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和龙 上古四凶兽的饕餮和龙之九子之一的饕餮相同吗?

|影评书评   |

【www.jxtldy.com--影评书评】

真龙和龙

【篇一】真龙和龙

上古四凶兽的饕餮和龙之九子之一的饕餮相同吗?

  我在百度贴吧发帖时,有位叫 阿德鲁斯凯奇在我的帖子里提到说:上古四凶兽之中的饕餮不是龙之九子之一的饕餮。 而他提出的理由是:传说蚩尤被砍头之后化身为饕餮,这是四凶兽之一的饕餮,不可能是龙之九子之一的饕餮。

  但我却不以为然,虽然这种说话也是有可能的,但古代传说都是各说各的,同一个生物出现多种说法的情况在山海经里就有很多种,他们相似度很高,名字也差不多或者一样,但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差别。这种我们可以理解为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造成的。

上古四凶兽的饕餮和龙之九子之一的饕餮相同吗?

  饕餮是古代很有名气的一个怪兽,而不论是龙之子还是上古凶兽,这都是地位很高的,两个这种级别的生物用同一个名字的可能性我是觉得不可能有。

  而且这两个说法的出现的时期比饕餮纹出现的时期晚很多,这里我们一点一点捋捋。

  饕餮纹出现的时期是商朝。

  蚩尤化身这一说来自宋朝罗泌写的书里,而引用的是春秋时期的《左传》,而这《左传》只是说有古时一个人贪婪,人们把此人比喻为饕餮。罗泌依照自己的理解和《史记》里的一些东西结合起来,才出现了蚩尤化身为饕餮的说法。

  而龙之子的说法就更简单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一个就是饕餮。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这说法什么时候出现的就不知道了,但不会是在商朝和商朝之前。

  所以我认为这两种传说里的饕餮完全可能就是同一饕餮,只是后人给力不同的故事。

  或者咱们也可以自己做出自己的理解,传说里是蚩尤的头落地后怨气聚集变成的饕餮,那也可以说是这怨气进入龙九子的其中一个身上而变为饕餮啊~毕竟只是传说嘛。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理解,仅供互相探讨。

【篇二】真龙和龙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最近一直在看古本《山海经》发现传说中的上古华夏神州,万物皆有灵性,在广瀚的三界之中,出没着一些极富灵性的神兽。它们长有各种奇异的外形,并且有着不为人知的神奇力量。

  神兽的出现能给世人带来幸福,也能招来灾害。虽然,谁也没有真正见过神兽的真面目,但是自古以来,还是流传下来许多关于它们的传说。

  这些上古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如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诸犍、混沌、庆忌等。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上古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

  而这些被后世从中选取的“上古十大神兽”,想必很多人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形,即便知道其形也都是从动漫或影视作品中所看,而不知其真实面目。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上古神兽世界,见识一下这十大神兽的神奇魔力!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NO1、夔(kuí)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

  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载: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

  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无门,败倒如山。

  “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夔牛是古时代神兽

  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白泽”是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

  NO2、“白泽”

  “白泽”是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据《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载,白泽曾向皇帝讲解关于动物的种种知识。据说当时黄帝正在全国各地巡游,了解自己所辖国土的真实面貌。在东海边,他碰到了会说话的怪兽白泽。

  白泽博学多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过去,晓未来,对各种动物了如指掌,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凡是各种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而产生的怪异物种,它都一一跟黄帝解释清楚,前后一共谈到1522个物种。

  黄帝命人将白泽所言一一画图记录,并制成《白泽精怪图》(又称《白泽图》)。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从很早开始,白泽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当时《白泽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白泽

  后世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在军队的舆服装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号。《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出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

  NO3、凤凰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凤凰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四灵(龙、凤凰、麒麟、龟)之一。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灵物。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登月第一人临死前曝出UFO的惊人真相!详情关注微信号:ittufo 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回复【tt236】欢迎大家加入探索QQ大家庭118266329

  凤凰的形象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凤凰的形象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

  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凤凰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NO4、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简称“麟”。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现实中常认为长颈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是吉祥之宝。据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麒麟,亦作“骐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简称“麟”

  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麒麟在四灵兽中地位仅次于青龙,后由于封建皇帝对龙凤的褒扬,麒麟被排挤到民间,成为民间祥瑞的独特代表。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

