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故事真实【4篇】

|感人故事   |

【www.jxtldy.com--感人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人故事真实【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感人故事真实

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情,不是靠肉体或者精神所能实现的,只有彼此的精神和肉体相互融合的状态中才可能实现。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感人真实的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个寂寞的夜,伴着老公近乎火车声的呼噜倩无法入眠,她推醒老公,想和他聊聊,聊聊生活、聊聊爱、聊聊渐行渐远的青春。

老公嘟囔了一句:“大半夜不睡觉,神经病……”说完他又沉沉地睡去了。

倩怒目:“我睡不着,你陪我聊天。”

倩和这个真心聊了快半年了,他无数次想给她打电话,约她见面,她都婉言拒绝了,可这一次她主动提出要和他通话,他当然特别高兴。

问:“现在吗?”

倩摇摇头说:“不,中午吧!现在在上班。”

又是一个拥抱,虽然是虚拟的,可倩觉得温暖。

中午时她主动给真心打了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那头表现得很激动,几乎能听到他急促地呼吸声。倩则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柔和。他们谈了许多,最多的是爱情……末了,他恳切希望他们能见面。

倩明白他的意思,俩人见面后,激情、拥抱、亲吻、上床,都有可能发生,可这些行为都是对家庭地背叛对老公地不忠,以前在她骨子里的传统基因决不允许她这样,不过现在她内心的道德规范已经被浊骨的寂寞腐蚀了,见……她怕什么?可心始终像小鹿一样跳个不停。

他在电话里又追问了一句,倩同意了。

他兴奋地说:“一言为定,就今天下午,我在人们公园等你,不见不散……

一下午倩都无心工作,心里忐忑不安,期待又惊慌。

下班后,倩最后一个走的,在洗手间里,她补了一个淡妆,整理好衣服,弄了弄头发,出门时她打了一一辆车。车很快把她送到了公园,她把作为暗号的书藏在了包了,然后四处看着,她想先看看他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准备见面。

等了很久,他也没来,期间她注意到了一个人,也在公园里徘徊了很久,那就是她家对面的男人,他双手插着兜,悠闲地走着,可眼神像是在找人,她心里猛然一动,偷偷拿起了电话,拨了过去,他的电话果然响了,她慌慌张张地按了关机,心突突直跳。

原来这人是不能只看表面,表面上他和他妻子很恩爱!可实际上,她的心被狠狠地掐了一下,痛得她浑身在抽搐。

倩觉得很绝望,忽然想给老公打个电话。

她笑,傻傻的笑。

多年过去了,他大学毕业,全国转了一大圈,才回到了家乡。

母亲没有回答,她眨着大眼睛说:“你的女朋友呀!”

“啊?”

“不是你说的吗?”亭亭玉立委屈地说。

遥远的记忆,一下子敲开了他记忆的门,他笑了,使劲点着头说:“对,也不对,现在是女朋友,马上就是妻子了。

女孩听了害羞得一笑。

相爱并能够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爱上了工作狂注定要伤心失望,可是爱上就是爱上了。挥也挥不去,抹也抹不掉。

女孩的男朋友就是个工作狂,每天都在加班、加班……想要见他一面比登天还难。这也叫恋爱吗?女孩迷惑。

拿起电话,有些犹豫地打了过去。男朋友那边很久才接起,还没等她说话,他先不耐烦的说道:“我忙,过一会打给你。”说完立刻挂了电话。

女孩就这样拿着电话一直等、一直等,等到了天亮他也没有等到他的电话。女孩心灰意冷地徘徊在他公司的门口,她想他们不能在这样继续了,恋爱绝不是他们这个样子。

第二篇: 感人故事真实

张天锐今年49岁,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旧背心,又黑又瘦,满脸胡渣,总是皱着眉,额头上的皱纹就像是用刀刻上去的。当我主动向他伸出手时,感觉像握着一块粗糙的石头。母亲胡久红48岁,是个矮小的女人,她撩起裤腿时,会看到右腿只有左腿一半粗细,小儿麻痹症影响了她的一生。她走起路来很慢,一脚高一脚低。

事实上,这是一个30多平方米的铺面,屋子被一个小木柜象征性地隔成两半。外面半间几乎被几十桶脏乎乎的煤气罐塞满了,仅仅留出一条通道。屋里到处是煤气味。

里面10平方米左右的半间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生活的地方。张天锐坐在一张可以半躺着的竹椅上,胡久红拉过砖头大小的木凳坐下来,我是客人,被让到了仅剩的一张靠背椅上。

就连这间简陋的屋子也不是他们的财产,而是每月500元租来的。在他们的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元的时候,这对夫妇就下岗了。除了力气,他们再没有什么求生的本领。张天锐做起了搬运工,每爬上高楼换一个重达30公斤的煤气罐,他能获得5元报酬。而妻子因为残疾,只能在家洗衣做饭,几乎没有收入。

他们唯一的孩子名叫张磊,今年22岁。就在上个月,他刚刚结束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护理专业的学校生涯,也完成了在京山中医院的实习任务。这个家庭还欠着学校一年的学费——4800元。这笔钱,他们很快就要攒够了。未来的生活看上去挺有盼头,等交了钱拿到毕业证,张磊也许就将成为医护行业中稀缺的男护士。

坐在他们弥漫着煤气味的家里,张磊空荡荡的硬板床就在我背后。过去,张天锐每个月给儿子400元生活费,后来物价涨了,张磊的生活费也涨到了600元。对张家来说,这笔钱得攒上好一阵子,张天锐必须为此扛上120个煤气罐。胡久红从来没有将这笔钱一次性汇出过,只能每10天给武汉的儿子寄出200元。

我问他们:“张磊抱怨过吗?”

