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丢失领土 清朝丢失的领土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东北

|古词风韵   |

【www.jxtldy.com--古词风韵】

清代,丢失领土

清朝丢失的领土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东北

清代,丢失领土(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现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明确写明的清政府至民国期间丢失的领土有150多万平方公里。

清朝丢失的领土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东北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现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明确写明的清政府至民国期间丢失的领土有15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速发展,各种史料的不断发掘,人们逐渐的发现其实领土远不止150万。网络上现在流传的比较多的几个版本一个是588万平方公里,一个是631万平方公里,还有一个最多的1400万平方公里。那清朝丢失的领土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东北呢?

  清政府损失的固有领土大多都在东北,也导致沙俄的快速崛起,即使今天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清朝丢失的领土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东北

  在我个人看来,清政府损失大片的东北地区的领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第一、当年的俄国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人常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个如此的庞然大物,相信任谁都寝室难安。中国与俄国接壤,而且是漫长的边境线。但是当一个政府闭关锁国,另一个政府不断扩张,此消彼长之下的结果显而易见。

  第二、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政府对于东北的战略和国策是非常错误的。对历史稍微了解一点儿的都知道,整个东北地区,包括现在已经划入俄罗斯领土的西伯利亚、外兴安岭、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向来是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把持的地方。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正是发源于东北。

  清朝入关坐定江山以后,一直把东北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崇德年间就开始对东北地区设置边墙,禁止百姓进入清朝的龙兴之地,历史上把这道马蹄形的边墙称为“柳条边”,康熙七年,清政府开始了对东北长达210年的封禁,禁止汉人进入东北。

  虽然这种封禁不可能完全的封死所有人进入东北,但这样的大环境下,东北的人口开始急速的减少。曾经相对繁华的地方也开始逐渐被野草吞没。

  笔者的家乡就在封禁的区域内。两百年,对于历史和时间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人类,已经走过好几代人。两百年足矣让大自然抹去人类大部分的痕迹。

清朝丢失的领土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东北

  两百年,东北几乎成了纯自然的形态。但是我们北面的俄国却一直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

  光绪三年,在西方势力的逼迫下,清政府正式解禁东北。开始允许移民进入东北。也想通过移民的方式阻止沙俄蚕食中国的领土,但对于东北这片如此广袤的土地,想在短时间用移民填补几乎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当时的清廷已经江河日下。

  因此即使解禁,也无法阻挡俄国步步蚕食东北领土的行动。因为当时与中国接壤的列强只有俄国,其他的边境小国都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西方列强除额国外均来自海上,攫取的大多是经济利益。所以在各种不平等条约里,只有俄国对侵占领土乐此不疲。

  因此清朝在各种条约里不断的割让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兴安岭,蒙古的大片领土给俄国。也就造成了东北大片领土的丢失。

  当然,我们今天说的这两个原因只是诸多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清朝夜郎自大,各种封禁,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没能赶上工业革命的脚步。国力的衰弱才是丧权辱国的最大原因。这个世界信服的永远是实力。

清朝统一全国 清朝统一中国的影响

清代,丢失领土(二)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鲜。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鲜。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极病死,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由其叔多尔衮摄政。

清朝统一全国 清朝统一中国的影响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杀殉国。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指挥八旗兵,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是全中国的君主。

  接着,清军南下剿灭农民军,北方的地主、官僚纷纷勾结清军,镇压农民军。与此同时,在南方的一些明朝遗臣相继拥立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清朝统一全国 清朝统一中国的影响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清军采取多次屠杀以镇压之,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史称甲申国难。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延平王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礼待南明宁靖王朱术桂,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设立台湾府。清军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占领中国大陆。自此,清朝统一全国。

清朝皇帝服饰图片 清朝皇帝龙袍图片

清代,丢失领土(三)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清朝皇帝服饰图片 清朝皇帝龙袍图片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清朝皇帝服饰图片 清朝皇帝龙袍图片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清朝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的原因

清代,丢失领土(四)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清朝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的原因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即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六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清朝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的原因: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

  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

  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清代,丢失领土
中国丢失的领土 土耳其丢失的领土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shige/134593.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