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 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俄国沙皇统治有多残酷

|爱情散文诗   |

【www.jxtldy.com--爱情散文诗】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

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俄国沙皇统治有多残酷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一) 贵族地主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俄国沙皇统治有多残酷

  俄国沙皇统治有多残酷

  1、贵族地主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2、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3、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图文]汉唐帝国如何在不经意间打造世界版图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二)
[图文]汉唐帝国如何在不经意间打造世界版图
汉武帝

作者简介:徐波,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研究及媒体工作,曾任高校教师、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为《世界知识》杂志主编,中印友协理事、全国记协理事,并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并主讲“伟大的世界文明”系列讲座。著有《情感与利剑——民族主义何以重构世界版图》等。

北匈奴被汉军打败后,余部西迁入欧洲,并在300多年后致使西罗马灭亡

东西突厥政权被唐军消灭后,余部西逃,其后裔在欧亚大陆先后建立四大帝国

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在千里万里之外掀起一场风暴。因为它的翅膀振动了周围的空气,这种振动一波一波传导开去,可能会在很远之外,或者很长时间之后,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相距700年的帝王,就是这样两只蝴蝶。他们在各自的首都长安城里各自做出了一项决定,却在不经意间给欧亚大陆造成了长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至今仍在被我们感觉到。

这两位帝王,就是汉武帝和唐太宗。

第一只蝴蝶:汉武帝不经意改写了欧洲历史

裹挟、逼迫其他蛮族进入并最终导致西罗马灭亡

两汉相继对匈奴进行决定性打击,迫使北匈奴被迫西迁进入欧洲,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历史假设,已为许多人所熟悉。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对北匈奴的最后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单于复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逃亡不知所在”,这六个字是中国史籍对北匈奴的最后一次记载。北匈奴到哪儿去了?

在古罗马史籍记载中,公元374年左右,一支来自亚洲、从来没有见过的游牧部落,自东向西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进入欧洲东部,并且带动、裹挟、逼迫许多其他野蛮民族一起向罗马帝国边界涌去,“一路扫荡破坏所遇到的一切”。公元5世纪,这些蛮族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公元476年,经历了蛮族长期沉重打击的西罗马帝国灭亡。

渡过伏尔加河的这批凶狠、奇特的游牧民族是什么人呢?长期以来,欧洲人只称他们为Huns,读音既像汉语的“匈奴”,也像汉语的“胡”。中国学界根据如下假设,将其译为“匈人”或直接译作“匈奴人”。

18世纪,先是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提出,也许这些匈人就是被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后裔。法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德揆尼,与英国历史学家吉本,都进一步印证这一观点。从此之后,“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观点就在西方和中国史学界开始流传。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我们是否可以说,公元前2世纪末期汉武帝在长安城做出打击匈奴决定的那一瞬间,就等于一只蝴蝶开始扇动翅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经历数百年“黑暗时代”后,通过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等伟大的社会运动,迅速崛起成为主导世界历史的力量,世界也因之而改变。有人说,自从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或者是自从秦始皇修建长城——欧洲,从而世界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

第二只蝴蝶:唐太宗再振翅膀,后果惊人

突厥人被迫向西发展,屡建帝国,屡次失败

汉武帝发动打击匈奴的战争700多年后,历史重演。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冬,唐太宗命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关,拉开唐与突厥30余年战争的序幕。又一只蝴蝶振动了翅膀。唐太宗和十万唐军的敌人,就是称雄漠北、多次进犯内地并对唐王朝构成严重威胁的突厥人。

反击突厥的战争分两个阶段,分别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完成。第一阶段消灭了东突厥,解决了北部地区的边患。第二阶段完成的是在西域打击西突厥的战争,伴随着唐与西突厥对西域的激烈争夺。平西突厥的最后一战争爆发在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战败跳伊犁河逃往石国(今塔什干),被当地人擒获,送与唐军。西突厥自此灭亡。

其后唐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和军事统治,西突厥余部不但不能再威胁骚扰内地,而且也不再能够在西域继续生存下去,他们只好像他们遥远的祖先匈奴人那样向西发展。