母亲沉默地摇摇头。父亲却盯着墙边一辆锈迹斑斑的手推车。每逢放假,张磊就推着小车去附近帮父亲送气。“他不像别个的儿子那么聪明、读书好,但就是蛮听话也蛮老实。”张天锐慢慢地说。

胡久红突然想起,就在几个星期前,儿子在家里一边帮她洗衣,一边憧憬:“毕业了我就找个事做,不管是好工作还是差工作,你和爸都不用这么辛苦了,爸不用再去搬‘坛子’了。”一家人也曾在吃晚饭时打算,如果有机会,就让年轻人去南方闯闯,存够了钱,可以回到这座县城里贷款买自己的房子。

“你醒过来吧,你这么孝敬爸爸妈妈,就醒过来看看我们吧。”

5月31日早上6点半,张天锐像每天一样早早开始准备一天的活计。张磊也起床了,他刚刚结束在京山中医院的实习,那天正准备去医院取实习鉴定。

听他医院的同事说,张磊是个听话的孩子,很受医生老师们的喜欢。如无意外,那份鉴定应该写得挺漂亮。张天锐也记得,儿子心情不错,像往常一样穿着t恤和短裤,7点钟就出门了。

可已经开始送“气坛子”的张天锐并不知道,张磊并没有走出太远。仅仅在离家不到1000米的十字路口,这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被一辆农用汽车撞倒。据说,当时下着小雨,好心的路人拨打了120,又用雨伞遮住了已经失去意识的张磊。

20分钟后,他被送往京山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事实上,那时除了头上一点擦伤外,他的身体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当张天锐和妻子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时,他们带着家里仅有的20xx元现金赶往医院。看过儿子,这对父母乐观地相信,张磊几天后就能转去普通病房。

胡久红决定在监护室外陪着儿子,让丈夫回家看店。他们一天也不敢丢掉自己的小生意,无论是半夜12点,还是凌晨3点,餐馆或早点铺的老板只要打一个电话,张天锐就必须马上将煤气罐送到。

可管床医生袁以刚却知道,他面对的这个“蛮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情况并不乐观。在对大脑进行ct扫描后,他发现张磊的脑干已经受到严重损伤。6月2日,病人呈弥漫性脑肿胀,瞳孔变大。医院决定迅速为他进行开颅手术,三四个小时后,手术结束,瞳孔缩小。

那个年轻人躺在病床上,看起来就像是随时要醒来的样子。父母拉着他的手,哭着呼唤:“张磊,你醒过来吧,你这么孝敬爸爸妈妈,就醒过来看看我们吧。”年轻的女友程丽(化名)用手机在他耳边播放了他们曾经一起唱过的《我想大声告诉你》。

可是奇迹并没有出现,没有一种声音能将张磊唤醒。按照亲戚们的指点,夫妇俩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野生河鱼,然后在河水里将鱼放生。随后,他们又将儿子的衣服裤子收好,请人带去“收魂”。胡久红感到,自己就像疯了一样,“只要能救儿子,我们什么方法都不拒绝”。

他们不懂,躺在病床上的张磊还有心跳,怎么就被宣告了“死亡”。医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围住他的病人家属解释脑死亡的含义:病人无自主呼吸,一切反射消失,脑电静止。

几个小时后,这对夫妇终于接受了这绝望的现实,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是不是捐得太多了?孩子身上要到处动刀子,疼啊。”

可是最初,胡久红还来不及考虑这些。医生向她解释“脑死亡”时,曾经提到国外的人对脑死亡的接受度比较高,很多脑死亡患者都进行了器官捐献。那时,这个母亲已经接近崩溃,但这句话却好像突然给了她启示。

在家里,夫妻俩每天辛苦工作之余,唯一的娱乐生活就是打开那台100元的破电视。他们舍不得买机顶盒,便偷偷地将一条天线接出屋外。尽管只能收看到中央一台和京山县电视台,可电视剧里“捐眼角膜”的情节却曾深深地打动过他们。

张磊被宣布“脑死亡”的那一晚,夫妻俩仍旧守在病房外。矮小的母亲靠着医院的白瓷砖墙壁,她站不稳,眼睛也哭坏了,连报纸上的字都看不清。

“当时什么感觉都没得,就是痛苦。”胡久红呆坐在小板凳上,说到那个晚上,眼里几乎没有了光。

当胡久红把捐献器官的念头提出来时,周围的亲戚们都沉默了,没有人表示赞同。这个小个子女人一辈子都脾气温顺,只有这一次,倔强得令人吃惊。“孩子是我生的,我有这个权利!”她不容分说。

在整个县城里,这是第一宗遗体器官捐献的案例。最初,医护人员们甚至不知道捐献该从何入手。一位泌尿科医生主动提出,自己曾经在武汉参加过器官移植方面的培训,可以帮忙联系武汉市红十字会。

6月5日上午11点10分,武汉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骆钢强带着3名医生赶到京山县城。

这是他第一次在重症监护室外见到张磊的父母。那时,胡久红垂头丧气地坐在病房外发呆,“很可怜的样子”,张天锐则躺在医院的地上,“看起来已经筋疲力尽了”。这对匆匆做出决定的夫妇还不清楚自己即将面对什么。他们甚至不知道儿子究竟有哪些器官可以捐献。

胡久红心里想着,就捐对眼角膜吧。

可骆钢强却发现,年轻的张磊身体健康。他尝试着提出,眼角膜、肝脏、肾脏和一部分皮肤都可以进行捐献。

“捐一个器官和捐几个器官的程序是一样的,都要开刀。不过,捐的器官越多,做出的贡献越大。好多人等着救命啊。”骆钢强劝说道。

“总是捐,不如多捐些。”张天锐用劲地抹了一下眼泪,和妻子在早已准备好的器官捐献协议书上颤颤抖抖地写下了名字,同意进行无偿捐献。

“还有没有什么要求?”骆钢强问。

“将来能告诉我们受捐的人在哪儿吗?我们想知道孩子在哪里活着。”张天锐问。

当他们走出门外时,连日来也一直守候在医院的亲戚和张磊的同学都围了上来。“捐什么了?”有人问。

“眼角膜。”这对老实的夫妇只能含含糊糊地回答。

“不敢和他们说啊。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后走时能是一个整身子。”张天锐叹了口气。

