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书评(共10篇)

|影评书评   |

【www.jxtldy.com--影评书评】

百年孤独书评篇一
《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书评

初次见到这个书名,大概是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书上了。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同作为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排在我一直喜爱的诗人泰戈尔之下。

当时,就有这样的错觉——这本名叫《百年孤独》的图书应该如同款款道来的《飞鸟集》一样美,而英译名《A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应该是写的一个关于漫长等待的浪漫故事。

所以,在后来的阅读经历中,可能是介于当时的心境和阅历,总是觉得令人失望和遗憾。鲜有惊天动地或缠绵悱恻的告白,单单是难以计数的重名和霍乱的家族系统就让人难以淡定。

——好多个霍塞•阿卡迪奥,好多个奥雷良诺,好多个雷梅苔丝,顿时让人丧失读完这二百页的勇气。可是一本好书,总能让人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导读部分写着,“在小说的结构方面,《百年孤独》也有其独到之处。小说一开头就采用了从将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作者写道:‘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接着,便掉转笔锋,又从马贡多的初创时期写起。这样的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制造悬念。”

是的,从王小波的“今早我与一个百分百的女孩擦肩而过”,到鲁迅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能将开局就写得如此精巧神奇的作家实在难以寻觅。

尤其是当我读到雷梅苔丝镇定地等待结婚戒指被戴上,读到墨尔基阿德斯平静地走进炼金室,读到阿玛兰塔无日无夜地编织自己和情敌的裹尸布,读到奥雷良诺上校冷静对准备起义的自由党人说“你们不是战士,只是屠夫”,读到忧郁的钢琴手皮埃特罗在疯狂的弹了一夜的锡塔拉琴后割腕自杀,读到奥雷良诺上校冷静地对待行刑,读到那装满了两百节车厢的死尸被倒入大海,读到奥雷良诺弄懂了那本羊皮书的含义„„

那时候就会突然觉得,刚开始时候的失望和遗憾到这里已经是酣畅淋漓,仿佛马尔克斯十几年的毫无声息的创作磨练将书中所有的情节浑然一体,所有的感情在一刹那不可抑制。

读罢你还会因为没有韩剧中浪漫的对白,或者没有泰格泰戈尔优美的散句而耿耿于怀吗?!开玩笑。小儿科。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深刻的让人觉得害怕的。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便有“于一无所待中静度流光”的感受,明明知道是个悲剧,却孜孜不倦地去品读每一寸的幸运与渴望,感受每一分的悲怆与荒凉。

然后就在无可奈何中收尾。

为了满足7000字的要求,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说书的大概剧情吧。如果要说其悲剧意味,它完全超越了《红楼梦》里宝黛的惨剧,《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的壮志难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归顺朝廷的适得其反,《西游记》中被封建主义扼杀的孙行者的创新精神。 《百年孤独》写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镇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中兴起,最后被飓风卷走的 100年的历史。其中第一章至第三章,写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写内战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写“香蕉热”,揭露美国人的经济掠夺,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写马孔多的衰败和灭亡。占据马孔多居民 的主要地位的,也是占据小说中心的是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但是,兄妹乱伦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厄运,使他们感到害怕。霍•阿•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的人,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也使他害怕。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他俩离乡背井,外出流浪。有一批人跟着他们出走。他们走了许多许多日子,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霍•

百年孤独书评篇二
《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书评

高中时,这部名著被我们以课外阅读的方式瞟了一眼,一眼百年,懵懵懂懂,不知所云。只知道,这本书写的,也许只是一部人类文明与魔法想结合的幻想,或者是一个不靠谱的民族的一次不靠谱的抗争。毕竟,世上没有生有猪尾巴的孩子,也没有活了二百年的人。然而,放大镜,航海仪,火车,工厂……一幕幕欧洲工业社会的场景,又把人拉回了现实。

这个历经百年的家族,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开始,直到第八代为止,都生活在仿佛是宿命一般的孤独之中,而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与孤独做着至死不休的决斗,却在终点都与它相依为命。最后整个马孔多消失在飓风之中,他们都未曾逃脱从出生开始就伴随他们的命运。仿佛是一场梦,从开始到结局,都已经被设定,布恩迪亚家族为了摆脱这种宿命,不断的在努力,然而,这个故事,从乌尔苏拉因为怕生出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跟何•阿•布恩迪亚同房开始到第八代的独苗生出猪尾巴结束,从布恩迪亚被绑在栗树下很多年后死掉到最后一代子嗣被蚂蚁吞噬,从第一代人把马贡多建立到最后一代人死后马贡多消失在飓风之中,都一次次证明,他们的宿命是摆脱不了的,这就是孤独,命运已然被设定,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这种孤独,何止百年?

