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老文化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经典文章   |

【www.jxtldy.com--经典文章】

中国的古老文化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中国的古老文化(一)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那么哪些城市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呢?若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日就让我们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中国的第一缕阳光和最早的文明。

  中华历史渊源流长,大约从考古学中的龙山时代开始出现城市遗址,尤其是夏商周三代,华夏大地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有的城市短短兴盛一段时间又消亡,而有的城市千年传承,一直沿袭到现在。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六百多座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那么哪些城市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呢?若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日就让我们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中国的第一缕阳光和最早的文明。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10.太原,简称并(bīng),2500年建城史。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远古时期属冀州,是华夏九州之一。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的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9.徐州,简称徐,2600年建城史。古称“彭城原。五帝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之后,彭城和徐州的建制称谓多有更替,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民国时期,徐州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8.宝鸡,宝鸡古称“陈仓”、“雍城”,2770年建城史。宝鸡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由“戎狄之间”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建立了周族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在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千渭之会徙往平阳(宝鸡东阳平村),以此为政治中心,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都是在宝鸡奠定雄厚基础的。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7.朝歌,简称淇,建城史3000年。朝歌为中国商朝末代行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两朝故都。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洛阳)迁沬,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淇水之滨,牧野之北,云蒙仙踪,诗经卫风,传颂千古“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6.西安,简称西,3100年建城史。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北濒渭河,南依秦岭,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历史悠久,西周时西安称为“丰镐”。西伯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之后西安历任西汉,隋,唐的都城。明朝时改名为西安,并沿用至今。西安是西北重要的区域中心,为西域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中国古代性变态:人兽杂交人尸交欢肆行

中国的古老文化(二) 别说两性人这种我们今天能够有所耳闻的现象,古人在人兽性交、人尸交欢上面的出格之举更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惊得魂不附体!人类的性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性的健康正常与否,都受这三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某种社会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人们会认为某种性行为是正常的、允许的,在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人们又会认为这种性行为是反常的、不允许的。

  别说两性人这种我们今天能够有所耳闻的现象,古人在人兽性交、人尸交欢上面的出格之举更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惊得魂不附体!人类的性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性的健康正常与否,都受这三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某种社会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人们会认为某种性行为是正常的、允许的,在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人们又会认为这种性行为是反常的、不允许的。

中国古代性变态:人兽杂交人尸交欢肆行

  对于那些被认为是反常与不允许的性行为中,有些被认为是罪错,如强奸、通奸,有些被认为是变态。社会越是发展,这种区分就越是细致、严格。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秦、汉以后,封建社会形态得以确立,社会文化也开始繁荣与发展,对于性问题的观察与分析也较前有显着发展,对性变态的现象也开始有所记载,直至后世。从性变态的形形色色,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性文化的“难堪”的一面。

原来古代人更喜欢玲珑有致的乳房 而不是大胸

中国的古老文化(三) 我国古代为何没有胸部的描写呢?关于乳房的发展史,西方更为久远,已自成体系。和西方对比起来,中国的乳房文化更为特别,但也是比较缓慢的。为何说我们乳房文化缓慢呢,这是因为古代人更为喜欢玲珑有致的乳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中国的古代的审美,有几个词我们经常能听到,如樱桃小口、杨柳腰以及三寸金莲,这体现了古代对于女性的审美,但为何独独没有胸部的描写呢?关于乳房的发展史,西方更为久远,已自成体系。和西方对比起来,中国的乳房文化更为特别,但也是比较缓慢的。为何说我们乳房文化缓慢呢,这是因为古代人更为喜欢玲珑有致的乳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乳房史发展

  中国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似乎故意与乳房绝缘。如许多书中记载有关妇人身体的描写,但到了乳房基本没有,就算有也只是简单的带过!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曹植的《洛神赋》都没有对乳房的描写,而其他部位却做了许多的描写。

原来古代人更喜欢玲珑有致的乳房 而不是大胸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乳房并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审美对象。即是后来的《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对女人的乳房也没有具体进行描写!公认的色情小说《肉蒲团》,色情的文字自不必说,但就是看不到什么关于女性乳房的描写。《玉房秘诀》中有云:“欲御女,须取少年未生乳。”干脆摒弃了乳房;中国性文化开山之作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白居易胞弟白行简著),其中对男女性爱活动的描述可谓巨细无遗、纤毫毕露,然却鲜见有关乳房形象的笔墨。简言之,在中国古代,乳房文化不但成长艰难,且也零碎散漫、几无体系。

  但是,中国古代的乳房文化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隋唐时期,一些文人的笔触和目光已经开始关注女性乳房这一审美对象了。明代王偁《酥乳》诗云:“一双明月贴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园。夫婿调酥绮窗下,金茎几点露珠悬。”虽然诗中调情的意味比之赵鸾鸾的诗歌更要鲜明,然描述乳房的核心意象也依然是“紫葡萄”而已。不仅如此,这一核心意象同时还揭示出了中国古代乳房文化与西方乳房文化的莫大差异:西方以硕肥丰盈的大乳为美,而中国古代则以晶莹玲珑的小乳为美。

