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

|报告   |

【www.jxtldy.com--报告】


《为什么要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篇一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创建标准化基地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同时还对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求高人帮助,我是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农,自家种上的铁观音,茶叶一般都是茶商直接来批发过去的, 》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篇二

问:有什么办法能更好的宣传自家种的铁观音呢,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 到各大城市的大型网站或者高速路口什么的地方醒目地宣传,再不然先到一个城市做经销商呗~!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农业部令》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篇三(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

农牧发[2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精神,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肉类、禽蛋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在中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比重分别达60%和76.9%,已成为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等问题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规划,列入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与全国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种植业布局规划相衔接。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区要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



《三品的农业三品》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篇四(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

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绿色食品———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有机农产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并使用特定标志的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质量达到我国强制性农产品标准要求,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产品以初级食用农产品为主;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制度;采取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认证属于公益性事业,不收取费用,实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整体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是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市场定位于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基础、加工农产品为主体;推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技术制度;采取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绿色食品认证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进消费者健康为基本理念,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的产物,主要服务于出口贸易;产品以初级和初加工农产品为主;强调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推行基本不用化学投入品的技术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产过程监控,一年一认证;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市场化运作。 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于2003年4月开始启动。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统一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累计已达28563个,获证单位16820家,其中种植业产品21186个,畜牧业产品3537个,渔业产品3840个,产品总量达到1.78亿吨。绿色食品———经过17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总量规模,在国内外打造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截至2006年底,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4615家,产品总数12868个,总量7200万吨,产地环境监测面积1.5亿亩。有机农产品———农业系统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于2003年5月启动。到2006年底,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了520家单位的2278个产品,总量达1956万吨,认证面积4664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的农产品,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质量标志;冒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属于违法行为。对于目前市场上一些销售者冒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概念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为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健康发展,各级农业部门一方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特别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含义、标志等方面的宣传,增强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辨别真伪能力;另一方面是依法实施标志管理,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标志正确规范使用,打击假冒标志的违法行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权威性。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种植业产地平均规模达到11250亩,平均带动农户超过1300多家。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4406个,其中种植业产地24517个,......



《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汇报》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篇五

各位领导、专家:

我就庄浪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547.8毫米,年均气温8.0℃,1月份平均气温-5.5℃,年极端最低气温-23℃,6—8月份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温为34.8℃,夏季(5—8)月平均气温17.8℃,年日照时数2179小时,各项生态指标符合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苹果区域布局规划》标准,是全国苹果适生区之一。近年来,我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特色产业,建成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基地15.3万亩;全面推行果园标准化管理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严格落实树形改良、物理杀虫、果园生草、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了以阳川、万泉、朱店、水洛为主的4个优质富士苹果生产带和南湖—岳堡大果水晶梨、水洛—良邑黄金梨2个双万亩优质梨生产集中区;建成了西北第二、全省第一家苹果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生产优质苹果苗木15种200万株;发展果品贮藏营销企业13户,组建成立乡、村果业协会22个,全县果品生产基本实现了“多乡一业、数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全县果品总产量达11.6万吨,果品总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7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6.8%。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严格按照基地创建工作要求,选择有基地规模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越的阳川、万泉、朱店、水洛4乡镇46个村的10.3万亩苹果生产基地作为创建单元,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培训,落实标准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基地创建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林业、果业、农牧、环保、工商、质监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庄浪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各相关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以县乡果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乡村果业协会为骨干,组建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制定了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用施肥用药方案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基地生产、技术推广和营销人员的培训,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与指导,全面落实配方施肥、果实套袋、果园种草、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持。三是由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牵头,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队伍,健全了机构、制度、队伍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了对创建工作中的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和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汇报】。同时,县上先后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和督查汇报会,下发了《庄浪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考核办法》,明确了奖惩制度,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