  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制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NO5、梼杌 táowù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梼杌人面兽身,虎背熊腰,力大无穷,传说是鲧死后所化,能变化黄龙,吞吐息壤,止天下之水,举凡水族,皆不能伤,克尽天下水族,也是穷奇克星。

  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东方朔在《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现在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NO6、獬豸 xièzhì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古代神判与神裁思想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

  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NO7、犼 hǒu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

  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

  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犼似乎还和僵尸有关系。中国的僵尸一般分为6级,最可怕的一种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

  NO8、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旧时新年风俗,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故事流传

  尧当国君几十年,贤明、节俭的声誉远播四海,在晚年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支国给尧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重明鸟又叫双睛鸟,它的两只眼睛中,各长有两个瞳孔。

  它的身形像鸡,叫起来声音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

  不过,这鸟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人们于心不忍,只好同意它自由往来。

  重明鸟很仗义,它理解人们的好意,有时一年中不辞辛苦,来回光顾好几次。有时人们得罪了它,就隔几年都不来。于是,家家户户都清扫庭院,摆上琼浆玉液,盼望重明鸟前来栖息。

  禽兽鬼怪往往趁重明鸟不在时出来危害人,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安放在门户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不敢来捣乱。

  后来,人们在过大年时,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铜铸、有的用纸剪,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用重明鸟驱降邪恶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重明鸟的故事流传至今,不能不说与尧贤明的口碑有关。

  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NO9、毕方

  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据古书记载,毕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

  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载,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

  《海外南经》中说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

  《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  在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

  《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关于毕方的传说还有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大地还没有火,人类吃饭只能像野兽一样活剥。这些还不算,更可怕的是寒冬。大雪封冻一切,一下子冻死了好多的人。人类祷求天帝能够救他们,天帝却将能救人类的火种藏在自己的怀中,不肯施舍。

  毕方是天帝身边的一个童子,他不忍心人类就此而灭亡,在天帝睡觉的时候,毕方把火种偷了出来,悄悄地带下了大地。大地此刻正是隆冬,到处是白白的雪。毕方在一个野外的树下,救了一个快要冻死的年青人,用火温暖的他的心,让他恢复了生机与力气。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因为救人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毕方担心天帝醒后会追来,他就将火种送给被他救活的年青人,叮嘱他要把这火与热传遍大地,让天下所有的人不再害怕寒冷,不再有人被冻死。从此,有火的地方就有毕方的足迹,毕方为人类带来了火花带来了温暖。

  NO10、饕餮 Tāotiè

  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像山魈,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而在诸纹饰中,以饕餮纹为虎形的认知最广。

  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饕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黑暗一面的具体代表,而人们也很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识。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义。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饕餮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成为了神兽。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中国十大神兽揭秘 十大神兽排行第二竟是白泽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

  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

  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篇三】真龙和龙

震撼发现 外国的河流竟然长得像中国传说的龙(3)

  中国国家地理表示,这条龙河确实存在,但遗憾的是,它不在中国境内(如果在中国境内,还不被旅游团踏平?)。这条形状像龙的河是葡萄牙的奥德莱蒂河(Odeleite),也被称为蓝龙河(the Blue Dragon River)。

震撼发现 外国的河流竟然长得像中国传说的龙

  为什么叫做蓝龙河,或许下面这张图能够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这张图是由摄影师 Steve Richards 在乘飞机飞过葡萄牙奥德莱蒂河(Ribeira de Odeleite)的上空时拍下。图中的河流倒影这湛蓝的天空,这或许就是蓝龙河名字的由来。水天一色的蓝与云影徘徊的白,构筑出了这绝美的景象。

震撼发现 外国的河流竟然长得像中国传说的龙

  这下,以后飞机飞过蓝龙河的时候,全机的乘客估计都要拿起手机、相机拍照了。可以想象,以后我们会在各大社交网络上看到乘客和龙的自拍。

【篇四】真龙和龙

龙卷风什么样 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我们都听过龙卷风,却鲜有人知道龙卷风什么样?为什么龙卷风会有这么大的威力。龙卷风作为一种小尺寸的强对流风暴现象,对于它的精确定位和提前预报在我国仍有很大的难度。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我们都听过龙卷风,却鲜有人知道龙卷风什么样?为什么龙卷风会有这么大的威力。龙卷风作为一种小尺寸的强对流风暴现象,对于它的精确定位和提前预报在我国仍有很大的难度。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1、古时中国,龙卷风是“龙”经过