母亲已经根本说不出话来,她紧紧抱住了儿子,用自己满是泪水的脸颊贴紧了儿子的脸颊。这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拥抱。

16点40分,管床医生袁以刚拔除呼吸机,将“就像睡着了一样”的张磊推进手术室。心电图显示,这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的心跳由100多次,慢慢降为30多次。17点整,心电图成为一条直线。

张磊走了。

“我报答不了他什么,只能尽力去帮助其他人。”

来自武汉市同济医院和湖北省人民医院的3位医生,从这个年轻的死者身上获取了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一颗肝脏以及20xx平方厘米的皮肤。这些器官被分别包好,放在天蓝色的冰桶里。然后,他们就像对待一个刚刚结束手术的病人那样,小心翼翼地为遗体进行缝合。

同在手术室里配合这台特殊手术的袁以刚还记得,医护人员最后为这个年轻人穿上了他姑妈买来的白衬衫和西装,笔挺笔挺的。这是张磊一生中第一次穿这么正式的衣服。根据当地的习俗,家人还请医护人员用一些小拇指般粗细的带子系住了张磊的袖口、裤腰和裤腿。

当一切结束后,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3位医生以及一名护士对遗体进行三鞠躬。

这个“必须比120还要快”的小团队没有在县城多逗留一分钟,他们带着张磊生命的一部分,于6月5日夜里11点到达武汉。

仅仅就在10多分钟后,51岁的王荣(化名)成为第一个被推进手术室的病人。这个女人被可怕的肝硬化已经整整折磨了一年,基本只能在医院卧床。她的消化道早已不能工作,1年来,除了稀饭和面条她几乎没有吃过其他东西,体重掉下整整25公斤。

她的手臂瘦得像根竹竿,腹部却被积水充满,鼓了起来。她一度以为,“没得希望了”。肝源太少,王荣的一些病友整整等了两年,还有更多人,在漫长的等待中死去了。

因此,当6月5日下午,这个女人在被通知前往同济医院参加配型时,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人生会出现这样的转机。配型结果显示,她可以接受器官移植手术。

如今,当我在重症监护室里见到她时,尽管她身体极其虚弱,但腹部的积水已经消失。曾经由于肝病而发黄的眼白,也正慢慢褪回原本的颜色。等到出院,这个整整一年都在挨饿的女人,最想喝一碗莲藕排骨汤。

我晃了晃手里的相机,问她:“能给你拍张照片吗?”

她点头表示同意。当镜头对准她时,她笑得很灿烂,伸出左手,比了一个v字手势。“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她说。

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蓉蓉已经躺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这个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比张磊大3岁,可20xx年前,她就得了慢性肾炎。

这个贫困的家庭不得不举家搬迁到武汉治病,父母以卖菜为生。蓉蓉一直成绩优秀,考入了这座城市一所“211高校”的财会专业。可就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年,她由肾炎转为尿毒症,再也没有排尿。此后,她每个星期要去医院透析两次,手臂上密密麻麻地全是扎针时留下的疤痕。

在发给我的短信里,这个女孩说她喜欢穿时装。可是她的妈妈告诉我,开始透析后,她就再也没有穿过短袖上衣。

几乎就在撤走张磊呼吸机的同时,蓉蓉接到了前往医院进行配型的通知。结果是可以移植。

紧接着,又有一名30多岁的尿毒症患者进入手术室。4个小时后,他成功换肾。现在,他已经可以摆脱透析机了。

等到时钟指针转动到6月6日早上8点,右眼几乎完全失明的李可(化名)在同济医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6年前,她因一次小感冒而感染角膜炎,如今,角膜已经溃烂、穿孔。因为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她常常撞在墙上摔倒。为了今天的这只角膜,她已经足足等待了5年。两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就在当天,她发现自己的视力恢复到0.5,“能看见桌子和树了”。

张磊的另外一片眼角膜,被小心地存放在同济医院眼库内一台绿色的冰箱里。医生说,过不了多长时间,这片年轻的角膜就将带给另一个病人以光明。

“我会好好赚钱,照顾你,照顾爸爸妈妈。”

6月5日傍晚,获取器官的手术刚刚结束,为了避免熟人看到,几个亲戚快跑着把被白布单裹好的张磊运进医院楼下的殡仪馆车里。第二天,张磊被火化,骨灰送回老家祖坟,他的背后是一片松树林,面前种着高粱和西瓜。

回到县城,胡久红必须不停地干活。她希望自己一刻都闲不下来,这样就不会想到已经离开的儿子。“心情就像现在的下雨天一样,冰冰凉凉。”她拉着我的手哭了起来。

有时,她在擦地,恍惚觉得儿子就坐在床上,“我和他说说话,就像他还没走,只是我摸不着他。”甚至现在走在街上,她看到别人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地经过,心里也疼。

这些年,这对夫妇一直在为生计发愁。京山县已经有一些住宅区安了天然气,眼看着,送煤气罐这个生意就要搞不成了。他们也想过带张磊出去旅游,可是没有时间,更没有钱。他们窘迫地回忆起,平常挺少和孩子聊天。

我问:“张磊有什么爱好吗?”

父亲说:“有时愿意看看小说。”

母亲却反驳:“没有,啥时候看过小说。”然后,两个人各自别过头去。

张磊的书本和衣服,已经全部“烧”给他了。根据当地风俗,后辈没结婚仍然算小孩子,未能尽孝于父母,家里不设灵堂。

胡久红费力地跪在已经裂缝的瓷砖上,从床底拉出了一个小木箱,取出一个被黑色塑料袋层层包住的小包裹,里面放着张磊生前仅有的5张照片。这是一个白净秀气的小伙子,喜欢穿白色的衬衫,在镜头前,总是笑呵呵的。

我问他们:“后悔捐献吗?”

