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图文]圆明园大水法汉白玉石鱼被无偿送回

|伤感日记   |

【www.jxtldy.com--伤感日记】

圆明园

[图文]圆明园大水法汉白玉石鱼被无偿送回

圆明园(一)
[图文]圆明园大水法汉白玉石鱼被无偿送回

  现在,汉白玉石鱼被暂时安放在圆明园大水法的下面。晨报记者 王颖/摄

[图文]圆明园大水法汉白玉石鱼被无偿送回

  这张老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两只石鱼和它们的位置

[图文]圆明园大水法汉白玉石鱼被无偿送回

  此次回归的部分文物。晨报记者 王颖/摄

  记者采访文物发现者,讲述两百年石鱼沧桑回归路

  1707年,一座皇家园林出现在北京的版图上,它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处辉煌、奢华的皇家园林并未完整地留存后世,它的名称与一个年份一道,随着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被烙入了中国历史。时至今日,圆明园已整整300岁。今晚,一场回归仪式把10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迎回了家,为这位集无上荣耀和劫难于一体的清朝“贵族”献上生日贺礼。今天,我们推出一组纪念文字,缅怀和追忆这个超越人类想像力的世界奇迹。

  最新消息

  10件回归文物显真容

  晨报讯(记者 姜葳)似乎是赶在圆明园300年生日之际,10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终于回家。“流散文物回归活动首归仪式”也将于今晚8时在圆明园大水法前举行。消息传出后,究竟是哪些宝贝物件回来,引起多方关注。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揭开了这10件文物的神秘面纱。

  据透露,此次回归的10件文物全部是石雕构件,其中绝大部分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10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一对具有西洋风格的吐水石鱼,两条汉白玉石鱼大小一致,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据专家考证,这对石鱼原本位于现在圆明园的标志性建筑大水法前,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今天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这是近20多年来,首次成功‘要’回的圆明园流散文物。”发现石鱼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感慨地说,“今天,该着它们回家了。”

  【探访发现地】

  西单四合院:石鱼躺了半世纪

  在西单横二条的一处四合院里,此次回归圆明园的两条汉白玉石鱼,曾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四合院的主人——今年59岁的赵玉兰阿姨告诉记者,从1971年他们家搬进这间院子起,石鱼就已经在这里了。而据前一家住户说,这对石鱼解放前就在这里了。

  几十年来,石鱼“躺”在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正中间,两个石座(即须弥座)上,一直没有挪过窝。“我们很爱惜石鱼,没事儿就浇浇水,洗洗汉白玉。家里孩子多,从小就不让他们骑爬,也不准在石鱼上乱刻乱画”,赵玉兰自豪地说:“除了风吹日晒,其他都没损坏。”

  赵玉兰记得,家里老人闲话时曾说起,这物件儿是圆明园拉来的。石鱼被发现后,院子的产权单位和圆明园管理处带着红头文件和大水法残迹照片来看实物,并确定为大水法遗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赵玉兰一家说:“你们保护得挺好,石鱼的纹理、外貌都很完整,看这嘴、眼睛、鱼鳞都清楚着呢!”

  这间四合院最多时住过一大户十几口人,许多成员都是石鱼陪着他们长大的。石鱼被拉走后,赵玉兰有点舍不得,“舍不得归舍不得,但国宝是国家财产,我们当然要无条件地回归。”此次石鱼回归圆明园,赵玉兰一家没提任何要求,唯一留下的是圆明园管理处赠予的一套水晶鱼模型。晨报记者 王海亮

  发现故事

  邂逅石鱼:只因院门开启时的一瞥

  从民间发现这对石鱼的人叫刘阳,今年26岁的他已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说起石鱼回归的故事,刘阳感慨地说,发现石鱼都是因为四合院大门开启时的一瞥。

  两次路过锁定圆明园石鱼

  那是四五年前,刘阳偶然经过位于西单的一个院落门口,由于是私人住宅,平日通常紧闭的院门正好打开,刘阳扭头一看,正与门内的一对汉白玉石鱼打个照面。研究历史的刘阳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老物件儿,遂记在脑中。

  后来,刘阳翻阅老照片时,两张外国人于20世纪20年代拍摄大水法的两张老照片让他回忆起当年的“惊鸿一瞥”。这是一本名为《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所作圆明园工程考》的书,根据拉米梯耶·非特洛先生对他的教友莫里斯·亚当的回忆整理出版。书中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莫里斯·亚当在中国海关工作时,曾亲自去圆明园调查,搜集到大量有关圆明园西洋楼的文献图片,并且亲自拍摄了大量西洋楼残迹照片,照片上记录了在圆明园被毁前大水法景点有石鱼的存在,这也是目前唯一掌握的关于石鱼的资料照片。

  后来,刘阳再次路过那座宅院时,似乎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大门恰好又开着,随身带着相机的刘阳没敢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个人感兴趣”,蹲在石鱼身旁拍了个够。回来跟莫里斯·亚当的照片一对,一模一样。“但那家放石鱼的底座不是原装的,因为大水法上的石鱼嘴朝下,是悬置吐水的。可能当初捎带手从别的地方抄了一个底座。”

[图文]圆明园官方标识首次公开亮相 大水法造型现精髓

圆明园(二)

[图文]圆明园官方标识首次公开亮相 大水法造型现精髓

9月20日,圆明园首次公开了代表圆明园的官方标识。(来源:千龙网)