  中国发生龙卷风的概率不大,不过现在有看法认为,古代发生的龙卷风,因其神出鬼没的特性不能为人所解释,于是把它看做神物,龙卷风很可能塑造了一部分古人心中“龙图腾”的形象。

龙卷风什么样 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龙的传说,龙常常伴随着风和云出现,出现就会下雨,龙总是能主导下雨事件。龙出现时候的天气特征跟龙卷风的出现情况十分吻合,尤其是当龙卷风经过水面的时候,能把大量的水吸收到天上去,这就是水龙卷。当然,水还要以雨水的方式落下来,这就是人们心中“龙”能主导下雨事件的原因。

龙卷风什么样 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古代目击龙卷风的人会把这种现象直接用龙来指代。元朝官员杨?《山居新话》是这么说的:“至正戊子小寒后七日,即十二月望,申正刻,四黑龙降于南方云中取水,少顷又一龙降东南方,良久而没。俱在嘉兴城中见之。”据记载,这个下午,他一共见到5次“龙取水”。

  几百年后同样又在嘉兴,在一部古代村志《前朱里纪略》里,有一篇叫《龙过》的文章,记载了一次从现在角度看和龙卷风十分吻合的气象灾害,人、畜、器物均被卷至空中:

  “康熙丙戌年(1706年)六月初三日,值大风雨,有龙自西南而来,至乌镇独脚桥渐渐近地,带一石轴,至颜家村而落,自南堑泾、康泾浜一路,从予里南村凫卵浜而东,其曳尾之处,摧屋如伞,桌凳蚕具飞空如雨,桑地卷土半尺,水田苗叶如斩,或尾一掉,即成大潭。其身紫青赤色,麟介闪烁,约三四尺阔,乃千人所共见者,至秀水界渐渐缩起,入东北而落。”

  作者在这里把亲眼所见的龙卷风场景写作“龙过”,原因是古人认为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是真实存在的。文中记载的地名,如颜家村、南堑泾、康泾浜、南村凫卵浜等,现在均在。

  到了光绪年间,正儿八经的官方县志里关于这场龙卷风这样记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六月初三(与前文县志前后相差一年,应是一正一误,但月、日均对得上),雷雨,昼晦,飓风大作,摄去人舟无数,城中文峰塔顶亦被摄去,桐乡颜家村坏民舍四十余家,压死八人。”

  而在大洋另一边的北美洲,这是一个龙卷风一年要造访约500次的地方。在这里,人和龙卷风共存的故事就丰富多了。

  2、在北美,龙卷风是一匹马

  中国人让龙卷风变成了龙,而在印第安人不同部族的心中,龙卷风中也蕴含着神物。

  土著基奥瓦人认为,龙卷风是有神力的马。在众多关于神马“显灵”刮风的故事中,有一则是这样记载的,基奥瓦人想要一匹马,他们总能听到野马的呼啸,但总是不能抓到一匹,于是他们就想自己造一匹出来,他们找来蛇皮、牛眼、龟壳、狼耳朵和火鸡毛等材料造出来一匹逼真的马,并向马的身体内部注入火和风,给它生命。

龙卷风什么样 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当造马的任务完成后,人们听到这只马开始动起来,起初很慢,但越来越快,完全成了一个活物。但是这像是一只脱缰的野马,所有的人拉住它都没办法阻止它飞奔,这匹马最后跑到天上。它开始肆虐,把树和水牛都卷到天上去。

  人们很恐慌,纷纷向这个神物祷告,求它消停,并提醒它是人给了它生命,要它回来以后不要伤害人。这匹马听到了人们的祷告,也就消停了,基奥瓦人认为,马听得懂他们的语言。以后每次天空中出现黑压压的云,人们就知道这是那匹马了。

  还有一个略萌的传奇,有一个叫“龙卷风”的角色担当了侦探和情报员的工作,跟“风”的特点倒是有几分相似。在这个故事里,人们发现山不增高了,派龙卷风去打探,发现两个去采浆果的小女孩很久没回来,也派龙卷风去找,龙卷风迅速地找遍了每个角落,带给人们他们需要的信息。

  当然,龙卷风的形象是多变的,有土著群组相信龙卷风能刮走不好的东西,是一个净化系统,也有认为龙卷风的到来时在惩罚人们那些不尊重大神的做法。

  直到现在,一些美洲土著群族在龙卷风来临的时候都有一套祈祷仪式。他们认为龙卷风能听懂自己的语言,就像那些口口相传的传奇里说的一样。

龙卷风什么样 关于龙卷风的传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听天由命,仪式该做还是做,但是用来躲避龙卷风的避难所该建也是要建的。