“捐了,起码还能让孩子的一部分继续活着。”张天锐回答我。

6月15日,夫妻俩来到位于武汉市石门峰陵园的武汉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张磊”是这块灰色石碑上的第385个名字。他们蹲下身去,轻轻地摸了摸那两个字。

一切都已经计划好了。等到张磊的工作稳定下来,他们就去两家见双方父母,定下婚期。

“总之,跟他在一起,怎么样都好。”这个刚刚20岁的女孩羞涩地笑了笑,眼角却依旧挂着忧伤。

20xx年5月31日早上7点,22岁的张磊在小雨中走出家门,他拿起手机,打电话给程丽,督促她起床上班,不要迟到。他们正在电话里开心地聊着,程丽突然听到一声闷响,手机里再也没声音了。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第三篇: 感人故事真实

“你不怕吃了肚子疼?”

“我饿。”

“那你可以到饭店讨口饭啊。”

“人家不给。”

冯相刚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最能体会被人家撵出来的那种凄惶的感觉——因为心疼,他竟带着流浪汉回了家。

年轻的妻子看到这个满脸脏污的汉子,平静地拿来脸盆和毛巾,帮他梳洗,并无半句责问。

不久,冯相刚就打听到了,原来,老王有3个弟弟,住在10多里外的邻村。老王的父母过世以后,弟弟们为了争夺遗产,竟然把傻哥哥赶出了家门。

冯相刚只好留下老王。老王神志不清,经常和小孩子吵嘴打架,糟蹋人家的农田,闹得鸡犬不宁,村里人怨声载道。

但冯相刚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手把手地教会老王如何放羊。正式上岗后,老王俨然天生就是一个羊倌,每天扛着羊鞭早出晚归,找青草最茂盛的地方放羊,半年来不仅一只羊也没丢,还多了一窝小羊,每只都圆滚滚的,围着他咩咩叫。

老王眼里只有羊,没空惹事了。他心情舒畅,神志也日益清楚起来。

就这样,老王每个月都用工资去买羊。过了几年,他已经拥有近百只羊了。羊倌老王幸福得就像一个国王。

20xx年过去,老王卖羊挣了9700元,成了当时村里少有的万元户。各路媒体纷至沓来,报道“傻子竟成万元户”的奇迹。

来认亲的正是老王的三个弟弟,他们是幡然醒悟还是另有所图?老王单纯得如同孩子,搂着弟弟哭了,同意跟他们回家。

老王走后,有些乡亲就把自己智障的亲人送到冯相刚家里。有时在外面办事,看到可怜的智障者,冯相刚也会带回家来。

就这样过了20xx年,冯相刚共收养过16个智障者,最小的才12岁。老王后来再度被弟弟们赶出家门,四处流浪,冯相刚又把他接了回来,发誓再也不让他离开自己家。

冯相刚教会他们扫地,养羊。后来他开始养奶牛,就教他们养牛,清理牛场,给牛打针,挤牛奶。每个人都有分工,做事情都有板有眼。

在冯相刚眼里,他们不但不傻,而且重情重义,有的一眼就能看出牛生病了,有的几天不见冯相刚,一见他回来就欢天喜地。还有一个叫王彬的人,跟着他养了6年牛,后来被一家养牛场高薪聘走。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之后,王彬特意买了一件白衬衫送给冯相刚。那件衬衫冯相刚一直不舍得穿,经常拿出来晒晒。

冯相刚有些惊异地笑了,老王很得意——他早已不是那个被遗弃的傻子了,而是一个被爱心治愈的正常人。

有一位台湾省的客商得知冯相刚与智障者的故事后非常感动,为他的奶牛场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崭新的生产设备。

纪录片的片尾,太阳晴好,冯相刚带着一群老小坐在院子里的大圆桌旁吃饭,他忙着给这个夹菜,为那个盛饭。远处是欣欣向荣的奶牛场,近处是和和睦睦的一大家子——他们笑得那样单纯幸福,仿佛他们的生命从不曾经历过阴霾。

原来,爱,能治愈灵魂最深处的伤口,缔造人间最大的传奇。

小区超市门口,有一个年轻的保安。他总是用警惕的眼神注视着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好像每个人都是贼似的。我很讨厌他这种眼神。

这天又来到超市,我前面有一位妇女,拉着一个小孩儿。孩子很小,大概三四岁的样子。超市的大门在装修,几个装修工人正在焊接门框,电焊的光芒耀眼夺目。妇女走到门口的时候,那个保安突然急匆匆地走上前,用手挡住孩子的眼睛,嘴里喃喃地说:“别看,别看。”同时用身体挡住焊接时飞溅出的火花,一直把两人送进大门。那天我买完东西走出大门时,保安依旧用警惕的眼神看看我,但我却对他笑了一下。

公路边有一个水泥预制板厂,一个小女子下了班大概是想抄近路吧,推着自行车在预制板上艰难地搬上又搬下。唉,想少走点路,却落得如此艰难,何必呢。正这么想着,只见一个打工者快步走过去,帮那小女子扛起车,又快步走过预制板厂。小女子上车前,向那打工者微微一笑,算是感谢。好美丽的笑容。

一对母女,站在斑马线的中间,进退不得,不知所措。前后的汽车呼啸着飞驰而过,并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我站在马路边也为她们着急。不一会儿,突然在她们的前面停下了一辆奔驰,那奔驰摇下车窗,一个中年男人对着那对母女招招手,让她们先走过去。母女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小跑着过了马路。

过了马路之后,那小姑娘转过头来,对着奔驰车甜甜地一笑。看到这样的笑容,我也忍不住笑了。

或许,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让我们的心灵显得有些麻木。但只要你睁开善良的眼睛,总能发现一些美的笑容。那些事情虽小,却能让人心里一热。那种一刹那间的感动,会让人的心情莫名其妙地好起来。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刻开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

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第四篇: 感人故事真实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忘记一切,但却又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感人真实爱情故事

袁小沫对于爱情还是纸上谈兵,可她一副熟女派头。比如骂贺伟念书念傻了,只晓得“爱辣勿油,油啊狗的”。

贺伟不跟她一般见识,由着她嬉笑怒骂,还得赔着笑脸,按她的话说,别人给出场费我都不骂,我骂你,那你是占了我的便宜。

终于逮了个机会,那天只他俩加班。她说,贺伟,你就说一句你到底喜不喜欢我?这回他点了点头。她一个助跑朝他怀里扑,他一个侧身,她扑了个空。

她转回来踹他,踹着踹着就抱在一起了。她突然安静下来,那个感觉很美,偷偷看了他一眼,可并没有和他的目光相遇,他看着远处,像是要保持某种警惕似的。

他们的接吻因此推迟了一个星期,倒是成功了。可是她不满意,因为他没闭上眼睛,被她评为不敬业不专心不投入,进而总结成三不男人。

贺伟猛地抱住她,再一次吻了她。

她偷偷看了他,这次他闭上眼睛了。

袁小沫觉得贺伟有毒,要不然,她怎么会爱上他?

