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谋士排名 曹操的谋士排行榜,谁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

|伤感日志   |

【www.jxtldy.com--伤感日志】

曹操的谋士排名

曹操的谋士排行榜 谁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

曹操的谋士排名(一) 曹操的谋士有很多,主要得益于曹操广纳贤才,对谋士以礼相待,那么在曹操的谋士排行榜中,谁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

曹操的谋士排行榜 谁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

  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NO2、前五大谋士之荀彧(yù):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数十年,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

  NO3、前五大谋士之贾诩

  贾诩,魏太尉。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先从董卓,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二败了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

  NO4、前五大谋士之荀攸

  荀攸,字公达,东汉末颖川颖阳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计。荀攸从小失去父母,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长大的。他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智勇敢。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后,听说荀攸是个十分有才智的人,于是征为汝南太守,后又拜为军师。荀攸觉得曹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便甘愿为其所用。曹操得到了他,经常高兴地对人夸奖荀攸说:“公达,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够得与他议事,天下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表现了曹操对他的嘉许和信任。

  NO5、前五大谋士之程昱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NO6、后三大谋士之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早年任文学掾,后任主簿,是曹操帐下谋士之一,但并不出名。后来司马懿协助曹丕代汉,出谋五路伐蜀,开始崭露头角,在曹丕病逝前成为顾命大臣。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NO7、后三大谋士之刘晔

  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其母临终时说:“你父亲(刘普)的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你和你哥哥(刘涣)长大后能除去此人。”刘晔十三岁时就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杨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NO8、后三大谋士之戏志才

  戏志才,或志才为字,名不详,东汉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被荀彧推荐成为曹操的谋士,不幸早卒,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他死后,曹操询问荀彧谁可代替他,于是荀彧推荐了郭嘉。戏志才在《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略有记载。 “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以上就是曹操手下八大谋士的详细介绍,曹操被评为史上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之一,所以他手下的谋士也是各有所长。

赤壁之战的悲歌:曹操百万大军竟然败在自家谋士手中

曹操的谋士排名(二) 赤壁之战的悲歌,曹操最终的失败竟然是败在自家的谋士手中,这是曹操的悲哀,百万大军魂断火海,下面我们来看看赤壁之战的悲歌。

赤壁之战的悲歌:曹操百万大军竟然败在自家谋士手中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想当初官渡之战郭嘉是“十胜十败说”,荀彧也是三番五次谏议曹操坚持到最后。世事难料,转眼间主、臣就从互助互信变成了互离互弃。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对立统一规律。

  程昱想在曹操失败后崛起,可惜不得其时既然三位幕官决计要抱团反曹,但为什么程昱又要在庞统献连环计之后,以及东南风刮起之后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呢?这中间可是大有深意,堪称倒戈反主的经典。

  第一,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错误决策。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比如曹操在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

  正因为前面程昱反向强化了曹操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东南风真刮起时,他仍死要面子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心说,这种小概率的风是捉摸不定的,并无实战应用价值,风头会随时转向。然而,他也不想想,对这一“不足为怪”的天气常识为什么当初谋士们都不提及呢?都只夸“丞相高见”呢?可见此曹丞相已不是彼曹阿瞒了,已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奉迎。

  顺便要解释的是,曹操在冷落身边谋士的同时,还玩出了一个人力资源新花招,那就是临时聘用外来的谋士。他以为只要给足面子或金钱,任何人都能收买。

  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随时解雇。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

  但曹操没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义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

  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第二,程昱是谋士兼政治家的复合体。在司马徽的四个主要学生(或朋友)中,智谋从高到低的排名是庞统、诸葛亮、徐庶、程昱。相互之间的差异理论上是“十倍”,实际是西川级、荆州级、樊城级、东阿县级。其中庞统和徐庶是纯粹的儒家谋士,既孝又忠,诸葛亮和程昱(包括司马徽)则是胸存王霸之志的儒法混的谋士,也就是说郭嘉、二荀反曹是为了拥刘备,程昱、诸葛亮则是为了拥自己的家族(具体说诸葛亮是想扶诸葛均称帝)。诸葛亮是“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想当皇帝才是不能外露的“异志”,其它自比管仲、乐毅、吕望、张良都无大碍。