  古时的美洲土著想出来一些办法抵御龙卷风,例如住在河流的交叉处,因为他们认为龙卷风刮不过河,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还真不一定;一些土著族群还会在夏天的时候收拾所有的行囊往北边迁徙,躲避酷暑和龙卷风。

【篇五】真龙和龙

1934年山东营口坠龙的事件(图)(3) 南方晨报2004-12-3 报道
9月9日早6时,《走进科学》栏目编导奚洋、摄像赵发仲和营口史志办一行人,带着当年《盛京时报》发表的“龙骨”照片和孙正仁老人捐献的“龙骨”,让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鉴定。一致认为这几块“龙骨”为史前第四纪,距今约一万多年的野马化石,并非“龙骨”。
而对于《盛京时报》上的“龙骨”照片的认定,两位专家产生分歧:赵永波副研究员认为有可能是当年一条搁浅的须鲸;而刘金远高级工程师认为,因为照片不是特别清晰,但根据形状看有可能是恐龙。

   当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回到营口后,他们立即把各种标本照片与营口“龙骨”照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比较,给出了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营口“龙骨”照片上的海洋生物有可能是须鲸。另一种则认为营口“龙骨”照片上的海洋生物有可能是一种还未被人类认知的动物。

摄制组拍摄了一组各种恐龙和各种类别鲸的标本照片。最终揭谜底为鲸类。
   对于此次拍摄,奚洋认为,终殃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就是想把自然之谜用科普的形式,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出来,以给观众一个满意的说法。

可见,节目主编目的就是要给个“科学解释”,不管是否圆满,最终选择了鲸鱼的说法。央视最后在专题片和新闻稿中总结道:经过科学论证,它不过是一个流传了70年的神话。当水退潮去,迷失方向的巨鲸,搁浅在辽河边的芦苇丛中,成就了这个七十年的神话。

-----
央视的《破解七十年谜团》播出的当晚,营口一位80多岁的老人柴寿康对“须鲸说”提出质疑。随后,营口的黄振福、张顺喜两位老人也提出质疑。当年这3位老人都亲眼在营口看到过“龙”。

柴寿康老人是这样描述的: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一样,头如牛头,头上有两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子,大眼睛往外凸出,身上有鳞,四只爪,尾巴像鲤鱼尾巴……

营口坠龙事件和龙骨现世的经过大概如此。
想解释一个东西不能想当然,要找证据。这些解释显然都很不圆满:
我不是生物专家,也缺乏解剖知识,所以错漏难免,仅仅是说自己的分析,请专家们指正。

首先,多位老人的证据都在指向第一次看到并拯救的是龙,但央视和专家丝毫没有讨论,仅仅是对龙骨图片展开了联想和所谓的科学调查,并得到鲸骨的结论。虽然用了鸵鸟战术,但大量证据仍然表明鲸鱼的说法不成立。

1.据图片观察和《盛京时报》报道,它的肋骨有五六寸长,远远小于十余米长大型鲸鱼的肋骨。

2.“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鲸鱼不会有爪把地挖出大坑并留明显爪印。

3.当时龙刚开始腐烂,而且是筋骨仍然连接,根据刚腐烂活体拼装的骨头不太存在长度体形和特征严重摆放错误的可能。重要特征在搬运摆放前应该被纪录过,这是基本的处理步骤。

4.央视鲸骨说的重要论据就是脊椎上高高的脊突和须鲸相似,而且有人说照片中的脊柱方向放反了,这是个,建议大家看鲸骨架,即使从一些资料上也能看到,某些角度看到的脊突并非向后的。营口龙骨摆放和拍摄角度有可能造成这种现象。
也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商,现实中有多少人的会把粗短的脖端和细长的尾端的弄反呢。不过就算弄反了弄错了也和鲸鱼没关系,呵呵。

5.角是“鲸骨说”的致命弱点。“鲸骨说”对角的解释是:下颚骨在腐烂后翘起,形成象角的东西。但是照片上看到龙头骨和角是一体的,并非把鲸鱼骨“插”到头上。且龙角圆柱形且末端是变大变圆,但鲸鱼下额骨形状扁长弯翘和末端也不是这样。
关键的是,龙骨体长10余米,角只有一米左右。但是鲸鱼下颚骨几乎要超过体长的三分之一,大家能想象把如此巨大扁长的下颚骨放到头顶是什么样子吗,更不说如何固定了。