贺伟说,我给京叭起了名字,叫小沫。袁小沫说,好啊,这女人先爱上别人,不就是阿猫阿狗的命嘛。

爱上了贺伟,爱上了他的京叭小沫,虽然它一见她就吠。

——2——

赵小静回来了。

赵小静一年前是贺伟的女友,现在说不清了,按袁小沫说,百分之九十不是他的了。然后,举了若干例子,比如说没时间啊时差啊累啊我会记得你的好啊,其实,都是在敲爱情的丧钟,也就是说他正在被甩。

贺伟笑而不语。

袁小沫说,你是个骗自己的骗子,可是我喜欢你,你这个二手男人。

赵小静终于从温哥华回来了,却住在饭店里,理由是她和同学一起,这让贺伟难受,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日子到头了,果子也成熟了,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

像是泼了半盆凉水,不过,他想,都等了一年了,也不在乎一个早上。

办公室,袁小沫总是比贺伟先到,这样,他到了就有一杯热茶等他。袁小沫说,你是不是失眠了啊。他摇头,她说,那怎么看着气色不好?他说,为伊消得人憔悴。

袁小沫就笑了,脸上有两个酒窝,很漂亮。然后,袁小沫低着头忙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儿,隔了三米的距离给他发短信说,有个新开的烤鱼店很香,中午一起去吧?他立刻回了说,晚上去吧,中午我还有点事情。她再回,什么事啊,要不我陪你去吧?他回,不用啦。

他抬头看她,只见她怒目圆睁,他像是溶化剂似的看着她,直到她低下头,留给他一抹娇羞,他差点都想跟她说,那个人回来了,可像是心怀鬼胎似的没说。

好不容易挨到中午,他直奔酒店。敲门,那个朝思暮想的脑袋探了出来,对他笑着,他闪身进门,正要拥抱时,却看见房间里还有一个男子,有着蓝色的眼睛。刹那间,他明白了。不过,他并没有转身离开,保持了一定的风度。

赵小静介绍他们认识,是这样说,这是我的老朋友贺伟。这是奥斯丁,我的新朋友。这一新一老,就像王母娘娘拿玉钗划出一道银河,就把牛郎织女隔开了。

然后三个人在饭店吃自助餐,贺伟如同嚼蜡。告辞的时候,赵小静说,她想看看狗狗。贺伟说,它好着呢。

赵小静终于说了,对不起。贺伟说,没关系。

——3——

晚上贺伟死死地抱着袁小沫,好像一松手就摔坏了似的。袁小沫从他怀里挣脱出来说,难怪你今天蠢头蠢脑的,你知道为什么有个词叫蠢蠢欲动吗?那是因为很难看。他说,有那么难看吗?她说,就那么难看。

他说,我有那么好吗?她说,也不是多么好,就是我喜欢,仅此而已。他说,可是我还在等人啊。她说,没有人会等在原地,有什么关系呢,我是预备队员啊。他说,要是不像你说的那样……她说,好啦,把手放在心口上,事实上,你心里也没底了,难道不是?他说,我感觉像是偷情。她说,哪怕情是偷的,你都得好好爱我。

无疑,贺伟受到了打击,虽然赵小静之前说过,爱情如同跳舞,不管和谁跳,只要投入了就好了。还说过,隔了重洋,那么多的想念不如一个温热的怀抱真实。虽然他也怀疑,可是他不愿意相信,如果她抒情呢?现在看来,她一直都在暗示他。

那天晚上,贺伟和袁小沫并没有吃烧鱼。他带她回家,把家里所有的酒都拿了出来。没有哪一次喝酒如同这般的豪迈,连京叭小沫都不安地吠来吠去。

喝到后来,他泪水涟涟,却还要抱了吉他唱歌:

她抱住了他,任京叭小沫吠声大作。

——4——

清晨,袁小沫刚打开门,京叭小沫猛地扑了过来咬,顿时在脚踝上留下几个牙印。贺伟一声叱喝,京叭小沫将头和身体贴在地上,如同那句把头低到尘埃里的话。

接着,贺伟蹲下来揉她的脚踝,她一甩腿,他仰在地上。京叭小沫又冲着她吠了起来,这一次他捉住它扔到阳台上去了。

她说,小沫怎么这么凶啊?每次我来,都像是见了仇人似的。他笑说,它可能就是认生,像个孩子似的,也想得到宠爱嘛。她叹口气说,要是没时间,就别养狗狗,其实,它也嫌孤单。