[图文]圆明园官方标识首次公开亮相 大水法造型现精髓

2007圆明园金秋主题文化月开幕式现常(来源:千龙网)

20日,以“华夏情﹒相约圆明园”为主题、以“龙灯会睡莲展”为主要内容的2007圆明园金秋主题文化月隆重开幕。开幕仪式上,圆明园首次公开了代表圆明园的标识,并接受了来自台湾友人千朵名贵睡莲的馈赠,为期一个月的圆明园主题活动也随之正式展开。

圆明园标识首亮相 大水法造型现精髓

开幕仪式上,圆明园标识首度揭开了神秘面纱。圆明园标识的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先生现场介绍了标识的设计理念。

吕敬人教授这次把中国玉玺的篆体字作为圆明园标识造型的设计元素,采用“圆明园”三个字的篆体,并将其演化成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篆字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圆明园”三个字演化成“大水法”,既有将圆明园的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又体现了圆明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而“大水法”作为圆明园的形象标志,采用传统的“中国红”进行勾勒,表现了圆明园在中国人心中的典型特征。整个标识运用鲜明的中西合璧的造型,结构紧凑简洁,寓意深刻、凝重。体现了圆明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融会了西方宫苑文化的独特风采。

圆明园标识的确立是圆明园发展史上的重要见证。此次标识的揭幕,不仅标志着以圆明园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的诞生,也是圆明园品牌内涵的完美诠释,是社会大众认知圆明园的一个代表符号。

谭延闿墓的花坛究竟是不是圆明园遗物?

圆明园(三) 在北京圆明园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份“圆明园文物海内外流失情况清单”,指出如今南京灵谷寺谭延闿墓的花坛是圆明园旧物。在国内,除了北京以外,圆明园文物只流散在南京、苏州、保定三个城市。近日,南京有研究者指出,谭墓花坛并非圆明园遗物,流散在南京的真正的圆明园文物其实不是花坛而是祭台的桌腿。

谭延闿墓的花坛究竟是不是圆明园遗物?

谭延闿墓的花坛

  在北京圆明园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份“圆明园文物海内外流失情况清单”,指出如今南京灵谷寺谭延闿墓的花坛是圆明园旧物。在国内,除了北京以外,圆明园文物只流散在南京、苏州、保定三个城市。近日,南京有研究者指出,谭墓花坛并非圆明园遗物,流散在南京的真正的圆明园文物其实不是花坛而是祭台的桌腿。

  圆明园专家考证认为花坛是圆明园遗物

  1933年10月,时任中山陵园园林负责人的傅焕光先生推出了一本《总理陵园小志》,在这本如今已经几乎绝版的书里,傅焕光明确提到谭延闿墓的石刻“皆北平旧物”,“为圆明园古物”。

  中山陵园管理局宣传处的王韦告诉记者,北京圆明园的几位专家数年前曾经特地来到谭墓实地考察。缜密研究后,他们指出,谭墓牡丹花坛是圆明园遗物。”

  昨天下午,记者在灵谷寺谭延闿墓园看到,位于祭堂旁的牡丹花坛直径约3米,高约1米,表面刻有昂首展翅的飞龙,周围装饰有祥云、牡丹等图案。王韦告诉记者,圆明园专家认为,“牡丹画坛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古朴传神,其图案和雕刻手法与圆明园石刻文物如出一辙,可确认为流落在南京地区的唯一圆明园文物真迹”。

  据了解,经圆明园专家确认的、分布在江苏省的流散文物仅有两处,一处是谭墓花坛,一处是苏州拙政园的八件石雕柱础。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文物为何难回归

圆明园(四)

  导读: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四十景仍剩下超过13处的景观,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此后100多年,遭难的圆明园是如何历经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的呢?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是在战火中毁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今天,我们对圆明园文物的盘点主要来源于众多文物专家的研究。

  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收藏着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劫去的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尚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曾乘坐过。

  1890年(光绪十六年),薛福成出使法国,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中国室见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文物为何难回归

  部分圆明园回购文物

  ●一只圆明园银铸兽面门环:

  由我国已故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秦公先生牵线,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入成为该馆的馆藏之物。

  ●一对乾隆银铺首(银铸兽面活门环):

  于2003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被国内买家购得,此物原为圆明园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之物。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由北京文物公司斥巨资从香港拍卖会购回后捐赠给首都博物馆,现在首都博物馆馆藏之物。

  ●四件兽首:

  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等4件铜兽:由保利艺术博物馆购回。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文物为何难回归

圆明园兽首铜像

  ●霁蓝描金瓜棱粉彩花卉大瓶:

  曾在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中亮相,该拍品是圆明园陈设之物,其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类品种实属罕见。

  部分圆明园流失国宝

  ●《女史箴图》

  此画由东晋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绘,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全卷共12段,现存9段,每段后有“箴”文。《女史箴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上珍品。进入清代后,更成为宫中秘藏。圆明园成为继紫禁城的另一个政治中心后,《女史箴图》珍藏于此。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女史箴图》先被英军盗运回国,后经多次转手,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文物为何难回归

女史箴图

  ●《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四十景图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由乾隆御笔题诗,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盖有“圆明园宝”等99颗图章。绘工精美,书法飘逸。“这套四十景图采用西式笔法,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圆明园的四十景面貌。”王道成评价说。1860年,这套彩绘图被盗运回法国,现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 火烧圆明园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riji/161556.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