6. 看看鲸鱼头和身体的比例,鲸头长接近身长四分之一到一半。可是龙骨不到五分之一或更短。再看头盖骨形状,鲸骨是细长的两片上颚骨延伸。

7.眼窝的位置和大小,如果说龙骨眼窝是通气孔,不妨再看看图片和鲸鱼骨架。鲸鱼气孔是在头顶,应是顶向的,而龙骨眼窝是侧向。
鲸头骨上细小的通气孔到鼻头端应有狭长骨隙连接,但龙骨眼窝是个巨大圆孔,边缘光滑。

8.最重要的是,主要鉴定者是当时在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渔捞科张老师,他是水产专家,应该对水族生物有较全面了解,作为科学工作者,不大可能把鲸鱼或某种已知生物称为“蛟类”,这种未有人见过更没有科学根据的生物,并发表到公众媒体上。

9.有专家研究孙正仁老人捐赠的龙骨后初步认为是万年前第四纪野马的化石。由于孙老的龙骨来源问题,加上化石和新鲜骨骼的差异,使人难免怀疑这是不是当时的营口龙骨。

10.龙骨尸体发现时是弯弯曲曲的,而鲸鱼或其他大型动物不会有这种形态出现。大家看看鲸鱼尸体的照片,没法想象有人能把这个大腹便便的庞然大物和龙联系起来。

11.有人说可能不是须鲸,而是其他鲸鱼。也无法解释爪和角的问题,而且齿鲸类宽大的带牙床下颚更无法解释龙角。有人说,这不是鲸鱼,那有什么动物有十多米长,带爪子,头上长角?

12.现代人常有“科技自大症“,喜欢低估别人的智能。总认为自己有头脑有知识,别人就是没知识没逻辑的愚昧人群,以为自己主观臆断的分析就是科学理性,别人亲眼所见所感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就是愚昧甚至唯心。难道我们都是神,能正确解释一切?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唯心者。

那么多人要入土的人同时出来指证一件几十年前的事情,不大可能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或骗局吧。不只一次看到有人谩骂这几位看到龙的老人,觉得很过分。我们都没有亲眼看到,有什么资格去指责甚至侮辱那些亲眼见到的人呢。


真龙和龙

【篇六】真龙和龙

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龙

阅读: 1750次 大小: 19KB(共6页)

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龙?似乎这是个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起码在我刚来到摩罗街的时候,是根本不屑回答这个问题的。谁要是和我说他见过龙,我一定以为他是个疯子,再不就是个骗子。很简单,有本事抓条回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啊!

但是,就在整整24年以前,上世纪的1988年,因为店里聘请的一个来自福建的小伙子阿祖,使得我有了一段毕生难忘的经历,因为我亲眼看见了一条活生生的龙!

1988年的1月初,恰好是农历的龙年春节前夕,港岛的各大报纸开始不约而同的开始大造和龙有关的声势,这个已经是每年的惯例了,虎年就说虎,猴年说猴,反正资料一大堆,改改编编又是一年。

那天上午,我闲来无事,喝完早茶回到店里,习惯的翻阅起一堆当日的早报,其中一则新闻令我啧啧称奇,报上说,在日本竟然藏有一具龙的标本,现保存于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据说已经有三百七十多年历史。不过这条龙的提醒较小,只有长约1公尺左右,头上有短角,嘴边有长须,眼部凸起,四肢可能因退化原因,比较粗短,爪子形似鸟爪,为三趾,脊背弯曲似蛇形,全身附有鳞片,但是因为经过防腐,全身被刷满金漆,制成了标本,已经看不出原来的皮肤颜色了。这条龙与传说中的龙相比小了许多,据说是是一尾尚未长成熟的龙。

而令我更加惊诧的是这条龙竟然是从中国偷运到日本的!根据瑞龙寺寺志记载,在明治十一年日本即幕府时代(公元1878年),中国的清光绪四年,一群福建沿海的渔民在自己的捕鱼网中意外的捕获了这尾蛟龙,据说这尾蛟龙出水后不久,就因为窒息而死,本来渔民们想将这尾龙的尸体丢回到大海里,但是船主贪其珍贵,将龙全身抹上盐粒后,偷偷将龙运回渔村。消息迅速就传播开来,无数的当地人前来观看龙尸,因为天气湿热,虽然龙的身体抹上了盐粒,但还是有大量腐臭的气味散出,加上地方官府获悉后,也希望将其作为祥瑞献于京城,逼迫这个偷藏龙尸的船主交出龙尸,那个船主自然不甘心,一面谎称因尸体高度