他盯着她看,她笑了说,其实人和狗是一样的,这个你不懂?他笑说,不懂,我只懂你。

她忽然不好意思起来,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夜晚。

他拿面包,酸奶。她突然想起来他说,狗狗也喝酸奶的。于是就去阳台,隔着玻璃门,它依然龇牙咧嘴,她还是把酸奶放在阳台上了,不过,它连一眼都没有看。

她想,小沫是一只有个性的狗狗。她说,把小沫送人吧?像之前她说过多次一样,他摇头说,还是养着吧。

——5——

原来,心里一直都有。

贺伟想象一个场面,让赵小静看见他和袁小沫的幸福,他也介绍说,这是我的老朋友赵小静,这是我的新朋友袁小沫。

贺伟给赵小静打电话说,昨天狗狗叫了一个晚上。赵小静说,我想看看它。他说,路,你是知道的。

贺伟跟袁小沫说晚上要做一桌子菜。袁小沫说,我只会西红柿炒鸡蛋……

贺伟想象中的敲门声响了,打开门,狗狗忽地扑了过去,跳了起来,将前爪搭在赵小静的身上,就像一个孩子见了母亲。

赵小静把狗狗抱在怀里喊,静静。喊一声静静,狗狗就呜咽一声。喊一声,它呜咽一声。

袁小沫呆呆地看着,突然明白,原来狗狗不叫沫沫,从前它叫静静!它只记得原来的主人……她说,你好啊,我叫袁小沫。

贺伟接着说,这是赵小静。他还是没能说那句,我的老朋友。

赵小静看着她笑了笑说,你好啊,我就是来看看静静。

一个是被判处死缓的女囚,一个是到20xx年刑期才满的劳改犯,漫长的铁窗生活,曾使他们悔恨、痛苦和绝望,只因为有了爱情,希望再次在他们心中燃起,并一步步走出人生的泥淖,提前迎来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20xx年春天,当马正晓和俞维凤抱着女儿星星,又一次伫立在江苏省第一监狱的高墙外,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他们的爱情时,心里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感。

血泪演讲,穿越心池起微澜

1985年,江苏省第一监狱。

这天,监狱举办“告别昨天,把握今天和明天”犯人演讲会。

温暖的阳光照在监狱的土地上,春天的气息强烈地激起犯人们对高墙外世界的思念和渴望。然而,对已有五年“狱龄”的马正晓来说,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没有意义。

马正晓是以“故意杀人罪”被捕入狱的。1979年7月在南京郊县插队的他,知道哥哥被一伙流氓打伤,便纠集了几个知青去找那伙流氓“算帐”,失手致人死命。1980年1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20xx年。1984年11月,他因为在狱中打架,再次加刑9年零9个月,刑期前后加起来近20xx年,到20xx年才满。

在监狱里,他想早点结束生命,以求解脱。他用头猛撞窗户的玻璃,把手伸进正在高速运转的铣床,甚至还一连吞下21把刻字刀片……所幸的是,每一次的自戕行为都被管教人员及时发现,得到抢救。

犯人们在听着台上的演讲,而马正晓却一副“曾经沧海”的样子。

他抬起头,斜睨了一下,一位身体单薄的女囚正走向演讲台,她的脸色那样的惨白,宽大的囚服将她衬托得愈发消瘦和柔弱了。

一种奇妙的力量,在他的心中震击了一下。

她叫俞维凤,上海知青,父母早年离异。17岁时,她被下放到连云港。

初次离家的她,生活充满了孤独和枯燥。这时,一位年轻英俊的青年撞开了她的情感世界。他们俩很快地坠入爱河,并闪电般地结了婚。

幸福如此地短暂易逝,当你还来不及抓紧它时,它已快速地逃开了。她发现丈夫开始跟别的女人厮混,而且经常偷偷地领回家,这使她感到痛不欲生。

他呢,跪在地上百般求饶,并写下保证书,发誓决不重犯。她原谅了他。可没过多久,他又故伎重演。

当一切都无济于事时,她提出了离婚。他横竖不同意。她便卷起铺盖搬进了厂里的集体宿舍。他竟然寻到厂里,当众羞辱她、殴打她,还恶人反咬一口,四处散布她的谣言。爱面子的她只好又回到那个如同冷窑的家,但提出分居。他竟然又采用暴力,疯狂地折磨他。

她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后改判死缓。

她悔恨自己不该用那种方式结束悲剧性的婚姻,发誓在狱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听着俞维凤声泪俱下的演讲,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开始在马正晓已麻木的灵魂中蠕动。

俞维凤画笔生情,浓墨重彩绘春天

那次演讲会后,俞维凤一袭宽大的白色囚服、消瘦而弱不经风的身影总是不时地在马正晓的脑海中跳出。

有一天,他忽然对管教干部说:“请给我纸和笔,我要画画。”管教人员不知道他又耍什么花招,但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然而,让管教人员惊讶的是,这个平时抵触管教的重刑犯还真画得有模有样。

这引起了监狱领导的重视,他们把马正晓的画拿去请教专家,竟受到专家的好评,说他的功底不错。事实上,马正晓从小就学过绘画,老师还是江苏国画院著名的画家金志远教授。

心灵复苏之后,他将胸中丘壑尽情地倾泻在画布上。他的画被拿到省里参展,竟然获了奖。价值被承认的充实感愈发激起他要重新做人的信心。

命运出现了转机。没多久,他被抽调到监狱管理局美工组搞宣传,经常被派往各个中队去出黑板报,画宣传画。

有了这份差事,马正晓就有机会到俞维凤所在的四中队。

在出黑板报的间隙,他常常偷偷地寻觅俞维凤难忘的身影。他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干活,这个世界仿佛与她不相干,当其他犯人对马正晓的画品头评足时,她却显得非常冷漠。

他看她时奇异的眼神很快被其他女犯人发觉,她们对俞维凤说:“那个画画的,老是偷偷地看你,看来,他喜欢上了你。”她也觉察到他火辣辣的眼神,但那一场刻骨铭心的伤痛,使她对所有男人都充满了警惕、戒备,何况他还是个正在服刑的犯人。

有一次,他鼓足勇气,把心里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包在棉纱团里,趁人不注意时,悄悄地塞给她。她没有拒绝,然而也没有回音。他多么希望她能跟他说上一句话,哪怕是听听她的声音也好!可是,没有。

那天,马正晓又接到去四中队换橱窗的通知。在绘制橱窗内宣传画时,他看到俞维凤慢慢地从路上走来。待她靠近宣传栏时,他迎了上去,心怦怦地乱跳着:“我的信你看了吗?”“看了。”她甩过来一句冷冰冰的话。