原来古代人更喜欢玲珑有致的乳房 而不是大胸

  唐朝对女性的形体要求向以丰满为美的,形体丰满了,乳房自然也就硕大了,所谓“燕瘦环肥”说的也就是这方面的意思。然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就以杨贵妃为例。说是杨贵妃有次酒酣,不觉衣服滑落露出了双乳,唐玄宗李隆基一手捂住其乳一边口占一句道:“软温新剥鸡头肉。”一旁的安禄山马上联句道:“滑腻初凝塞上酥。”李隆基的那句“鸡头肉”吧,里所谓的“鸡头”,是一种学名叫做“芡实”的水生植物,其果实伸出水面,状若鸡头,外表满布尖刺,剥开可见其籽儿,玲珑剔透、温软鲜嫩,像石榴籽儿。由此可见,即使是在所谓以肥为美的唐朝,人们对女性乳房的要求似乎也不在意其形状的大小,而在乎其质地的晶莹玲珑。中国古代的审美思想,往往是以小巧精致为其表现形式的。就女人形体而言,所谓的“樱桃口”、“杨柳腰”和“三寸金莲”便是其突出的表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中国古代乳房文化中的女性乳房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晶莹玲珑的特征来了。

原来古代人更喜欢玲珑有致的乳房 而不是大胸

  在中国古代乳房文化中,女性的乳房确乎就是一种鲜嫩小巧的代名词。这种鲜嫩小巧的乳房,又被好事者呼之为“丁香乳”。换言之,在中国古代乳房文化中,人们并不看好丰盈大乳,而偏偏对所谓的丁香乳一往情深。这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中国的古老文化(四) 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光明日报》记者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经有关专家论证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这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在那时华夏民族已进入文明时代。

  7月6日,来自全国的古文字研究专家们齐聚平湖,现场对这些符号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确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表示,庄桥坟遗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实而有科学依据的。

  庄桥坟遗址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的良渚文化遗址。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湖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遗址中共有240余件器物发现了刻画符号,这些文字曾引起业界强烈关注。

  随着对出土的陶器与石器进行整理,庄桥坟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等人发现了几个排列成序的符号。徐新民称,侧转石钺,就能看到其表面有极浅的划痕,这些划痕比较集中,并非杂乱无章,有些符号单个存在,笔画较多,显得较为复杂,还有几个组成一组,笔画相对简单。随后,考古专家在其他的石钺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刻画符号。

  徐新民根据刻画的痕迹在纸上描下了这些符号,就看得很清楚,那些单个的符号很像一件件事物,比如旗帜、鱼虫等,还有连接在一起的6个符号较简单,每个符号的笔画不超过5笔,有两个像现在的“人”字。

  整理还发现在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大多在烧前形成,石器上的刻画符号与陶器上的多有相似之处,其中两件残石钺的两面均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通过研究,徐新民等认为这是一种原始文字,且是较为成熟且初具系统的文字,该发现对研究良渚文化的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会有如此判断呢?徐新民表示,如果是普通划痕的话,一般整个石钺表面都会出现,而不会就集中在某个区域,另外,普通划痕不会如此规整。“最主要的是,这连在一起的6个符号,其中有3个是相同的,这明显是表达某种意思的一句话。”徐新民说,这些古老的文字,正如甲骨文一样,是象形文字,不是会意文字。

  据介绍,出土的两件石钺上的原始文字除正面的6个字笔痕较浅,风格略有不同外,其余字刻的方法基本一致,说明其刻字方式和笔顺较为规范。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欣喜地说,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单体刻画符号那样孤立地出现,而是可以成组连字成句。

  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庄桥坟遗址距今5000多年,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庄桥坟遗址的研究表明,当时的先民已达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需要用某种方式来交流沟通,就会出现这类刻画符号。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等专家表示,该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模式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出土石钺之一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石钺上的文字(正面)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石钺上的文字(反面)

[图文]中国古代性文化发展规律

中国的古老文化(五)

[图文]中国古代性文化发展规律

  当前不少都有这么一种认识,似乎在中国古代一直实行性禁锢和性封闭,而性科学则完全是“舶来品”。其实,如果我们好好地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几千年来有着相当灿烂辉煌的性文化,有关的婚姻制度、房中理论、文学艺术、道德观念、医药卫生等都经历了一个起步很早、发展曲折的过程,而且时至今日,古代性文化对今天的人们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上海性社会学研究中心近两 年来对中国古代性文化作了一些研究,下面就谈谈我们研究的三个目的和发现的十个规律。
  