腐烂已经烧掉扬灰,拖延官府,一面私下联系了一个往来琉球和福建等地的日本走私商人,最终以高价将其贩卖到了日本。

这个日本商人将蛟龙尸体运到日本后,很快转手就再高价卖给了当时日本最著名的收藏家,富商万代藤兵卫做为收藏,万代藤兵卫见到此龙后,喜出望外,一直秘密珍藏于家中,但是,随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又将此龙日赠送给大阪的瑞龙寺保存,据说,一同赠送还有他收藏多年的一些日本传说中人鱼以及河童的尸体标本,瑞龙寺收到此龙后,一面表示感谢,一面请人用金粉刷遍龙神,供奉起来。到了昭和五十年,万代藤兵卫的儿子又重新制作了承载蛟龙的升龙箱,供奉至今。这段历史就记录在瑞龙寺展出的蛟龙标本边的黄绫上供人观瞻,只是我读后,唏嘘不已,却又备感困惑?这条难道真的是蛟龙么(过去,我们中国人传说有鳞的叫蛟龙,无角的叫螭龙,有角的叫虬龙,有翅膀的叫应龙)?为什么体型这么小?这个富商后来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宝物献了出来?

文章的旁边还配了一张照片,拍的就是那条展出在瑞龙寺的蛟龙标本。我当时一边看一边有些出神,毕竟,和龙有关的消息总是容易让人心神不定。就在这个时候,店里新来的一个伙计阿祖恰好端了杯茶送来给我,见我看一份报纸看的一脸恍惚,也好奇地凑上来看个究竟。

阿祖是闽南的客家人,原本家中就是打渔为生,因他的父亲阿金胆子比较大,经常在沿海一带用内地的特产和台湾以及香港等地的渔民交换一些香烟和电器的东西,家中在村里很快就富裕了起来,也几乎带动了全村开始从事这个“第二产业”。

后来其父胆子越来越大,交换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钱也越挣越多,但是他的顾虑和担忧也越来越明显,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被抓住杀头,家破人亡。因此,他托了熟人希望将他17岁的儿子阿祖带出境,学门手艺,安家落户。最后,这个熟人将这个孩子带到了摩罗街,介绍到我店里做个不要工钱的打杂学徒。小伙子很机灵,也很勤快,就是嘴馋,没事就缠着

要我带他去找一些好吃的甜品店。时间久了,也不喊我“老板”,就是“祥哥”长“祥哥”短了。我也乐得多个弟弟,也不去纠正他的称呼。

刚到摩罗街时候,阿祖还不会说广东话,普通话也很蹩脚,记得第一次被介绍人带来我店里,憋了半天才吐出一个“老板好”,像个日本人在说汉语一样,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福建的客家人,从小就是说客家话长大,普通话只是在学校里学过一些,老师说的都不标准,就更别谈学生了。好在小伙子机灵,来了港岛没多久,基本的普通话沟通还是没问题的。 我也一直好奇他的方言,因为听上去怪怪的,比如他曾经教我说过一段他家乡骂人的话“参布夜满人偷涯地隆里个番暑务乱?打把鬼,短命鬼,冲打鬼,想死呀脉计啊?”我听了后是一脑子浆糊,不明所以,阿祖随后笑嘻嘻的给我翻译“昨天夜晚什么人偷我地里的红薯没有?打靶鬼,短命鬼,(鸟)铳打的鬼,想死啊,是不是?”让我印象深刻。

我注意到他的脖子上总挂着一个红绳栓的发了黄的牙雕挂坠,材质不像象牙也不像狼牙,我开玩笑的说那是“狗牙”,阿祖急了,告诉我那是“龙的牙齿”,是他祖辈留下来保佑人平安的宝物。虽然我确实看出,那小玩意材质的确有些古怪,不怕酸,也没有一般牙雕挂件上常见的天然的纹路和牙心,只是我还是觉得他是在哄我,可能是山里什么野物的牙齿雕的而已。

阿祖虽然广东话说的不流利,但是基本的文章还是看的明白,当他看完那则让我恍惚的日本的瑞龙寺珍藏龙标本的新闻后,不禁嘿嘿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他笑什么,他有些得意地告诉我“祥哥,这算什么,在我家乡,我们见过真龙的!”

