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zuxi [图文]毛泽东暗地珍藏毛岸英衣物20余年

|古词风韵   |

【www.jxtldy.com--古词风韵】

maozuxi

[图文]毛泽东暗地珍藏毛岸英衣物20余年

maozuxi(一)

[图文]毛泽东暗地珍藏毛岸英衣物20余年

昨日上午,在韶山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一位老人满含热泪,和万余人一起放声高唱在心里回荡了千百遍的颂歌— —《东方红》。

[图文]毛泽东暗地珍藏毛岸英衣物20余年

毛泽东的堂侄毛岸平在绒绣工艺师的指导下为绣像启绣第一针。记者 陈飞 林俊 刘炬 摄影

毛泽东喜欢戏曲、相声,也爱好登山、游泳和打乒乓球;他嗜好抽烟,吃饭离不开辣椒,更喜欢韶山冲的野菜——马齿苋。昨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4周年纪念日,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宣传部、湖南韶山管理局出品,长沙电视台等单位摄制的20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长风——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开机。该片将通过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藏毛泽东遗物,再现毛泽东生前日常生活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预计于2008年底制作完成。

遗物背后的动人故事

担任《长风——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总撰稿的,是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而名声大振的编剧黄晖。他告诉记者,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正是在3年前的同一天、同一地点举行了开机仪式。《恰同学少年》讲述的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故事,相对来讲时间比较集中,而这部纪录片则是通过遗物还原毛泽东的一生。

黄晖向记者介绍了收集到的许多动人故事。“纪录片的一集将围绕一套特殊的遗物展开。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留下了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毛泽东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0多年,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一直到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发现。通过这些遗物,人们能够体会到毛泽东和毛岸英深厚的父子情。”

“毛泽东很喜欢爬山,一次工作人员顺手从路旁砍了一根竹棍作为毛泽东的拐杖,他特别喜欢,很多人想送给他更好的,但毛泽东一直都用着这根自制的粗糙拐杖。他喜欢抽烟,但每次火柴用完后火柴盒从不扔掉,因为盒上的磷皮还能继续刮火柴,因此身边工作人员特意从火柴厂定制不带盒子的‘裸’火柴。”

很多遗物将首次展现

摄制方表示,以往关于毛泽东的纪录片多反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功绩,表现了历史浪潮中的领袖形象。但是,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是儿子、是兄长、是父亲,也是学生和老师,是同志、战友、长者和亲人。一个有情亦有爱、有个人好恶的毛泽东始终没有在纪录片中得到全方位的还原与再现,《长风——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希望能尽力填补这一空白。

据悉,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有馆藏遗物6000多件,纪录片将从这些遗物中选出100余件,充分挖掘遗物背后的故事,并以毛泽东情感为线索,归类分为亲情、乡土情、雅趣闲情、平民情、家国情等五个篇章,以小见大,以平凡的遗物故事凸现伟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魅力。其中,很多遗物属首次向世人展现,其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该片总编导是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厂长李春武,曾执导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他说,“重点在于‘遗物的故事’上,通过点滴累积最终成为一个伟人的故事,而且是大家所不熟悉的故事。”

缅怀1

铜像广场:万人同唱《东方红》

本报韶山讯(记者刘炬林俊陈飞)昨日上午,韶山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花如海,人如潮,《东方红》的歌声响彻云霄,湖南省委省政府、毛主席亲属及社会各界人士共万余人,怀着对毛主席的深深敬意和无限怀念聚集在这里,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唱响《东方红》,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4周年。

“毛主席,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东方红》的音乐声响起,在韶山少年合唱队的领唱下,现场万余人都随着旋律放声高唱那首在心中回荡了千百遍的颂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缅怀2

《伟大领袖毛泽东》绒绣像启绣

本报韶山讯(记者刘炬林俊陈飞)昨日下午,《伟大领袖毛泽东》绒绣像启绣仪式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举行。毛泽东堂侄毛岸平在绒绣工艺师的指导下为绣像启绣第一针。这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将在明年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时完成,届时,它也将成为毛泽东文艺馆落成后的首批展品。