二、加大技物投入,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基地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全面铺开、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抓好全县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阳川、万泉、朱店3乡镇的示范基地建设,每个乡(镇)确定2—3个示范村,每个村确定20—30户为示范户,全县共培育示范户220户。各基地单元通过加大技物投入,全面落实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标准化示范园5.41万亩。全县共落实配方施肥6.3万亩,果园种草5600亩,节水灌溉1.7万亩,果实套袋1.9亿枚,合理间作9.8万亩,追施生物微肥3.2万亩,树形改良7.4万亩,推广黑光灯杀虫7600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果园管理整体上水平。其中阳川乡通过落实果实套袋、树体改良、追施生物微肥、物理杀虫等标准化措施,建成了孙王、李咀2处100亩“万元园”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乡3.3万亩富士苹果园达到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全乡果实套袋率达97%。万泉镇通过落实增施有机肥料、高效间套、使用无公害农药、铺砂保墒、节水灌溉、树体改良等措施,建成了高邵坪“节灌+瓜菜+果园”的旱作立体苹果生产基地4500亩,带动全镇3万亩苹果园实现了果园管理标准化目标。朱店镇通过组建功能完善的果业协会,建立统一编号的技术管理档案,制定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完善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全面落实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安装杀虫黑光灯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建成了1162亩“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富士苹果示范基地。水洛镇通过全面落实合理间作、规范整形、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等措施,建成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示范园2100亩。

三、建立管理档案,规范投入品使用。一是制订了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农户操作手册、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并按县、乡(镇)、村统一进行了编号,做到了农户档案齐全、规范。各基地单元严格按照省绿办的统一要求,在乡、村两级基地办制作了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明确了基地范围。对化肥、农药、果袋等农业投入品由基地指定的生产厂家、果业协会、销售网点统一供应。二是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允许果树使用的农药种类,制定了果品无公害生产农药推荐目录,筛选、推广以农抗120、灭幼脲3号、吡虫啉等为主的一批高效、低残留农药,定期向广大果农公布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禁用的肥料、农药目录。【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汇报】。三是由工商、质监、农牧等部门配合,对基地内农资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违禁化肥、农药等有害化学投入品,立即没收,集中销毁,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先后查处违规投入品案件5起,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了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四、加强宣传培训,形成发展绿色果品生产共识。各基地乡镇村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采取印发传单、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地展了以绿色果品生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一是于3月份和5月份分批组织县果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果品经销大户到陕西富县、洛川进行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二是聘请日本和国内知名果树专家在我县万泉高川、邵坪、阳川孙王、朱店三合等村先后举办果农现场培训班13场次,培训果农400人次。三是县果业局组织科技下乡工作队,结合果园示范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办法,每月在重点村举办 100人次以上的果农集中培训班2期,开展技术培训25场次,印发培训资料3万多份,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400名,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管园水平和动手能力。

五、开展监督检查,实行全程控制管理。一是县上与果业局、各基地乡镇签订了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保证责任书,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绿色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范畴。二是根据生产管理要求,抽调工商、环保、质监、农牧等单位人员成立监管大队,对绿色标准化基地生产过程、基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和档案管理等进行多次抽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解决,确保了基地生产的果品达到绿色果品的标准要求。三是由县果菜保鲜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与基地所在乡(镇)、村签订果品收购合同,为农户发放管理卡、收购卡,实行一户一卡,凭卡定点收购。基地种植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苹果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并接受基地办的监督检查指导,凡不按种植规程要求超标使用化肥、农药者,公司一律拒收其产品,保证了绿色果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六、落实扶持政策,增强绿色果品生产发展后劲。为了推动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我县通过加强政策性扶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政策扶持的引导、激励和推动作用。一是积极争取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主的扶持项目,整合各类项目,筹集资金5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二是金融部门推行小额信贷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了对果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县、乡两级果业发展专项基金,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和开拓市场等工作,为推动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汇报】。四是各基地乡镇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促进果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优惠政策,通过租赁、转包、互换等土地合理流转形式,鼓励科技能人、致富强人承包经营果园,更大地发挥了果园规模效益,为果品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五是筹集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扶持万乔娃、马凡星等一批重点果品经销大户按市场规律整合生产要素,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了以经销绿色果品为主的民营经济小“巨人”,促使龙头企业与果农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走出一条 “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七、积极开展综合创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绿色果品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全县所有造纸厂、超标污染企业已全部关闭或转产;阔叶林全面禁伐,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建立,绿色果品生产带动了绿色消费,有效促进了洋芋、草畜等主导产业发展。同时,绿色果品经济效益也有了较大幅度地增长。据测产估算,今年全县果品总产量可达12.9万吨,增产11.2%,优果率提高5个百分点,商品率提高8个百分点;果品价格每公斤提高0.4元以上,果园亩增收304元,全县农民人均可增收72.9元。

