后30年虽逐渐走出“苏化”办学框架,但“官学”意识形态犹存,并在“教育产业化”中多有向“学店”演变之忧。清华的命运是6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现任校长称将在2020年“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无诸般大小折腾,“第一流大学”早已不是梦想。

梁启超当年以“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诠释“厚德载物”,说透了就是学术思想的多元化。校园躯壳之内,一旦失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就惟有感叹“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了。

2

在我国教育界,最高学府一向为“清华、北大”执牛耳。在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数不清的名流大师,特别是在民国初年,西风东渐之初,这些大师们设帐于清华,用他们的学术和智慧铸造了中国这所第一流的高等学府,为中国和中华民族从愚钝到开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国建立十余年后,清华大学出现了一个光辉夺目的鼎盛期,那就是“国学研究院”的诞生。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那时的清华大学的名称叫“清华学校”,是一所用美国庚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校长是曹云祥。

清华学校最初仅为留美所设,课程也以研究西学为主,其时颇受社会指责。校方为了使清华学校成为一所中西兼备的高等学府,决定顺应时代潮流,设立清华研究院,延聘名师,充实“国学”之基础,于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大师应邀而来。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人为研究生导师,后人称之为“清华四大导师”。李济为研究院创院之初唯一的一位名义上的特约讲师,但也从事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后人将之五位大师共聚一堂称之为“五星聚奎”。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国学研究院的主任是吴宓教授,吴宓这个人和国学研究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到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人物。

清朝末年,梁启超追随恩师康有为辅佐光绪皇帝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中保皇党的第二号人物。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先后出任民国的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等职。1918年,退出政坛的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在法国考察期间,梁启超等人将巴黎和会的内容传递到国内,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产生,由此而催生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是一个极其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学术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他既发表科学常识、历史政治论著、文学作品,也介绍西方观念到中国来。梁启超的文章内涵丰富、激情洋溢、深入浅出、简洁流畅,影响了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和青年学生,梁启超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知识界的宗师人物。

王国维是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他通晓日、英和德文,对西方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同时,

周自齐
周诒春 周自齐英文名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zawen/121337.html

    热门推荐
    • 周本顺简历背景,周本顺父亲是谁,周本顺是谁的儿子(图)

      周本顺简历:周本顺,男,汉族,1953年2月生,湖南溆浦人。周本顺父亲是谁并不清楚,网友谣传周本顺是毛泽东儿子,该消息被证实是谣言,所以不应妄加猜测。下面是收集的毛泽东子女资料。毛泽东共有10个孩子。吃百家饭长大的毛岸英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清水塘。在那动荡的

    • 《秦时明月》四大家族实力评测,阴阳家暂列第二

      《秦时明月》是发生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年代,各大家族文韬武略实力不俗,那么下小编简单介绍一下各大家族的实力排行吧!第一名:诸子百家·纵横家纵横家盖聂卫庄作为纵横家的两大王牌实力担当,剑术横霸天下,实力不在话下。卫庄作为前期的第一反派,实力不用多说,而盖聂的渊虹一出,惊变四方,天地之间,谁与之敌?不

    • 《秦时明月》第六部赵高同时对道家和儒家下手?焚书坑儒真的来了

      《秦时明月》第五部《君临天下》已经完美谢幕,这一部可以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转承启合的作用,从剧情来说这一部不仅是延续了【罗网】继【墨家】之后,继续着对其他诸子百家的颠覆计划,而且作为《秦时明月》两大主线谜团之一的【青龙计划】内容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更重要的是这一部极大的推进了“反秦”这一主线剧情:楚军

    • 主持人汪文华 昔日王牌主持汪文华近照,如今头发花白成老太

      如果你问起70后、80后20年前他们印象最深的电视节目是什么,那么相信有很人会说是《曲苑杂谈》,确实那时每到周末,大家就会守着电视,等着那道“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的节目主题曲响起。这个节目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汪文华也成为了很多观众心中的记忆。汪文华1974年参军,1982年

    • 秦时明月姬无夜之死 秦时明月跟姬无夜的夜幕比起来,卫庄的流沙实力还差了几个档次

      《秦时明月》从播出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光景,整个系列高手众多,自然也形成了不少的势力。在众多的势力组织之中,诸子百家人数虽多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罗网和流沙等几个组织人数相对较少但目标一致,战斗力往往更强。因而,他们成为了秦时明月最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罗网、流沙和影密卫,在《秦时明月》姐妹篇《

    • 秦时明月道家隐藏高手 秦时明月道家隐藏至深的绝世高人,实力比逍遥子和晓梦还要强

      《秦时明月》系列,道家是诸子百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门派,只是由于他们的隐士传统和“无为而治”的主张导致道家人士习惯了低调,真正为人知道的人物并不多。秦时明月五部动画,整个道家能让大家记住的也就是天宗和人宗两位掌门人:晓梦大师和逍遥子。至于类似赤松子这样的角色,想必都被自动忽略了。道家在三百年前,内部就

    • 你认为哪个卫视将会超越湖南卫视?

      问:你认为哪个卫视将会超越湖南卫视?观点1:然后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短期内没有哪台卫视能到超越湖南台卫视,希望某些粉丝不要喷我先看看我说的。值得肯定的是各家电视台都在百家齐放,都在进步,比如我看好的东方卫视很有起色,《极限挑战》制作水平很好,第二季了依旧很受欢迎,一般的真人秀节目,一两季下来热度会口碑

    • 你身边的穷人都怎样过生活,真的有人惨到吃百家饭吗?

      问:你身边的穷人都怎样过生活,真的有人惨到吃百家饭吗?观点1:我外婆隔壁那家就挺惨的。男主人四十多岁,种两亩田。他的老婆有精神疾病,一直关在家里面。男主人的弟弟早年得病去世了,不幸的是他的老婆也有精神疾病,跟自己的老婆关在一起。男主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是安徽大学毕业的,工作挺好的,有几年没有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