  我们研究古代性文化的第一个目的是了解过去,从而指导现在和将来。西方性学家卡洛多利安说过:为了了解我们身为成人是怎么样的人,我们需要知道有关我们童年的事。同样的,为了了解性在我们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我们也需要知道其历史的起源。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容易受到“现在”的压力,容易沉迷于“将来”遗忘“过去”。
  
  综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或是放眼从原始初民至今,可以说既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性的发展变化史。性的每一步发展变化,无不反映出社会的深刻变化。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群婚,到单婚,从性开放到性保守、性封闭,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女子沦为男子的掌上玩物,爱情之路被堵塞了从而只能通过曲折的途径表现出来,性科学的火炬在神州大地上过早地燃起但不久又濒于熄灭,形形色色的性观念的冲突,令人刻骨铭心的两情缱绻,令人发指的罪与恶……这一切,勾勒成一幅复杂纷纭、多彩多姿的历史画卷。
  
  现在,我们对于这一切,了解了多少,又认识了多少呢?
  
  我们研究古代性文化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从原始初民到现代人都能从性生活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似乎是造物主的伟大恩赐,但是,性实在是一个怪物,它能给予人们以极大欢乐,又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愚昧和落后、剥削和压迫,是阻碍人们获得性快乐的两大敌人。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追求人性解放的历史,性作为发于人之本性的一种特殊需要,它的追求、满足、压抑与抗争不仅对于性主体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紧要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观古以思今,那阻碍人们获得性快乐的两大敌人-愚昧和落后、剥削和压迫,至今还有多少残余影响,在这方面人性解放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研究古代性文化的第三个目的是,如何对性实行正确的社会控制。为了使社会保持正常的秩序,这种秩序可能是为了使人们过得快乐而正常,也可能是要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必须对人们的各种行为实行控制,而性行为也是控制的内容之一。实行控制的方法则是经由规范的集合或配置,即所谓的制度。人类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发展,最后确定了以婚姻作为主要的控制制度,即把人类的性行为限制在婚姻关系的范围之内,并且得出对人类性行为“适宜和不适宜”、“正确与错误”、“有罪与无罪”的判断。这些判断一般包括四个因素:一是统计因素,即某种行为有多普遍;二是生理因素,即行为是健康的吗;三是道德因素,即行为合乎道德吗;四是法律因素,即行为是否合法。
  
  当然,事情是十分复杂的。所有的社会都以各种方式将性制度化,这些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相异之处。例如,繁殖的性几乎在各个社会都受到肯定,而其它方面性行为的规范和赏罚,都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有时代的差别、阶级的差别,也有更多的文化上的差别。这些控制方式,有的是正确的,因为它有利于人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而有的是不正确的,历史造成了它的错误与罪孽。我们研究古代性文化,就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今后的社会的性控制做得更好。
  
  人类性文化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从纵的方面来看,上下几万年甚至更长远;从横的方面来看,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真是千变万化、复杂纷纭的历史外衣,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性文化还是有脉络可寻、有规律可察的,这些规律大致可包含以下十个方面: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着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又决定着人们包括性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变化。例如,原始社会中逐渐对无限制的群交采取越来越严格限制,一夫一妻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对性控制方式的变化,人们性观念的变化等等,无一不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在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是否承认这一点,是历史唯物史观和其它学派的一个根本区别。
  
  2、当人类刚从动物脱胎而出,实行毫无限制的性交时,是谈不上什么性文化的。性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对性有了一些认识(不论这些认识是多么肤浅、低下与错误),对性行为有了一些限制(人论这种限制是多么微小)时,因此,在原始社会中的性崇拜、性禁 忌以及血缘家庭的出现,都是性文化的起始与萌芽。
  
  3、在中国古代的阶段社会中,性文化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性文化总是采取多元的形态存在于各个社会之中的,但是占主要地位、统治地位的文化,总是服从于统治者的利益与意志的文化。统治者的享乐腐化在性的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至,这是他们剥削与压迫民众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为了保持他们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又必须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严酷的控制,其中包括对性的控制,这主要表现为性禁锢与性封闭。实行性禁锢和性封闭固然有许多种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恐惧于广大民众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以及人性的解放,因为这种追求必将全面威胁着剥削阶级的统治。
  
  4、性有它的社会属性,也有它的自然属性。不论统治者以多少封建说教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以多少严刑酷法来限制人们的行为,人们还是对抱有强烈的兴趣,对具挚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有炽热的追求,而且对于封建礼教和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因此,不论统治者如何宣传“女书”、“女教”、树贞节牌坊,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民间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歌颂与赞美女平等而自由的结合,经历了重重考验的爱情,在性爱问题上反对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主文化的亚文化,而恰恰是这种亚文化代表了人类美好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许多文艺作品也正因为反映出这种现象而永存不朽。
  