我县绿色果品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县各级共同努力下,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为契机,按照各位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抓好抓实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完善和提高工作,全力打造我县绿色果品品牌,做大做强果品产业,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发展省绿色食品的调研报告》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篇六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自查报告)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产品质量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发展绿色食品应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对其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的产品质量、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全程进行控制,以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从而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增进人们的健康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对策作一些探讨。

1. 湖北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

绿色食品产业主要由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绿色食品的产品和绿色营销服务业三部分组成,我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1.1 区位优势

我省位于南北和东西的过渡地带,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高铁和京珠高速等都穿省而过,以武汉为中心的水路、陆路和航空等交通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为我省构建绿色通道和绿色食品走出省门、国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1.2 生态物种资源优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我省独特的地理地貌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地丰富的小气候资源,为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省总面积XX区占到56%,著名的山区有幕埠山区、大别山区、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等等,这些地方工业项目少,生态环境优良,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理想场所。我省平原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20%,著名的平原如江汉平原等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拥有良好的农业耕作传统和基础。另外,我省是千湖之省,水面大,境内包括长江在内的大小河流共1190条,江、河、湖、渠、库的水域面积88.87万hm2,其中可供养殖的水域面积58万hm2,有著名的洪湖、梁子湖、刁汊湖等湖泊,大部分湖泊没有受到污染。特别洪湖,它是我国大型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这是我省突出的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资源。此外,还有一批特有的农作物生态小区,如京山桥米生态区,孝感的太子米生态小区,蕲春珍米生态小区,安陆郧米生态小区,远安鸣凤米生态小区,三峡脐橙生态小区,邓村茶叶生态小区等等,这些生态资源为我省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我省具有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粮食作物有十大名米,茶叶有十大名茶,油料作物有双低油菜、芝麻和花生等地方名特优品种;果品有柑桔、砂梨、桃、猕猴桃及板栗等名特优品种;蔬菜有以武汉红菜苔为主体的地方名特优品种;畜禽有清平猪、马头羊、双莲鸡等优良地方品种;水产品有武昌鱼、清江鱼等及洪湖、梁子湖和刁汊湖的莲藕、莲子、芡实等名特优水产品。

1.3 技术资源优质

我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一是技术人才资源丰富,我省从事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并有大量的省市州县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技术人员。二是为生产绿色食品的科研成果累累。武汉大学的赤眼蜂,湖北大学的昆虫天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昆虫病毒,省农科院、省农业厅和华中农业大学的bt、井岗毒素、农抗 120、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复合肥等。还出版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绿色农业等相关方面的著作6部。这些为我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与物资基础条件。

2.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取得的成绩

2.1 我省绿色食品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我省绿色食品申报企业数、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数以及绿色食品产量在全国都列在前5位。二是申办绿色食品标志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证。据市场调查,绿色食品的销售价格比普通产品高10%~30%,部分产品高l倍以上。在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空前地高涨,由最初的各级“绿办”督促企业申报变为目前企业积极主动申报。三是绿色食品品牌国际知名度在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稳步增长。2015年,我省新增绿色食品品牌206个。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324个,总产量达到726万吨,总产值达249.3亿元,绿色食品出口达4792.2万美元,出口额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10%以上。2015年,湖北省共组织174家企业493个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截止2015年11月底全省新增绿色食品品牌473个,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282个,总产量达到703万吨,总产值达251.0亿元,出口约4640万美元,绿色食品技术推广面积达到950万亩。