这个消息让我实在不敢相信,我盯着他足足望了一分多种,满脸不屑的表情,他见我这副样子,着急了,扯着自己脖子上的那个牙雕挂坠指天划地表示自己说的是实话,有他那脖子上的牙雕挂坠佐证。我知道这个孩子虽然贪吃,但是有个明显的优点,就是不会撒谎骗人,对他的话,我将信将疑,正想细细问他由来,正巧店里陆续有客人进来,我们只好各自

起身招呼起客人来,忙碌了一天下来,这件事情早就遗忘到九霄云外了。

直到春节前大约两三天的中午,我见阿祖一直没来店里,问其他伙计,也说不知道,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赶到店里帮阿祖租借的公屋中,公屋离摩罗街不远,就在楼梯街上,我赶到阿祖房后重重地敲门,但没人应,但是我依稀听见里面有些动静,急忙掏出房东配的备用钥匙打开门,进了里屋,我看见阿祖满脸虚汗,一脸痛苦的表情,呼吸急促、满嘴的唾液,我手忙脚乱地从厨房倒了杯白水,扶起阿祖让他喝水,见他毫无自主意识,就撬开他的嘴巴,强行灌下水,等他稍微缓和了一点,我询问他怎么了,他没有应答我,浑身瘫软的一点力气也没有。见此情形,我又连忙奔到公屋的电话间,叫了辆白车。

送到医院后,由于阿祖不是本地人,没有香港的医疗保险号码,很多检查只能是我这里垫付了现金,由于他的情况很严重,医生立即将其推入急救室抢救,好在这所医院虽然是社区医院,但是医疗设施和救护人员都很专业,不需要什么额外陪护,我只能静静地坐在急救室外,等待着医生报告出来。

当我最后听见医生四处寻找阿祖亲属时候,已经快深夜了。医生告诉我,阿祖得的是一种类似癫痫的疾病,可奇怪的是对他脑部做了核磁扫描并没发现什么异常,脑电图探测(EEG)也没什么异常反应,这让医生们很纳闷,询问我病人之前有什么病史或者异常,我一无所知,没法回答。

当天夜里,医院通知阿祖必须留院观察,我只能一个人回到家中。想到阿祖白天的情况,我很生气,找到那个介绍阿祖来的保人朋友的电话,狠狠责怪了他一番,不该介绍个有如此病症的病人来我这里,更不该一直隐瞒不告诉我。那朋友深夜接了我电话,似乎也是十分诧异,莫名其妙,答应会立即联系阿祖的父亲,解决这个事情。

第二天一早,我就接到了一个长途电话,电话是福建那里打来的,电话另一头正是阿祖的父亲——阿金。

他的普通话和儿子一样蹩脚,只是隔着电话也能听出他无尽的焦急和无奈,虽然他一个劲感谢我,给我说好话,我还是责备他怎么能一个有癫痫病的孩子来那么远的地方打工呢?万一有什么事情,叫我怎么和家人交代呢?而且现在因为阿祖似乎还没清醒过来,随时都有再次发作的危险,而医院方已经知道阿祖的身份,正催促我将其接出医院,不愿再医治下去。 阿金听到我的责备,好长时间不说话,末了他似乎下定决心,告诉我他会尽快赶来香港,接儿子回去。

大约两天后的一个下午,我依旧在医院陪护着阿祖,毕竟他喊了我那么久的“祥哥”,象是我弟弟一般;他又没什么亲人朋友在本地,道理上,我又是他的老板,所以我只能照顾下去。我正在小心地喂着阿祖一些糖水,虽然他并没完全清醒,但是只要甜食碰到他的嘴唇,他还是能下意识的张开嘴巴吞咽下去,我有时也好笑地称呼他为“吃货”。

他的父亲恰好拎着行李,在介绍人的陪同下赶到了病房,见此情形,又悲伤又激动,摔下行李,拉着我的手就不止地感谢,说着说着,就要给我跪下,我连忙扶起阿金,嘴里客气着,眼光上下打量着这个阿祖的父亲:典型的闽南人相貌,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微秃,唇厚眼大,双手有力,攥的我都有些手疼。有意思的是,在他脖子里挂着一条手指粗的金项链上竟然也有个和阿祖类似的牙雕挂坠。