  小说对程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比如他利用徐庶的至孝陷害其母子,就是非常阴损的权谋,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对主子也必定不忠(这是古代的人性逻辑,如能孝必忠、有机巧者存机心)。与之对应,孔明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加以谋害。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所以忠谋士大都职业生涯不长,他们不是被主子清除,就是被兼通智谋和权术的同类算计。近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儿。

  需要说明的是,在罗贯中看来,汉朝气数已尽,篡逆是合理的,如崔州平就曾对刘备直说匡复汉室是逆天数,王道须当更新。揭开《三国演义》隐秀的面纱,有异心的谋士比忠谋士更具英雄相,而且是反得越彻底越好。当然这里有一个界定原则,他们必须是主观为天下,客观为自己,比如程昱、崔州平、诸葛亮、司马徽。

  那些只顾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机会主义者就是狗熊了,如袁术、袁绍等。辨别时我们可从结局反推其动机,此亦文学的方便之处。实际上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三国演义》中没有一个人不是英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英雄。另文再解。

  程昱之所以要在不想让曹操成功的情况下继续进谏,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曹操失败后能重用自己,成为他的宠臣。之后再做新的打算。他的这一做法与后来的司马懿如出一辙。司马懿也是不管曹操采不采纳,先轻描淡写献几条计谋,曹操在前后比较之后便逐步接受了他。但程昱由于计划实施得太早,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曹操在华容道之后依旧很轻狂,未落入程昱的圈套,抢天呼地还是只念郭嘉。可见程昱比刘备、诸葛亮更“不得其时”。

  不过凭一县令之才爬到振威将军的位置并善终,还是很不错了。他的宦友荀彧、荀攸后来为抵制曹操晋位就惨死在了曹操的手里。说起来曹操本人也不是很顺,先是接连被程昱、杨修逆向绊倒,当老来“耳顺”不再倔犟时,又被司马懿逮了个正着。

  同样,程昱也认识到曹操只能败,不能死,所以他最后及时揭破了黄盖的粮船之伪,让曹操得以逃逸。

  而且这一次程昱非常详尽地给他讲解了常识:“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看来,曹操不是听不懂道理,都是因为前面程昱光说论点,不予强调或论证的缘故。程昱很明白:许多时候,表达方式比表达内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官儿。

曹植在曹操的儿子中排行第几?其母亲是谁?

曹操的谋士排名(三) 曹植仅有曹丕一个哥哥吗?他又是曹操的第几个儿子呢?史载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有的书籍说曹植排行第二,有的说第三,有的说第四,还有说第五,到底谁说的正确呢?

  曹操之子曹植(192-232)为三国时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文才出众,十多岁便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等数十万言,还特别善于写文章。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有点不相信,问他是否请人代作,曹植回答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正好邺城新建的铜雀台落成,曹操命儿子们以此为题,立就一篇赋。曹植援笔立成,使曹操对他的才学刮目相看。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志向与才情都不同凡响,因而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曹操认为他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多次想立曹植为嗣。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有一次坐着车子打开宫中大门外出,违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十分生气,“植宠日衰”。更为严重的是,赤壁之战后,驻守襄阳的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中郎将,带兵前去救援,可是曹植正好饮酒大醉,不能执行任务。曹操大怒,从此对曹植大失所望,曹植也就失去为嗣的机会。事见《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曹丕继位后,不断打击迫害曹植,令其迁徙奔波,惶恐终日。曹丕欲除掉曹植,命他七步之内成诗。曹植含泪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唱,逃出亲兄的魔掌。那么,曹植仅有曹丕一个哥哥吗?他又是曹操的第几个儿子呢?史载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被封王赐爵的就有:曹昂、曹铄、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冲、曹据、曹宇、曹林、曹衮、曹峻、曹干、曹彪、曹徽、曹茂。余者早夭。有的书籍说曹植排行第二,有的说第三,有的说第四,还有说第五,到底谁说的正确呢?

  清朝学者丁晏所编《曹集铨评》一书的《出版说明》(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中即明言:“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第二个儿子。

  丁晏只注意到曹丕、曹植的太子之争,错以为仅有他们兄弟两个。其实,曹操正室卞夫人共生四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丕的二弟曹彰刚毅勇猛,武艺超人,熟谙兵法,屡立战功。史书记载着曹彰神勇无敌之事。

曹植在曹操的儿子中排行第几?其母亲是谁?