2.2 我省绿色食品安全水平稳定提高

2015年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质量安全年”的要求,结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派员来我省督导检查,按照部中心“三品质量安全督查”专项检查的总体部署,我们组织全省工作机构对当地超市开展“三品”标志市场的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了绿色食品标志及包装情况,产品涉及食用油、大米、蛋制品、酒、饮料、奶制品等,抽检产品194个,省办结合绿色食品年度抽检,对全省06、07年绿色食品85%以上生产企业进行了跟踪产品抽检。 一是对武汉的商超的绿色食品进行市场监督,涉及省内外23家企业30个产品,主要对用标产品包装使用是否规范,是否超期用标及是否一标多用进行监察,其中有外省的1个产品超期用标,其它产品均用标规范。二是对我省的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进行抽检,分别有:1、农业部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杭州)对我省26个大米进行抽样检测。2、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杭州)抽检茶叶15个。3、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昌)抽检水产品2个。4、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抽检产品135个。【关于发展省绿色食品的调研报告】。5、农业部指定的相关检测中心在其本省商超抽检的产品16个。以上产品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达99.5%。在全省各市州进行的绿色食品年度检查中,95%以上的产品和企业能积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技术规范。从质量监察检测结果表明,我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是稳定可靠的。

2.3 我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稳步推进,省级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启动

一是09年在过去已取得的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基础上,将对08年申请创建4个绿色食品原料示范基地(黄陂芦笋基地、江夏水稻基地、鹤峰茶叶基地、枝江油菜基地)进行验收。另还有一批汉川莲藕,咸丰茶叶,利川的高山蔬菜、茶叶、水稻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示XX县也正积极创建,通过原料基地的创建,为做强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省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已启动,拟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帮助各地市建设100个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09年已组织建设10个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分别是XX县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XX县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云梦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秭归水果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武穴油菜绿色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英山茶叶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江夏有机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洪湖绿色食品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区、黄陂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潜江肉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进品牌农业的发展。

2.4 我省绿色食品市场进一步拓展,绿色营销取得佳绩

按照部中心统一部署和厅领导要求,采取企业自愿,推精品,走出去的原则,我省于2015年10月21日组团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烟台举办的中国绿色食品2015烟台博览会,共组织7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7个绿色原料生产基地组成参展团,产品主要以代表我省特色的麻糖、米酒、乌龙茶、大闸蟹、山茶籽油,大米等近百种产品参展,展会上,洪湖闽洪水产品公司大闸蟹、孝感正团米酒因公司的麻糖和米酒、恩施馨源茶业的铁观音等产品受到客商和XX市民青睐,分别与烟台开展区瑞鑫贸易有限公司、山东奥德隆集团公司等多家国内外采购商达成意向性协议,经组委会和全体展团代表评选,我省的咸丰馨源乌龙茶,武穴富康油脂的一级压榨菜籽油获本届绿博会畅销产品金奖,团风兴隆公司东坡香米、咸宁黄袍山的山茶籽油获畅销产品奖,XX市、XX区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最佳展示奖,XX县、XX市、XX县、XX区、XX县获优秀展示奖,省绿办获本届绿博会优秀组织奖。通过绿色食品宣展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我省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

2.5 我省实施国家“绿色农业”项目进展顺利

省绿色食品办牵头,联合中南财大、省农科院、华中农大承担实施了财政部“绿色农业”项目(2060302—2015社会公益研究项目:“绿色农业发展理论研究”和“江汉平原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同时组织实施了省财政绿色农业项目。均已完成预期目标:在江汉平原的松滋、洪湖、潜江、江夏等10县市推广绿色农业模式技术200万亩以上,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有关绿色农业论文30余篇,其中6篇获国管中心和项目组优秀奖;出版绿色农业专著6部,绿色农业发展研究报告1部;拍摄《绿色农业在湖北》专题宣传片一部,组织鉴定科研成果3项,2项完成成果登记,1项成果申报奖励。

3.湖北省发展绿色食品存在的问题

3.1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消费缺乏认识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世界各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无污染、无公害和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而对普通食品的信任度在逐渐下降,绿色食品消费已经成为世界消费潮流。而目前从我国来看,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只停留在“听说过”的层次上,对绿色食品的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不知道绿色食品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不了解绿色食品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作用,因而缺乏购买欲望。2015年4月,搜狐绿色频道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开展了“绿色消费意识有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绿色消费概念理解得还不够清楚,大多数人认为“绿色消费”概念应该包含“无污染”消费,而对“经济消费”、“可持续消费”、“安全消费”的理解和认识明显不足。