我见病房不是商量事情的地方,于是将阿金和那介绍人朋友带到了医院的一家咖啡馆里。坐下后,阿金亲再次向我表示了感谢和歉意,他说,这个孩子的病并不是什么癫痫,而是一种类似家族病的遗传,阿祖这次是第一次发作,但是记不清是从他们的家族中哪一代开始,每代的男丁都有类似的病症出现,病人发作后,会突然昏厥数日,虽不是完全昏迷不醒,但是也是怎么喊也喊不醒,有的人昏迷了几日,自然可醒;但是也有的人昏迷后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许久以来,阿金的家族请了无数名医,可检查后,都表示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这个病,要是在家还没什么问题,可万一是行船打渔,那就危险万分了。因此阿金想

【篇七】真龙和龙

龙与中华文化

阅读: 65次 大小: 34KB(共3页)

《龙与中华文化》教案

备课人 韦秀梅 审核 八语文组

一.研读共品

龙常常被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物,出现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建筑物上刻它塑它,工艺品上镂它绘它,影视戏曲里演它唱它;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千六百个门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名胜:时时在在都能见到它那或嬉笑,或和悦,或怖怒的容颜,和那或盘旋,或腾跃,或奋飞的身影。

龙的状貌也接近于完美了:耸一对鹿角,乍一双牛耳;圆睁着或楚楚流情的兔目,或烨烨喷火的虎眼;狮鼻隆挺,驴嘴大张;马齿列列,獠牙赫赫;蛇躯蜿转着悠长,鱼尾摇摆着活泼;须髯飘飘带风,鳞鳍闪闪有光;鹫趾狞厉,鹰爪勇猛……如此这般的形态,你在生物界里是找不到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对应物的,只能分别在一些动物身上找到零部件。既然大自然里没有,就只好以神物称之了

那么,这种神物是怎么来的呢??学者们为这个问题至今莫衷一是。有的说,龙起源于鳄鱼,多半是凶猛的又称为蛟的湾鳄,有的说,龙起源于蛇,有的说,龙起源于云和闪电,云的升腾翻卷,闪电的曲折变化,和龙的行为多么相似?;另一些人则说龙是云龙是雾龙是闪电是虹霓……众说纷纭,一个群体表象就模糊集合起来了。这样的模糊集合,起始时间就难以精确了。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代帝王,都自喻为是龙的传人,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自然界本来没有龙,但是,几千年来,龙都成为中华民族人人敬畏的神物。随着历史的积淀和蕴蓄,龙文化是泱泱华夏民族感情、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体现。世界上习惯于把中华民族称作为龙的民族,把炎黄子孙称作为龙的传人,龙,中华民族之精神象征。生于宇宙之中,立于天地之间。会腾云驾雾,变化万千,且能大能小,能升能潜。大则吞云吐雾,小则藏迹纳形,升则翱翔九天之外,潜则隐伏波涛之颠。

二.互助释疑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 niú)

•老二睚眦(yá zì)

•老三嘲风(cháo fēng)

•老四蒲牢(pú láo)

•老五狻猊(suān ní)

•老六赑屃(bì xì)

•老七狴犴(bì àn)

•老八负屃(fù 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 wěn/chī wěi)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嘲风,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赑屃,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上。

三.巩固拓展

1. 诗歌中的龙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屈原的《离骚》.《九歌》

从龙的词语角度,《诗经》对《楚辞》有直接的影响,如“委蛇”、“虺 ”“虹”,三者基于图腾意识;也有间接的影响,即为中原蛇龙的幻化,《楚辞》中派生出:“应

龙”、“烛龙”、“腾蛇”、“苍龙”、“螭龙”等

2.小说中的龙

•东晋史学家 干宝 《搜神记》

•唐代传奇作家 李朝威《柳毅传书》

•明代 许仲琳《封神演义》

•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

3.戏曲中的龙

•剧目:

《锁五龙》.《龙虎斗》.《双龙会》《龙 风呈祥》《打龙袍》

名词术语和行话:

龙套. 合龙. 回龙. 九龙口.

4.民俗中的龙

•元宵节龙灯,端午节的龙舟,二月二的龙抬头,吃煎饼。

四.总结提高

1.龙字成语(大家搜集)

2.讨论:有人建议把“龙”音译成“Long”。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译英时,被译成Dragon。中国人在西方人面前自称“Dragon”或“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龙的传人),西方人当然要把中国人看成是恶魔、坏人了。所以我们再也不能把“龙”翻译成“Dragon”了!

真龙和龙
龙和龙婚配 龙和龙的属相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zawen/117766.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