“你是不是病了?”他关切地问。“我的心早已碎了,请不要再在伤口上撒盐巴了。”“我只是想关心你。”“这不是关心的时候,要关心,就等春天来临吧。”俞维凤匆匆地走了。“她的话是什么意思?”马正晓问自己,“要关心就等春天来临吧!”春天,春天是多么遥远和渺茫啊!然而,忘不了她,就是忘不了!她的忧郁,她的纤弱,她的宽大囚服掩饰不住的气质,在他空寂的心中总是无法抹去。尽管她一如既往的冷淡,可这并没能减弱他对她的热情。每次到四中队去时,他都竭力寻找她的影子。

时间很快进入1990年的冬天,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马正晓的家人给他寄来了四枚亚运会的吉祥物——可爱的熊猫“盼盼”,盼望他好好改造,早日出监与亲人团聚。马正晓自己留了两枚,将另外两枚悄悄地送给了俞维凤。他的用意不言而喻。

让他惊喜的是,几天后,他意外地收到了俞维凤的礼物:一枚用红丝线织成的“心”形装饰物,上面还织着三个英文单词:iloveyou(我爱你)。

爱情悄悄地滋长着,他们开始互相传递纸条,用只言片语倾诉着爱慕之情,并互相鼓励努力改造,争取提前获得自由。

冬天的时候,她给他送来了亲手织的毛手套,让他戴上,告诉他说,这样作画时,手就不会冻着。

1992年7月,俞维凤被转到南通女子监狱。从此,两个人之间开始了漫长的无语相思。

俞维凤走后,马正晓的生活更加寂寞了。劳动之余,他常常将思念诉之纸和笔,他画记忆中紫荆山落叶萧萧的山林、涓涓流淌的小溪,画栖霞山深秋火红的枫叶,还画南京大街上美丽的法国梧桐……《记忆中的秋林小溪》,一举获得全国首届服刑人员工艺美术展览一等奖。接着,《秋韵》和《盼》也相继在全国获奖。

马正晓的特殊才能,很快得到管教人员的一致承认,“监狱画家”的名声也不胫而走。1993年,马正晓被江苏省劳改局主办的《新岸报》聘为特约美编。他更加忘我地工作,而一切的动力都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好好服刑,顺顺当当出去,去看心爱的恋人。

努力的改造,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多次得以减刑,前后共减去了8年零3个月的徒刑。

1996年3月,马正晓刑满释放,提前获得了自由。

春天终于来了。

相思绵绵,青鸟殷情为探看

“要关心我,就等春天来临吧!”他没有忘记俞维凤曾说过的这句话。

回到家,他立即给俞维凤写信。他在信中告诉她,他依然在思念着她,在等着她,并热情地鼓励她振作起来积极改造。信寄出去了,却没回音,他又连着写了三封信,都如石沉大海。

生活的起点,在他出狱前就料想到了,生命中最富有拼搏性的韶华已留给了监狱,对于一个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人,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谈何容易!但活就要活个硬气,不能让别人瞧不起。他从亲戚朋友处借了3万元去了南方,在广东惠阳开了一家画廊。然而,生意并不好,苦苦撑了几个月后,血本无归,他又失落地回到了南京。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城市,同时也是唤醒过他沉睡心灵的城市。

在南湖,他开了一家“老九布匹店”,生意还过得去。

在为生活奔波和漂泊之余,他时刻没忘记俞维凤。每换一个工作环境,他都要打电话将地址留给俞维凤的继父,希望老人能转告女儿,跟他联系。

1996年10月17日,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却给马正晓的生活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一天,爱情轻轻地按响了幸福的门铃。邮递员递进一封信。上海来的。看到娟秀的字迹,他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俞维凤,是俞维凤寄来的!”他抑制不住激动,急切地撕开信封,迫不及待地读着:马正晓:我们已经分别1572天了,要不是你和管教人员的鼓励,我不知道能不能提前出狱。走出监狱的时候,没有人来接我,幸好有你的四幸好有你的四封信在门口等着我,就像你等着我一样。正晓,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给你写这封迟到的回信,但我真是太高兴了,你知道那种获得自由的幸福,我发誓,我再也不能失去她了。晓,你可能已经忘了我吧,如果是那样,就当我没写这封信,我不会怪你的,如果你没有忘记,就来上海吧。

看完信,马正晓激动得跳了起来,立刻关了门,冲到街对面的公用电话亭,给她家打电话。电话那边传来“喂”的一声,就不讲话了,只听见不断的抽泣声。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说,“我马上来上海!”放下电话,他才发觉,泪水也早已打湿了面颊。

那时候,他的日子过得很清贫,每一分钱都要掰着花。可是,为了能快点见到思念的人,他平生第一次打的赶到位于城西的汉府街汽车站。到车站时,是下午4点,到上海的最后一班车已开走了。他又打的到城北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很不巧,去上海的班车又开走了。无奈之下,匆匆赶到南京火车站。

火车票是晚上8点的,还需等3个小时,马正晓感到这是一生中最难熬的3个小时。

火车向东疾驶,他仍觉得车速太慢。凌晨1点多,终于到了上海。霓虹灯下的夜上海,过滤了白天的喧嚣,格外地宁静。马正晓轻轻地敲开了俞维凤的家,开门的是俞维凤的继父,老人已睡下了,看到这个身上布满灰尘,曾经造访过的中年男子,明白了一切。老人将他请进屋,告诉他,俞维凤今晚住在她表哥家。

马正晓坐在客厅里,一夜没睡。天总算亮了。到俞维凤的表哥家,看见日夜思念的心上人,马正晓心情格外地清朗。她也羞涩地看着他。一时,两个人都不知道怎样开场白。等到她表哥一家都上班去了,马正晓终于挤出一句话:“小俞,还好吧?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在一起了。”俞维凤的眼泪簌簌地落下来。他将她紧紧拥在怀里,脸贴着她滚烫的泪水。

他从她的话中得知,原来她因积极改造,六次减刑,提前获得释放。

天长地久风雨同舟患难情

1996年12月2日,马正晓和俞维凤领取了结婚证,在南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没有亲人、朋友的祝贺,在借来的房子中,两个人啜饮人生的交杯酒,无比幸福的暖流流淌在心里。