3.2 部分绿色食品未用标识,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大部分绿色食品都包装精美,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但有少数品种由于包装成本高而未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其中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如蔬菜和水产品,而蔬菜和水产品,尤其蔬菜是湖北省绿色食品数量和产量第一大户。没有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进入超市后,就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不能顺利实现优质优价,必然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农民种植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3.3 水产品的绿色食品产量不如人意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水面大。有著名的洪湖、梁子湖、刁汊湖等,江汉平原更是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密集交错,且水质较好。水产品养殖潜力巨大。是发展绿色食品养殖业的天然基地。2015年湖北省有39个水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但产量只有0.23万t.平均每个产品的产量只有约59t。而与湖北省相邻的湖南省同年有5个水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量0.27万t。平均每个产品的产量约540t。相比之下,可以看出,规模小、产出低是制约湖北省水产品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因素。

3.4 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数量少且产量低

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此作为农产品销售和食品加工的原料来源,尤其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料来源,是绿色食品重要的质量保证。虽然湖北省绿色食品数量、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数量少、产量低。截止到2015年底,湖北省有绿色食品基地6个,产量62万t;而黑龙江现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94个,产量l363万t。相比之下,显示出较大差距。

3.5 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管机制

长期以来,食品分别由农业、工商、环保、质检、食品和药品等部门各自分管,在管理上较为混乱。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违法违规经营,如有的企业在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后,由于放松了管理或追逐利润,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使产品不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往往没有及时地被逐出市场,仍带着绿色食品的标志在市场上出售;有的生产企业使用过期的商标;还有一些企业用不合格的食品来假冒绿色食品。这些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声誉,损害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3.6 绿色食品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

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等原因,造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严重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严重地影响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关于发展省绿色食品的调研报告】。此外,由于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地区在开发农作物的同时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农业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4. 湖北省发展绿色食品建议与对策

4.1 强化宜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调研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食品宣传活动,如可在电视台和主要新闻媒体上设“绿色食品宣传周”等,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使绿色食品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趋于一致。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4.2 积极探索并打通绿色食品营销渠道

与其它农副产品相比,绿色食品具有无污染、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应构建专门的营销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大中城市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进行连锁经营,设立配送中心进行联购分销,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如何将全省的绿色食品流通到全国大中城市的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近几年在周边省份城市进行绿色食品监督抽查中发现,湖北省的禽蛋及其制品、孝感麻糖、米酒进入外省超市较多,而其他产品在外省市场上则很少见到,蔬菜水果则是少之又少。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尤其是绿色食品中蔬菜、水产品、禽肉等数量多、产量高,本省是远远消费不完的,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禽肉、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的行业和商业协会等组织,大力扶持产业引路人、致富带头人、流通经纪人等,使他们多方参与绿色食品营销活动;采取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绿色食品的促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绿色食品生产和营销服务;要让那些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已经树立、有一定的财力基础、并已赢得消费者信赖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专卖店,加强专卖店在绿色食品营销中的重要骨干作用。

4.3 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

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对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年度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省市(州)绿办每年不少于2次对辖区内的商超进行市场监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格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以确保公众消费质量安全。同时,还要按照农业部要求,不定期开展绿色食品市场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

4.4 加速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绿色食品基地主要是指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和与绿色食品销售企业相关联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农产品原料基地是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中的源头,它能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绿色的原材料,是提供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管理的起点,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

全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基地,二是加工基地。这两个基地的确定,应在开展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设计出全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而这个规划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市场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全省的绿色食品原材料基地建设应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依据省委、省政府的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首先搞好全省农业“四优”工程的农产品(即优质米、优质油、优质果、优质猪)和以粮、油、畜牧、水产、林业、蔬菜、特产主导产业的十大名米,十大名果,十大名茶,十大名优林、特、牧、水产品的十大商品基地建设,并将其开发成绿色食品,使其成为“中国绿色食品基地”。并做到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提档升级,分期实施,稳步扩大发展规模,向与食物生产相关的领域推进,实施区域化的布局和管理。工业基地则可考虑以武汉东西湖食品加工城,台商食品业投资区为轴心,辐射东西南北中,形成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网络,扩大粮食转化增值,坚持走精深加工出口之路。并以此辐射带动畜牧业产品、农副产品等相关产品的深加工。