《伟大领袖毛泽东》绒绣像是恒源祥集团运用优秀的传统工艺绒绣,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绣像系列的最后一幅。该作品高160厘米、宽140厘米,以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照片为蓝本重新创作。从2005年起,恒源祥启动了这一绒绣系列工程,现已完成了邓小平、陈云、朱德的绣像。另外,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绣像也已启绣。

缅怀3

师生纪念伟人畅谈青春责任

本报讯(通讯员彭世文李璀记者徐媛)昨日,在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和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的师生和《恰同学少年》主创人员一起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并向毛主席像敬献了花圈,以独特的方式缅怀先烈,纪念毛泽东诞辰114周年。

《恰同学少年》的导演龚若飞、编剧黄晖与湖大师生分享了《恰同学少年》的创作过程,并以其内容为依托,对教育、青春和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曾参与该剧拍摄的湖大学子张论和陈功则回忆了他们在剧组的拍摄经历,并畅谈拍摄过程中“与毛主席共度青年时期”的收获和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毛主席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情。

缅怀4

湘绣《毛主席1974年在省委招待所》揭幕

本报讯(记者田芳)为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研制的绣像《毛主席1974年在省委招待所》昨日在省委九所宾馆六号楼举行了揭幕仪式。省委接待办和九所宾馆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曾经在九所宾馆工作过的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揭幕仪式。

《毛主席1974年在省委招待所》这幅绣像表现了毛主席晚年回到故乡,入住省委招待所,与工作人员在一起的场景。绣像由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艳根据一张旧照片重新着色再创作而成,莫雪美等6名中级工艺美术师刺绣,历时9个月绣制完成,耗费工时13000个。绣面上,主席端坐,与旁立的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毛泽东媳妇郝明莉不为人知经历曝光

maozuxi(二)

毛泽东媳妇郝明莉不为人知经历曝光

 1994年4月,毛新宇和母亲邵华、外婆张文秋一起来泰安、曲阜旅游观光。他们住宿的地方就是御座宾馆,而为他们一行人在小餐厅服务的正是郝明莉。在这里,郝明莉第一次见到了毛新宇。毛新宇憨厚朴实外表、学者的气质风度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民间传说中的毛泽东十大未解之谜被一一揭开,你知道几个?

maozuxi(三)

  民间传说中的毛泽东十大未解之谜被一一揭开,你知道几个?

  第一个未解之谜:毛主席是南人北相。

  一般来讲,那个年代的南方人身材都不很高大,很少有超过一米七的,但毛主席身高1.83米,这在当时非常少见.

民间传说中的毛泽东十大未解之谜被一一揭开,你知道几个?

  毛主席

  预示其要超越常人,出人头地。

毛泽东两次讲话说了十个杀字 毛泽东因什么事这么愤怒

maozuxi(四) 毛泽东因什么事这么愤怒,让罗瑞卿秘密逮捕潘汉年,毛泽东信任潘汉年,却没想到被背叛了,潘汉年究竟瞒着毛泽东啥事?让毛泽东两次讲话说了十个杀字。

毛泽东两次讲话说了十个杀字 毛泽东因什么事这么愤怒

  毛泽东因什么事这么愤怒,让罗瑞卿秘密逮捕潘汉年,毛泽东信任潘汉年,却没想到被背叛了,潘汉年究竟瞒着毛泽东啥事?让毛泽东两次讲话说了十个杀字。

  中共地下工作历来搞单线联系。在延安,毛泽东直接把任务分配给潘汉年,别的高官不得参与。1939年,毛泽东嘱咐潘汉年到上海、南京后和汪精卫取得联系……

  中共著名特工潘汉年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堪称传奇,中共建政后,毛泽东号召中共高官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有人在此时揭发潘汉年去见汪精卫一事,毛泽东亲自下命“秘密逮捕”。1955年4月3日,潘汉年被捕获,直接原因是1943年秘密会见汪精卫,内容隐瞒了12年,没有向组织汇报。