读《百年孤独》,仿佛实在读一部西方的《红楼梦》,充满神话色彩,又充满现实。和《红楼梦》一样,用一种象征的手法,来描述现实的残酷与可悲。如全村人都患了可怕的健忘症,是象征着人们正在忘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着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俏姑娘象征着不可侵犯的美;而布恩蒂亚家族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和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史则象征着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的历史。现实的悲剧与黑暗,在神奇的色彩笼罩下,散发着一种无法描述的孤独,是无法摆脱封闭生活无知愚昧的孤独,还是无法抵抗现实与命运的孤独?我想是后者。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对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很有深意,又引人回想,回想他的父亲,还有他。这个小镇是他们二十多户人开拓出来的,所以他们按照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社会来管理,他们虽然落后、封闭、野蛮,但他们却也平等民主、相安无事,以至于后来他们和政府派来的镇长发生了冲突,因为他们说自己不需要政府来管理。老布恩迪亚狂热的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用三年的时间研究放大镜做武器,收集航海仪、炼金术,当他发现地球是圆的的时候,遭到了周围人的怀疑与不解,发疯后被捆在栗树下,一直到死。民族英雄奥雷连诺上校在当他们受到外来民族的奴役和压迫时,组织了自己的军队,不怕牺牲,积极奋起反抗,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32次都遭到了失败。而且奥雷连诺还遭到过14次暗杀,72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遇难。从书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间,这个家族可以说是从原始社会的末期一下子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有人说,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愚昧、落后、保守、僵化,这也是为什么结局让他们毁灭的原因。书中描写,也许晦涩难懂,也许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在这畸形的社会中,孤独才是所有人共有的特质,能读懂孤独,品尝孤独,才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百年孤独书评篇三
《百年孤独书评》

孤独的快感

孤独是最难以诠释的感受,也是最笼统、最复杂的体验。唯一与之近似的或许是爱情,而排除荷尔蒙因素和基因携带的本能,爱情也注定是由孤独所催生。

孤独教会人们生存所需的一切,指引人们阅读、思考、龃龉独行,教会人们适应时间的漫长和短暂,把握着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但或许更多的,孤独会为我们带来一种不易察觉的、微妙的快感,正是这种快感使孤独具有了莫大的魔力。

在那些成长的岁月里,孤独是每个人精神的毒品,是一种想要摆脱却无法摆脱的愉悦。孤独会让人痛苦,痛苦催生敏感,对世界与自我存在的敏感。如同用伤口感受冷风的流向,孤独的痛苦能让人在虚幻的一生中感受锋锐如刀的真切。当这种敏感成为习惯,孤独也将不再是痛苦的来源,它是人存在的证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实感,妙不可言。

在我看来,人最大的快感不来源于感官,甚至也不来源于精神,它源于“活着”,纯粹而清醒地活着。

活着,是最大的快感,也是孤独的真身。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能够如此透彻心扉,是因为它未曾在“孤独”的表象上倾注一字,而只是将沉闷的“活着”娓娓道来。

在这个比《红楼梦》还要繁复、难记的家族体系中,“活着”是所有情节发生的唯一起源。为了寻找活着的可能,为了寻找活着的方式,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为了活着,一个生存在地球角落的百年家族陷入了无限的疲惫与孤独之中,在茫茫岁月之中上下求索,按照命运的规划忙碌。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悲剧。

我有理由相信,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甚至马尔克斯本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快感,孤独的快感。在二十多万字中,出现最少的,是眼泪;出现最多的,是希望与欢乐。在孤独中,每一个小说中的人物都找到了“活着”所需要的一切,他们不是哲人,不是思想者,却做到了哲人和思想者都难以企及的程度——看透这个世界,并且活下去,直至死去。他们不满足于肉体的存在,而追逐精神独立的快感,追逐一种自身与世界的微妙平衡。对于他们中的每个人而言,世界或许简单之至,或许复杂至极,却都无一例外的是身外之物——这是一群自我存在的生命体,因为存在,所以孤独。

他们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熟悉的一切,远离了属于那个时空的一切常规,选择了一条痛苦却又妙不可言的、只属于自我的生存之路。他们彼此之间不曾有丝毫的理解,更不为外人所明白,却又深深地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要求。