4.5 加强产地区划、做强龙头企业

要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种养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绿色食品农业资源调查,确定绿色食品的适宜发展区域和不适宜发展区域及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区位优势,确定重点发展品种,或者在已有的绿色食品产品基础上,形成绿色食品产业带,做强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从技术力量、项目和资金上对他们倾斜,改变过去资金鼓励上“撒胡椒面”的方法。只有这些龙头企业做大了,才能创出更多的绿色食品名牌产品,才能带动整个区域内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龙头企业是发展绿色食品的主力军,他们的管理到位,质量有保障,有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能够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4.6 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挖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注意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生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关于发展省绿色食品的调研报告】。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4.7 加强绿色食品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

绿色食品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融为了一体,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包装储运等各环节,都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支撑。如在生产环节,要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机农药和肥料的研发、先进栽培技术和饲养技术的研发等;在加工环节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不断地对原有的食品加工业进行改造和更新;在包装运环节,要使用安全、易回收利用和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保护绿色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在运输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保证绿色食品在储运过程中不受污染、不变质,并能环保和节能。

实力雄厚的大型食品企业要树立科技创新的观念,加大人、财、物、力的投入,建立研发中心,进行自主研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监督检测机构和企业要联合起来共同研发,使科研开发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推动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掌握和借鉴国际最新的技术与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提高生产力。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4.8 充实基层“绿办”管理人员队伍

随着对绿色食品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监管的重心前移,如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和年检等,基层“绿办”的任务和责任在逐渐加重。而实际情况是,各市(州)县级“绿办”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县(市)一级“绿办”组织。2015年,湖北省有85个县(市)级“绿办”,而其中专职机构只有4个,专职人员15人;兼职机构有81个,兼职人员达140人。兼职机构同时承担有环保、食品安全、农产品检验等职能。样样工作都重要,能把本县(市)内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做完就很困难,没有充裕时间和精力抓监管等工作。因此,充实基层“绿办”人员队伍已成当务之急。尤其是绿色食品生产大县(市),当辖区内绿色食品数量、产量达到一定量以后,必须成立专职机构,使他们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抓好绿色食品的发展和监管工作。

4.9 政府要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排忧解难

绿色食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太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既要解决自身的厂房扩建、修建,加工储运设施更新、技术工艺改造等问题,同时还要应对生产基地建设与改造、原料与劳动力矛盾等难题。这些受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很大,发展基础脆弱,都是制约绿色食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帮助与扶持。政府部门应为当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帮助解决如资金、土地等困难,帮助协调企业与劳动力、扩大原料生产基地等矛盾。造就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铺就一条平坦的通途,绿色食品企业才能快速、稳步发展。


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 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content/58898.html

    热门推荐
    • 初中入团思想报告300字

      《入团申请书300字!!!!!!!!!!!!!!!!!》初中入团思想报告300字篇一 钟焘,你们能不能别抄这个!~热心网友 2015-4-15查看

    • 关于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自查情况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做好再自查再整改工作》关于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自查情况篇一   一、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

    • 关于指纹实验的报告

      《怎样提取指纹?(要做实验)》关于指纹实验的报告篇一怎么说呢,既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难,因为是要做研究型学习。如果用碘蒸气提取法成

    • 党员自查自纠材料

      (党员自查自纠材料)《党员领导人员个人自查自纠报告》党员自查自纠材料篇一 中间抄报两头口号《党员自查报告怎么写》党员自查自纠材料篇二

    • 关于三中全会的论文报告

      《求一篇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论文》关于三中全会的论文报告篇一 这样的论文一般带有敏感性词汇,提交不了。给个邮箱发给你。《十八届三中

    • 党代会工作报告2016

      《2016年乡镇党代会工作报告怎么写》党代会工作报告2016篇一   乡镇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是一种纯粹的制式的固定结构的文体,也就是说是一

    • 关于开展汛前防汛安全检查情况的汇报

      《怎么写商务部门关于开展防汛抗旱检查工作的报告》关于开展汛前防汛安全检查情况的汇报篇一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按照《关于市防汛抗旱指

    • 关于党章的思想汇报

      《如何严格遵守党章 个人思想报告》关于党章的思想汇报篇一   国有国法,党有党章。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

    大家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