  5、在中国古代时的各个朝代中,有的朝代对性的控制较为宽松,而有的朝代则对性的控制十分严酷,这和某个朝代是否强大,对自已的统治是否有信心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盛世,空前地繁荣与强大,统治者相对地比较开明,对性的控制也相当宽松。从宋朝以后,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对性的控制也渐转严酷,而到了明、清这些封建社会的后期与末世,对性的控制竟严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的确是可以从性的文明控制看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一个力量强大、发展辉煌、统治巩固的社会,不怕批评,不怕开放,不怕民众追求自由幸福,不怕别人起来造反。反之,一个虚弱的,缺乏信心的社会,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对民众加强控制,包括加强对性的控制。
  
  6、妇女问题密切关系着性文化。这是因为,性涉及到男女双方,而在以男权、以私有制为特征的阶级社会中,女子总是处于受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沦为男子的附属与玩物,沦为生育工具。在历史上,阶级压迫总是和性压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如恩格斯所说:“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的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级压迫和性压迫。那压迫她们身上的四座大山: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归根结蒂就是阶级压迫和性压迫。在历史上,性的宽松明显地表现为女子地位的改善;而对性的严酷压制,又明显地表现为对女子压迫与禁锢的加强。所以,人性的解放、性解放总是和妇女解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当然,这里的所谓解放是指人性健康、文明地发展。
  
  7、性观念在性文化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观念作为一种经过文化锻造的心理,对于人类性行为具有直接支配作用,同时反映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中国古代的性文化史,也就是不同的性观念的斗争史,这种斗争越是到封建社会后期和末世,则越是剧烈。例如有清一代,性压迫是空前地严酷,而新的性观念又是空前地活跃。新的性观念对旧的性观念战而胜地之的时候,就是新社会对旧社会唱挽歌的时候。
  
  8、从古代性文化史看来,性科学的发展是曲折的。汉、唐之际,性科学通过房中理论和房中术的方式较为自由地发展,这一则因为当时对性的控制还不严酷,二则因为这一套东西比较符合统治阶级享乐上追求与追求长生的需要。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对性的控制越来越严酷,限制越来越多,性科学也难以发展了。这时,性科学、房中术这面旗帜只能收戢起来,而依附于医学或其它科学,从“种子”、求嗣”、养生”的角度来争取生存,然后再从生存求发展。
  
  这样,才易于被统治者所宽容,才易于克服重重阻力而被社会所接受。这条“曲线发展”的道路在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9、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里,对某些性问题采取了得用国家权力的强制性的手段,但是都未能奏效。例如对于娼妓问题,从宋代就开始了某种程度的查禁,元朝两代继续查禁,清初更是大张旗鼓,但愈禁而娼风愈炽。又如查禁“淫书”、“淫画”,也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为什么许多事总是禁而不止客观效果总和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相违。其中有许多历史教训。看来,许多性问题是不可能单纯地用行政的、强制的手段解决的,要考虑到人性、人的各种需求;对正确的需求一下要满足,对于畸形的需求要引导。“堵”和“疏”的经验教训在夏禹治水时已经总结出来了,但后世的人们对于这个规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于绝对自然的需求如果加以压制,其结果必然是加强,而且是病态的加强。
  
  10、历史和文化是具有连续性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今天的社会文化只能在昨天的基础上存在于发展,其中有祖先对我们的恩赐,也有祖先加在我们肩上的沉重负担。在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既有精华又有形形色色的性问题,可以发现它们无不能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找到源头,发现脉络。研究古代性文化,决不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榛莽中寻找曲曲弯弯的前进道路,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彼岸。   

  总之,我国古代性文化是一个宝库,挖掘它,研究它,总结它,非一日之功,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继续深入研究对我国性文化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古老文化
中国古老文化的文章 中国古老的生育文化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wenzhang/124002.html

    热门推荐
    • 培根随笔经典文章八篇

      人民日报(People s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报纸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里庄创刊。时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经典文章八篇,仅供参

    • 培根随笔经典文章范文六篇

      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经典文章范文六篇,欢迎品鉴!

    • 培根随笔经典文章精选七篇

      经典读音jīngdiǎn英文名classics: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经典文章精选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培根随笔经典文章(通用9篇)

      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经典文章(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2023年德育工作总结中学德育工作计划经典文章(锦集4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年德育工作总结中学德育工作计划经典文章(锦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人民日报经典文章精选三篇

      人民日报(People s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报纸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里庄创刊。时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民日报经典文章精选三篇

    • 红色诵读经典文章范文三篇

      诵读,读音sòngd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诵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诵读经典文章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人民日报经典文章锦集五篇

      《人民日报》的时评文一直被认为是“业界良心”:有响亮的标题、有犀利的观点、有流畅的语言、有清晰的论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民日报经典文章锦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