百年之中,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因“活着”的选择而陷入深深的孤独,却没有一个人因为孤独而痛苦。在孤独中,这些平凡人获得了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冥冥之中出现的引力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他们每一个人,走进了这个虚构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血缘的纽带并不是维系家族的脉络,“孤独”才是这个家族唯一的标识。这也许就是《百年孤独》中那些魔幻情节发生的确切答案:一切皆是孤独的快感使然。

所以他们披上了“魔幻”的外衣,选择了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选择了牢牢抓住宿命中的孤独,用孤独的方式去捕捉活着的快感,一种生命中唯一真实的体验。那种莫可名状的欲望使这些由文字构成的形象在虚幻的情节中真实无比,而马尔克斯之所以会在上校死后伏案哭泣,是因为他才是这孤独家族中仅存的一员。

一个人最纯粹、最强烈的情绪和感受,只会出现在两个时间段:幼年和老年。前者是序,后者为跋,中间的所谓人生经历,是漫长的验证与积淀,精彩,却不免主观和失实。所以,

百年孤独书评篇四
《百年孤独 书评》

《百年孤独》

-------书评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书,它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令人费解。但当我们读完它,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小说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使读者也随之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成功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作者是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

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一提到魔幻境界,即使所谈及的是一部现代小说,人们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精灵、月光和光滑的山脉。除了矮人和仙女外,人们还会联想到神奇的业绩等,但不会联想到太多的幽默,几乎绝不会联想到性。这种观念看来似乎是要完全忘却世俗生活。至少,这就是关于魔幻境界的一个设想。马尔克斯显然持不同的看法。在《百年孤独》中,他创造了一个无所不包的魔幻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与说谎者,然而同时又非常现实。在这部小说中,恋人们可以将彼此理想化为脱离肉体的灵魂,可以在吊床里愉快地嚎叫,或者,浑身涂满了梨酱,赤裸着滚到前廊上去。主人公可以穿越丛林,作堂吉诃德式的历险,尽管他永远也无法达到他的目标,然而描绘其惊险经历的语言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远征的人们脑海里充满了对于原罪以前的潮湿而寂静的天堂的最古老的回忆。他们的靴子陷进沼泽,他们用大刀砍烂血色的百合和金色的蝾螈。”“一周过去了,他们几乎没讲一句话,像梦游人似地穿过一个悲哀的世界,只能见到发光的昆虫微弱的光亮,

百年孤独书评篇五
《百年孤独书评》

拉美魔幻主义典范之作

----书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正像作者在情节结构上设臵的轮回不止的幻觉,想一次读完它似乎成了一件困难的任务,时隔一个学期,再次打开《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将会回想起第一次读完它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一切就像一次轮回,午后的阳光像烂漫天真的笑容撒了一地,带给人的却是无限的迷幻心情,这是走不出的马孔多小镇给人的特有的束缚感。

初读这本书,你一定会被会被书中重复的人名弄得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认错。许多的奥雷连诺,许多的霍阿卡蒂奥,让这部书看起来混乱无比。然而事实恰恰是,这些名字后面都是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无论发展了多少代人,无论外面世界对这个小镇马孔多有什么影响,这个家族里的男人始终在循环着,最终只有从祖先霍阿 布恩蒂亚身上继承来的两种性格而已。

整个布恩迪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奥雷连诺们沉默寡言,独自思考;霍 阿卡蒂奥们只会用热烈的疯狂来表达爱意。整栋房子里的奥雷连诺们可以整日整日无人说话,而众多离开房子的霍阿卡蒂奥们,则都是在为了某个目标纯粹地行动着,并没有相互的精神交流。这两种性格,加上布恩蒂亚们另一种鲜明的个性:执着,导致了整个家族或者与世隔绝,或者疯狂至死。同样的雷贝卡和俏姑娘雷麦黛丝等等,也无法超脱这种命运。至于乱伦,更是这个家族对于缺少交流的唯一解决方法,成效甚微并且留下无数后患。

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场面,女性祖先(同时也是全书最为正面的形象)乌苏里娜作了许多努力,想要维持家人间的情感。可是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向那两个不可避免的极端走过去,最终乌苏娜也没能打败这些心灵上的孤独,还是满怀遗憾而死。