  1956年4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谈到潘汉年:“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旧话重提:“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降了国民党,是一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头,但我们没有杀他。像潘汉年这样的人物,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都得杀。”

毛泽东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毛泽东晚年的故事

maozuxi(五) 本文作者曾在毛主席身边担任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他目睹了毛主席在工作、读书等不同的时候,引证和吟诵中国的古典诗词。这些不同的场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毛泽东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毛泽东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毛泽东晚年的故事

  本文作者曾在毛主席身边担任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他目睹了毛主席在工作、读书等不同的时候,引证和吟诵中国的古典诗词。这些不同的场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毛泽东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一些毛泽东晚年的故事,我们特请徐中远先生撰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研究者提供一段真实的资料。

  谈到毛泽东晚年读的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就需要说一说毛泽东在疾病缠身的最后的岁月里还一遍一遍吟诵《枯树赋》的往事。

  《枯树赋》原文: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心情悲凉送战友

  事情是这样的:1976年1月8日,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周总理是毛主席最忠诚的战友,与毛主席一起并肩战斗了近半个世纪。毛主席得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心里万分悲痛。那些天里,他老人家饭不想吃,觉不想睡,常常一个人独自坐在沙发上流眼泪。

  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总理追悼大会的头一天,他在审阅总理悼词的时候,两只眼里不停地流泪。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总理追悼大会快要开始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老人家的内心里是很想去出席总理追悼大会,向老战友送别。可是,当时他老人家两条腿肿得不能站立,两只脚肿得像发面馒头似的,鞋子都穿不进去。

  此时此刻,他难过的心情,身边的工作人员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才好。只好看着他坐在沙发上泪水泉涌,眼泪浸湿了他的衣衫。那些天里,他一直强忍着,我们也无法知道眼泪往肚里流了多少。

  到了五六月间,毛泽东的健康状况明显恶化,6月初突发心肌梗死。中共中央一方面积极组织抢救,一方面把毛泽东主席的病情向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通报。毛主席的生命力是极强的,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又转悲为喜,他老人家又被抢救过来了。

  可是时间没过多久,到了7月初,朱德委员长又突然逝世。在半年时间里,周、朱两位与自己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战友都走了,毛主席此时的心情更加悲凉。

毛泽东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毛泽东晚年的故事

  二读《枯树赋》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有一天,毛主席突然让机要秘书张玉凤给他读《枯树赋》。

  《枯树赋》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这篇赋写得很好,但较为长一些,有500多字,毛泽东早年就熟读过。这篇赋讲的是晋朝时候的一个人,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棵大树过去也有过生长繁盛的时期,而现在已经逐渐衰老了,这个人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悲凉。

  几乎整天躺在病床上的毛泽东,此时突然让张玉凤给他读这篇赋。张玉凤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我读得很慢,主席微闭着眼睛,似乎在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

  张玉凤慢慢念了两遍,毛主席突然说:“你拿着书,看我能不能把它背出来。”张玉凤说:“我看着《枯树赋》,他老人家几乎一字不漏地全部背诵出来。他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声音洪亮地吟诗,只能微弱而费力地发音,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背着。‘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背诵一遍后,主席意犹未尽,又让张玉凤看着书,很吃力地背第二遍。张玉凤很为感慨地写道:“老人家的记忆力真是惊人,他的声音,他背诵时的表情,我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枯树赋》是我国赋史上的一篇著名的感伤身世之作。作者庾信在赋中着重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之痛和故国故乡之思,情真意切,血泪迸溢。毛泽东此时正处在极度忧伤悲凉之中,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低声一遍一遍吟诵,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作者创作这篇赋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很为欣赏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毛泽东对庾信这个人很为理解和对庾信这篇赋是很为熟悉的。 maozuxi
毛主席的光辉 毛主席像章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shige/134303.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