  曾有外地州郡献到京师一只斑斓猛虎,笼中困虎雄威犹在,怒啸冲天,令人心惊胆战。曹彰靠近笼前,猛地攥住虎尾缠到臂膀之上,猛虎竟挣脱不开,低声哀嚎。还有一次,南越国进献白象一头。曹彰扭住象鼻,白象莫想挪动半步。曹丕因此说:“以任城王曹彰的雄壮威武,吞并巴蜀,如苍鹰衔死鼠一样容易。”曹彰的骁勇英武让曹丕忌惮,他怕曹彰起兵谋反,夺了他的天下。曹彰进宫朝见哥哥曹丕,兄弟俩在母亲卞太后宫中下围棋。曹丕请曹彰吃枣,曹丕捡无毒的吃,曹彰吃到毒枣中毒。卞太后到处找人抢救儿子,可所有盛水的器皿都被曹丕预先砸毁,卞太后眼睁地看着曹彰死掉。卞太后悲愤地说:“你杀掉我的任城王曹彰,再不许算计我的东阿王曹植”了。

  支持是老二说法的原因,或许是大多数人认为,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中国封建社会,曹植可立为嗣,应是曹操嫡妻所生的长子,但事实上不是。曹操并不很拘泥于封建礼教,向来主张唯才是举,因此选立太子没有严格按照排行,曹植之外,还曾想立五、六岁便能巧妙称象的曹冲为太子,而曹冲只是环夫人所生的儿子,既非“嫡”也非“长”。

  如此可见,曹植在亲兄弟中就排行第三,丁晏之说显然不成立。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是怎么死的 袁绍谋士到底有多悲剧

曹操的谋士排名(四) 高富帅袁绍身边也有一堆智囊团,就是袁绍的谋士,这堆谋士实力都不低,给袁绍也出了很多的主意,各个都经典可行,,但是袁绍并未采取,这也导致了袁绍的失败。下面我们来看看袁绍手下四大谋士是怎么死的?袁绍谋士到底有多悲剧?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是怎么死的 袁绍谋士到底有多悲剧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袁绍手下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这主要来源于《三国志》上曹操手下第一谋士荀彧的话,荀彧在官渡之战前,曾对举棋不定,担心袁绍手下智谋韬略之士能力超群的曹操说过这样一席话,“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袁绍的手下谋士何足惧哉?荀彧目光如炬,知人善断,未卜先知,基本上把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的命运提前给圈定好了,用现在的话说,八字相克,荀彧既咒又克,把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们一锅都给烩了。

  历史上的田丰是怎样死的?冤死的。田丰这个人历史评价不低,说他博览多识,权略多奇,但为人太过刚正,属于袁绍谋士里的清流一类人物,这类人物,卓尔不群,清高孤傲,群众基础普遍堪忧,特别容易被暗箭所伤。田丰是为袁绍立过大功的,袁绍在击败另一军阀公孙瓒的战争中,就是采用了田丰的计谋。

  别看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其实这一计谋最早也是田丰向袁绍建议的,可惜袁绍鼠目寸光,错失了大好的政治上占主动的机会。

  后来当曹操发兵攻打刘备时,田丰建议袁绍发兵袭击曹操后路,攻打许昌,奈何袁绍以小儿患病,无心恋战为由,拒绝了这条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的奇计,也丧失了打败曹操的最好时机。(新《三国》里这些计谋都变成了许攸的)可见,袁绍这个人太看重儿女私情,是无法成就大业的。袁曹争霸时,田丰劝告袁绍,休养生息,稳扎稳打,袁绍以田丰有意动摇军心,败坏士气为由而囚禁了田丰。

  田丰从袁绍手下第一谋士而成阶下囚,是个性使然,也是被谗言所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田丰树大招风,又不肯屈阶从众,必然成为别人眼中刺、肉中钉,难得的是田丰对人性入木三分的洞察,当袁绍败讯传来时,狱众称贺田丰可免牢狱之灾,田丰却惊人的预见了袁绍既羞且惭自己必然被害的结果。田丰之死非常可惜,因为这个人虽然气节高洁,但识人有误,自己一腔愚忠,也只落了个自刎而死的悲情结局。