可以想象,这种孤独是深入在拉丁美洲历史里的。不仅仅是这片大陆的孤独,还有每个大陆上的人的孤独。

幸好在结局上,破译手稿者奥雷连诺 布恩蒂亚也终于明白了百年孤独的原因。最终马尔克斯也表达了无限的乐观:“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除了反复纷杂的人物,小说的魔幻主义色彩也是此书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梅尔加德斯的羊皮卷也好,狂风呼啸也好,都是作者留下的一个意象,如同吉普赛人手中随风而响的铝片、奥雷里亚诺第二家里疯狂繁殖的牛马,每一个意象都带着神秘感将人深深吸引,拉美文化里奇异、神秘和超现实的因素被马尔克斯延展到了极致;布恩蒂亚家族里每个人的行为,甚至包括整个小镇上发生的事件,也一个比一个诡异:霍阿 布恩蒂亚创立小镇以前见到鬼魂,最后以鬼魂形式留在栗树下;雷贝卡嗜吃泥土;阿玛兰塔编制裹尸布;俏姑娘雷麦黛丝一天花十个小时洗澡,最后拉着床单飞上天;十七个奥雷连诺以同样方式死去;持续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以及随之而来的十年不下雨;自由党人的32次起义;有尾

百年孤独书评篇六
《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书评(来自豆瓣)

.一.无孤独不浪漫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地亚家族呢?漫长的几代人之中,有手艺灵巧的、有求知旺盛的、有聪明机灵的、有勇敢坚强的、有吃苦耐劳的、有光彩照人的……他们有坚毅的眼光,不轻易言败的性格,无论是旅途劳顿的南征北战,还是通宵达旦的欢娱,他们都可以用他们特有的魅力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我无法看出这个家族有什么弱点,但他们最终也不过才经历了短短百余年,然后狂风袭来,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后代和关于他们的记忆,很快就那么无影无踪。但却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惋惜后悔的地方。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百年孤独这本书呢?我不记得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特别兴奋或者特别悲痛的心情,我觉得文字象水一样在我眼前流过,即便是难以理解的家族谱,时而现实时而魔幻的写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历史……这些那些打乱我读书节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当然地被我所接受,我仍然以几乎不动的姿势一页页地看下去,看的时候在想什么我并不清楚,就好像小时候放暑假刚刚睡醒的午后,我躺在地上看着墙上时钟一分一秒走过。我没有起床,也没有在等待什么,我在干吗呢?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很不可思议的,在读这本应该不算是喜剧的故事时,我竟然涌起一种类似于平静恬然的快乐。就好像我知道人终究会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阳光的瞬间,仍然忍不住微笑。

这是本没有爱情却非常浪漫的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参加革命也好,反复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于情欲也好,读书翻译也好……这里面包括了人类一切可以抵抗孤独的办法,如果有充满爱心的无聊人士,完全将这本书变成工具书,把名字起成《抵抗孤独的一百种有效办法》,换上蓝色白色的书皮,写好书腰,用大号字体和一点五倍行间距印刷,放在当当或者卓越的首页进行热卖推荐。

想来应该卖的比《百年孤独》好许多才多。

矫情一点的文章里经常会看见,在这个城市里,寂寞泛滥。其实吧,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时不时地出来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它说上一句笑话,你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有阳光也有雨水,有爱情也有孤独。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花那么大的心思去抵抗它呢?写一本书,做一次爱,去一个好地方,爱一个好姑娘,赚一百万以后再赚一千万……这些都不错,但不要把这些变成抵抗孤独的武器。不不不,各种各样的体验都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作为战斗的筹码白白被牺牲掉。孤独无法抵抗,孤独无法遗忘,孤独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老衰弱,孤独不会因为爱人增多而变浅薄苍白,孤独它在这里,不动不逃,偶尔出来说几句冷笑话。

孤独随时出现,我们能够怎么办?那就附和它笑几声罗。仔细想来,它并不是什么残酷的敌人,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伴着我们,而且将不离不弃陪伴到死神来到。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它督促我们体验人生,它使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清醒,在失败的时候淡然一笑。它让我觉得许多东西值得试试看去争取,也让我觉得许多玩意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东西,从出生到死亡,别人无法体会,无法替代,无法夺走——孤独就是其中之一,它流动在我的血铭刻进我的骨,它时而让我活的热烈,时而让我安静无奈——但我很高兴我比想像中容易地接受了它,它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

百年孤独书评篇七
《《百年孤独》书评》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Gabriel Garcia Marquez’s great masterpiece, is the story of seven generations of the Buendia family and of Macondo, the town they have built, which, though little more than a settlement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in the beginning, turns out to be a microcosm of Columbian life, with its wars and disasters, wonders and miracles, and the secrets of which lie hidde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only to be encoded in a book that has found its way into the inner mind of countless readers who, once they proceed with the chapters, learn to fathom the depth of human soul and reveal the shrouded destiny of the characters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author. The book, provocative and even subversive to existent literary schools of thought, by blending political reality with magic realism and fantasy with comic invention, prov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daringly original works that have not only redefined but refreshed what makes a literary classic that is powerful enough to go on awakening human mind in the 21st century.