婚后,俞维凤帮马正晓料理布店,由于多年未与社会接触,她连钱币也分不清,有一次,把人家给的100元钱又找给了人家。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他们开过汽车修理店,做过服装,在街头开过大排档。马正晓还推销过啤酒,尽管每瓶只能赚1毛钱,而且一天辛辛苦苦也推销不出几箱。在非常艰难的日子,俞维凤甚至去做过保姆。

马正晓觉得对不起妻子,他答应过要给她幸福,可是他无法做到,这使他特别的愧疚。每当闷闷不乐时,俞维凤就笑着劝他:”没事,你讨饭我就跟你去讨饭,你喝凉水我就跟你喝凉水!“像天下所有的夫妻一样,他们偶尔也会因一点小事而闹别扭。有一次,在争吵中,俞维凤一气之下,将他们新婚照片也撕作两半,气得要回娘家。马正晓拦住她,对她说:”我们多不容易啊!这个家再也经不起风雨了。“两人相视一笑,很快又和好如初了。

1998年,马正晓一家搬进了父母留下的房子,在城里总算拥有了一方固定的栖息之地。在布置房间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看中一盏灯具,灯具并没有什么别致之处,但上面有四个红色的大字:地久天长。

是的,有什么可以比”地久天长“这四个字更能表达这对夫妻劫后余生的心愿呢?那一段人生歧路也许永远都是心灵上难以愈合的疤痕,可那毕竟已过去,美好的爱情将会冲淡痛苦,抚平伤口。

1999年6月6日,马正晓和俞维凤的女儿降生了,爱情终于结晶成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给女儿取名”星星“,希望女儿将来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耀眼,光明磊落。

1999年8月,马正晓在南京市热河南路开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为纪念他和妻子俞维凤的爱情,他给公司取名为”天缘“。

经历了那么多,马正晓和俞维凤似乎很平静,他们说今生今世拥有了这份爱情,这在他们已觉得很幸运了。为纪念这份难忘的爱情,每年春天,他们都要到江苏省第一监狱的高墙外去”凭吊“,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告别过去,憧憬未来。

他和她的相遇纯属一种偶然。也许是同命相连的缘故,他们在一座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相遇,然后相知、相恋、相爱。

他的家在陕西省的一个小山村,她却来自遥远的东北。他们的家境都不富裕,富裕了也不会远走他乡,奔上飘泊之路。

那年,他19岁,她20岁。他们同在一个玻璃厂做工人。他做得是体力活,是装卸玻璃。她相对来说,工作比较轻松一点,是拿着玻璃刀子拉玻璃。

有一天,她在拉玻璃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把手腕上的动脉给拉破了,鲜红的血立即如潮汹般喷射而出。这时,他正好进车间内搬玻璃,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来不急思索,立即冲了上去,撕下衬衫上一个袖子,紧紧的把她的手腕给系了起来。那个时候,他们还不认识,只知道是在一个工厂内上班。

由于失血过多,她昏了过去,为了抢救她的生命,他背起她,一道小跑的奔向医院,医院距离工厂约有三里来路,他就一直背着她,一路上也没有停歇,他怕停下后这个工友会有生命的危险。

经过抢救,她总算保住了生命,在她昏迷的24小时中,他就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一刻也没有离开,尤其是在为她寻找血源的过程中,他毫不吝啬的伸出了自己的手臂,600毫升的血液抽完后,他就有些支持不住了。但他还是坚持着,直到她脱离了危险期。

他们就这样相识了。

他的名子叫青柱,她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兰花。通过这件事,他们相识了。

他时常给她讲陕西的黄土高坡,也讲窑洞,还讲那个每天牧羊的贫穷父亲;她就给他讲北大荒,讲高耸如云的白桦林,讲漫天的雪花以及关于东北塞外的种种风情。

他们就这样相恋了。

他是一个好男人,知道照顾、爱护自己的女人;她是一个好女人,懂得关心、体贴自己的男人。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三个春秋,尽管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结婚。

有一次,他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她却一直没有答应,他想不透她为什么不答应他。但他却知道,她是爱他的,而且爱得比大海更深。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搬运着玻璃,噩耗传来,她在拉玻璃的时候突然昏倒了,现在正在医院的抢救室。他听到这个消息,像傻了一般,任凭玻璃落在了地面上,摔得支离破碎。

等他跌跌撞撞奔到医院的时候,她已经醒了过来。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望着躺在病床上的她,他无言,任凭眼泪无声的滑落。

她得了白血病,已经是晚期了,医生这样告诉他。他的心都碎了,多么希望得病的不是她,而是自己。

他恨她为什么瞒着自己,同时也明白了她不嫁给自己的原因。

她的病情一天一天的加重,连眼眼都失去了光彩,他知道她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在病房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婚礼。那天,她穿上了洁白的婚纱,他很有绅士风度的给她戴上了结婚的戒指,尽管那个戒指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但他却没有感到一点后悔。病房里排满了一屋子的兰花。

她那刻的精神显得非常好,一脸的幸福,完全不像个病人。医院的院长为他们的婚礼做了一次见证人。

她还是走了,走得无声无息,什么都没有留下,但他还非常清楚的记着她临行时许给自己的承诺: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新娘。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gushi/214977.html

    热门推荐
    •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感人故事汇编5篇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感人故事汇编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合集四篇)

      扶贫是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那你知道2020扶贫过程的感人故事需要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周恩来的感人故事(合集四篇),欢迎品鉴!

    • 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二十五篇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二十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合集二十七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合集二十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二十六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二十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疫情感人故事范文(精选五篇)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感人故事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关于感动中国感人故事【五篇】

      疫情期间,武汉一条暗红色窗帘在窗外迎风飞舞,窗帘翻腾数日,历经风雨后终见“彩虹”,一条小小窗帘牵动着亿万人心,这背后是一幅幅抗疫的感人画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感人故事【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林巧稚的感人故事(锦集6篇)

      扶贫是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巧稚的感人故事(锦集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