  许攸之死,属于典型的吃饱了撑着难受,找死型的。许攸此人,属于有才无德之人,且比较贪婪。孔融评价许攸为智计之士,荀彧评价许攸贪而不治,都说到点子上了。许攸年轻时与曹袁交好,素有胆气,曾经与冀州刺史王芬合谋废除献帝,不果。

  可见此人胆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后来可以纵容家人贪脏枉法,被人所构陷,也是有渊源的。许攸是所有谋士里最早跟随袁绍的,所以是谋士里比较牛的一个,对政敌也是从不宽容的,遭人忌恨就是很正常的了。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是怎么死的 袁绍谋士到底有多悲剧

  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在袁曹相持不下时,给袁绍出了一个绝妙主意,派人从别道到许昌把天子接来,从政治上占领至高点,实际上这是一条分兵许昌,釜底抽薪的可以致曹操于死地的高招,可是袁绍这个人没有头脑,并没有采用许攸计谋。后来许攸截获了曹操催粮书信,建议偷袭粮道,可惜袁绍生性多疑,且怀疑许攸暗通曹操,怒而欲杀之,袁绍不相信许攸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家人贪墨。

  许攸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许攸叛逃了,官渡之战最大转折点就是许攸向曹操献计,夜袭乌巢,端了袁绍屯粮所在。可见许攸这个人道德上是有污点的,是游氓才子式小人,荀彧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许攸此人非常贪婪而袁绍不能满足他,迟早会倒戈一击的,事情发展果如荀彧所料。

  既然是才子式小人,许攸就会在得意忘形间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在曹操攻占冀州后,许攸恃功自傲,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了,终日狂悖而放浪形骸,多次诋毁曹操,揭露老伙计劣迹,终被曹操假借许褚之手而诛杀。《三国志》里说,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袁绍手下另一谋士审配,属于战死的,相比较许攸的找死,审配有气节,生为袁家人,死为袁家鬼。正史上说审配这个人非常正直且刚烈慷慨,审配最早从事于冀州牧韩馥,因正直而不得其志,后跟随袁绍且被依为心腹深受信任,平定河北以后,兵锋甚健,力主袁绍向曹操用兵,袁绍依其计而统帅十万精兵进攻许昌,他的主张自然与田丰相左,在政治上双方一直是相互PK的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官渡之战审配并未从军,而是留守冀州,所以才会在后方觉察到许攸之子的贪脏枉法。

  荀彧评价其专而无谋,是说其志大才疏且专权,大概也没冤枉他,审配把许攸家人收系狱中,很是不给同是谋士重臣的许攸面子,或许压根心里就对许攸为人很是不齿,而且不顾大局,把这些小事径直通知了袁绍,因此激变了许攸,导致官渡之战满盘皆输,是谓不智。官渡大战之后,袁绍病死,审配与逢纪矫诏立袁尚为嗣,而导致袁氏内乱,终为曹操所灭,是为不明。纵观审配为人,自以为事,刚愎自用,实在是难堪重用,所幸其人一直忠心耿耿,战败被擒后,面北视君而死,名节尚存。

  逢纪之死,属于玩死的,早先袁绍就是用逢纪的阴谋而胁迫韩馥让出了冀州,事成后给了逢纪大大的一个熟透了的果子,领冀州牧。官渡之战时袁绍把逢纪带到军中,甚为依重,逢纪这个人看来很爱玩弄权术,左右逢圆且妒贤嫉能,先是与审配不合,审配不在身边时,深感寂寞,又阴谋陷害田丰,担心田丰一旦被袁绍放出而失宠,挑拨离间袁绍而最终害死了忠直的田丰(新版《三国》把这段公案付诸于郭图身上,实则谬也),再后来,看到郭图和辛评抱团在袁绍长子袁谭身边,自知与袁谭有隙,必不被见容,遂开始寻求政治上的盟友,并选择了与袁谭不合的审配,所以才有官渡之战后,审配二子被曹操俘获,袁绍怀疑审配时逢纪的极力开脱,此二人后来投桃报李,互为犄角,在袁绍死后,共同选择了立袁尚为主,(虽然袁尚才干高过袁谭,但古时约定俗成的立长不立嫡),导致了袁家军的四分五裂,终因玩弄权术过火而最后被怀恨在心的袁谭所怒杀。荀彧说其果而自用,就是说逢纪虽有小智谋,但私心过重,总是精打细算自己的小算盘,耍小聪明,结果因干涉袁氏立嗣的私事而惹火上身,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袁绍手下这四大谋士,田丰冤死、许攸找死、审配战死、逢纪玩死,结局都很悲惨,虽然客观上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关,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田丰虽有高智商然情商太低,人际关系也太差,不会因缘附会、见机行事,只知一味死谏,也从来不会看领导脸色,逆势而上,最终被人合谋而死,是为愚忠。