百年孤独书评篇八
《1《百年孤独》书评瞿熠文》

《百年孤独》书评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有点惊奇,百年孤独!我想着应该是一部悲情小说,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开始读这篇小说。

作者是马尔克斯,相信很多人都还对他不熟悉,他是哥伦比亚人,是一个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他所创作的《百年孤独》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大利基安恰诺奖等等十余个奖项。被纽约时报评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这篇小说是在1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这段时期所写的,主要是些布恩迪亚家族之间的故事的。写他们这个家族没有什么情感交流,却乏信任和了解所导致的这种孤独,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他们那个镇,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写这种孤独是希望让人民团结,一起来摆脱孤独,面对新的文明,但是,作者表达着一种不希望让拉丁美洲这个大家族接受带有侵略史的西方文明的思想,所以作者是想维持这个“百年孤独”着一现状,当然百年孤独是打引号的。

布恩迪亚家族是不幸的,他们所有的子孙都没有过过幸福的生活,他们家的子孙不是孤独而死就是被杀害,甚至有的找到了一大笔钱还没化就死了,正如家谱最后一句话“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一样悲惨。

我认为这篇小说很值得我们去看,应为我认为这篇小说的题材很新颖,不向别的小说。他每人物都有独特的故事来叙述悲惨,这样让小说的风格别具一格。

百年孤独书评篇九
《百年孤独评论》

姓名:谢瑞学号:2012012259 2012级三班《百年孤独》文艺评论

百年孤独书评篇十
《百年孤独读后感》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

——《百年孤独》读后感

马尔克斯用一本书的厚度讲述了一个小镇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讲述了这个奇怪的家族七代人的孤独。整个故事都带有浓厚的陈旧气息,所有的繁华荒凉都被笼罩在灰色的雾霾之下孤独的放映着、画面腿色声音失真仿佛是很久之前的故事了。唯独孤独逃脱了大雾的笼罩走到了故事之外。

因为书中所提到的巫术、传说、预言,所以这百年的故事变得荒诞隐晦。读者所期待的梅尔基亚德斯的预言被完全破译的时刻真的到来时却没有读者所期待的透彻和领悟。荒凉的马孔多、衰亡的家族和诡异的预言,沉重的故事在沉重的平静中结束。我们会思考:马尔克斯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孤独。

对于布恩迪亚家族来说无法摆脱的孤独是一场梦魇。人性所有的罪恶:虚荣、嫉妒、恶毒、谎言、冷酷似乎都和孤独有关,似乎只要陷入这样的孤独就无法解救。这样的结论是人沮丧。即使如书的最后所说这样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庭不会第二次在大地上出现,纵使不再会有姓名重复经历相似并且随姓名遗传的人生,但还是会有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来自我们的祖先千万年前身处的无边黑夜的根深蒂固的孤独。

难道说我们都将带着我们的孤独痛苦的活着最后沉寂无助的死去么?我想到了阿玛兰妲临终之前的那句话“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 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阿玛兰妲犯下很多过错、因为嫉妒就陷害贝兰卡却失误毒死了年幼却贤淑的雷梅黛丝,皮埃特罗为她自杀,赫里索多为她一生等待,她一生渴望爱情却又一生拒绝爱情,她自己的大半生也是在痛苦悔恨和纠结无助中度过的。可是阿玛兰妲却在临终前获得了了平静,不再分分秒秒为孤独所困扰。她获得了家族里每一个人都渴望却又严重稀缺的平静。因为世界成了身外之物。

孤独源自内心而非其他任何事物。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我们要爱这个世界爱生活但是不能被繁华美景所困、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属于我们、要想平静,对于这些我们应该是喜爱却不贪恋的。不得不失我们拥有的只有来自人性的孤独。也只有经历过孤独的苦寒的人才能真正寻求得生命的平静。


百年孤独书评2000 百年孤独书评名家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zawen/101043.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