  许攸有才而无德,得势后不知收敛,与其说是文人的狂妄,不如说文人的愚蠢,天底下哪个主子喜欢奴才的揭短?是为不识时务。审配虽然刚正,但机变和谋略不足,死亦不得其所,浪得虚名,为自己付出了冒险的代价,也将河北袁氏的最后的一点力量化为齑粉,是为政治上的弱智。

  逢纪两面三刀,私欲膨胀,所有的智谋都用于投机钻营之上,是为道德上的侏儒。还有郭图、沮授、辛评等人,文人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各有各的心思,纵然袁氏集团帐下谋士如云,英才济济,又与彼时天下袁曹争霸何益?

  大家知道,东汉末年,适逢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象袁绍这样的大鳄,四世三公,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首、十八路诸侯的盟主,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当时袁绍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手下兵精粮足,谋士如林,猛将如云,但是袁绍却把如马拉多纳一样的两个大猫,四个2的一手好牌打拧巴了,袁绍此人色大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凡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手下谋士各怀心思,文人相轻习气严重,倘若袁本初能够知人善用,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上下同心,其利足可断金,那么三国的故事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了,可惜历史是来不得半点假设的,留给后人的也只是徒劳的一声叹息罢了。

渭南之战:曹操用什么计谋夺取关中 马腾一家死与何处

曹操的谋士排名(五)

  中国东汉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为夺取关中,于渭水以南地区击败马超、韩遂等军的作战。赤壁之战后,曹操南下受阻,转而向西发展。十六年三月,马超、韩遂等得知曹操欲西进关中,即合兵10万,共同拒曹。曹操先令安西将军曹仁督诸将进逼潼关,坚壁不战。七月,亲自统军与马超等对峙于潼关。八月,曹操佯示急攻,诱关中诸将聚集,乘渭北空虚,暗遣将军徐晃、朱灵领4000步骑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西)渡河水(黄河),据河西为营。闰八月,曹操自潼关附近北渡河水,至蒲坂再渡河与徐晃会合,沿河向南。

  马超等率潼关守军急趋渭口(渭水入黄河口),堵击曹军。曹操挥师至渭水北岸,设疑兵掩护架浮桥,乘夜分兵至渭水南结营,威胁马超等军左翼。马超等恐归路被截,急分兵偷袭曹营,为伏兵击败,乃集中主力防守,并割地请和,曹操不允。九月,曹军主力渡渭,坚守不战。马超等欲战不成,再次求和。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离间计,假意应允。待马超、韩遂猜忌和懈怠之际,曹军迅速发起进攻,先以轻兵出击,继以骑兵从两翼夹攻,大获全胜。马超、韩遂败退西走,关中遂为曹操所占。

渭南之战:曹操用什么计谋夺取关中 马腾一家死与何处

  日期: 211年三月~九月 (共历时八个月,注:有个闰八月)。

  地点: 关中潼关一带。

  结果: 曹操战胜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压制关中。

  起因: 曹操欲平汉中,关西诸侯认为攻打自己起兵反叛。

  领土变更: 曹操、关中压制。

  守方:曹军 至少十数万(包括王牌部队虎豹骑兵)参战的有夏侯渊、张郃、朱灵、曹仁、徐晃、曹洪等将领 由曹操统领。

  攻方:联军 共十万 分为十部: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分别统领 各部不相统属。

  潼关之战是曹操与马超、韩遂为首等西方群雄发生的战争。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西方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附近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後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重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后来,曹操进一步收降杨秋,派夏侯渊镇守长安,与徐晃、张郃等平定韩遂,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集群众起兵,但都被夏侯渊压下去,最后只有逃到汉中的张鲁作客将。而曹操也在212年五月,将在京为官的马腾一家杀害。

曹操的谋士排名
曹操身边的谋士排名 曹操的大将和谋士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riji/158479.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