从此以后,中国史籍中关于突厥的记载逐渐平息。不久之后,在中亚、西亚、欧洲,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以及后来西方人的史籍中,却有一批批的突厥人部落纵横驰骋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大地上,一次次地发动进攻,一次次地建立帝国,一次次地失败,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把欧亚大陆的许多地方也搅得天翻地覆。

[图文]汉唐帝国如何在不经意间打造世界版图
奥斯曼一世
[图文]汉唐帝国如何在不经意间打造世界版图

巴布尔

关于突厥人:欧亚大陆上那一批批“突厥人”是谁

天生的战士、政治大玩家以及生意高手

遭到唐帝国打击迁到中亚以后,突厥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亚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各种文明相互交错,而且,在这里自古以来存在着许多文明古国,突厥人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样举族对邻国大规模地袭击、抢劫、骚扰、作战。他们不得不和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变过去的游牧生活为定居农业生活。突厥人与中亚各族彼此混杂融合,就使突厥人的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代人以后,就很难分清谁是真正意义上的突厥人,还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厥人。所以,迁到中亚的突厥各部已不是同一个种族集团。所谓“突厥人”,是当时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对他们的一个笼统的称呼,而其实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宗教信仰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在此也统称这些操各种突厥语言的民族为突厥人。

那么,他们又是凭借什么一次一次在欧亚大陆上纵横驰骋呢?

突厥人是天生的战士。尽管败于唐朝,但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他们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战士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突厥人是天生的外交家和国际政治大玩家。不管是居于漠北高原之时,还是西迁中亚之后,他们洞悉欧亚大陆的国际关系、洞悉其风云变幻和游戏规则,并且妥善利用、纵横捭阖、长袖善舞。

突厥人还是做生意的高手。不管是与波斯联手还是与拜占庭联手,都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的:垄断丝绸之路。他们利用居住在中亚这样的条件,把与中国作战所掠夺来的丝绸,把东方商人贩运到中亚的丝绸,拿去与罗马、拜占庭做生意,获利非常丰厚。

他们就是凭借着这些本领,在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历史。

“塞尔柱帝国”:一个虚拟又实在的帝国

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又寻机占领首都

原先那种“草原帝国”式的国家形态在唐朝打击下瓦解了,西迁南下的突厥人却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亚、西亚、南亚建立了一个个定居式的帝国,其中有些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有些至今仍然能够让世界感受到他们曾经的存在。

公元7世纪是突厥人命运中的一个生死攸关的严峻关口。在东方,他们遭到唐帝国的沉重打击,不得不向西迁徙;几乎同时,在欧亚大陆西部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以旋风般的速度迅速扩张,很快灭亡了突厥人曾经的盟友和对头波斯萨珊帝国,大军直逼中亚,立足未稳的突厥人又沦为阿拉伯人的被征服者。面临这样严重的民族生存危机,突厥人的办法就是忍耐和等待。阿拉伯人尽管征服了突厥人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每年引进大批的突厥奴隶作他们的雇佣军、边防军甚至宫廷卫队。曾经叱咤风云的突厥人岂甘如此命运。他们总能翻云覆雨,寻找机会,推翻统治者,变成主人的主人。塞尔柱突厥人就是从奴隶做主人的典型例子。这支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受编成了阿拉伯人的雇佣军以后,不断参与当地的政治纷争、宫廷阴谋,到公元11世纪,干脆大军进入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他们“苏丹”称号,实际上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主人,使哈里发帝国名存实亡,并严重威胁着拜占庭帝国。塞尔柱突厥人攻占了拜占庭地中海东岸基督教发源地,这是欧洲十字军东征的诱因。

[图文]汉唐帝国如何在不经意间打造世界版图
唐太宗

帖木儿:噩梦一般的帝国

纵横中、南亚,却在进攻中国途中死去

公元13世纪初,欧亚大陆国际政治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突厥各部又面临着一次新的生存危机。正是在突厥人和他们的先祖匈奴人的故地上,蒙古人突然兴起,接着开始了东征西讨的过程,很快把欧亚大陆搅得天翻地覆,包括突厥人建立的一些国家,尽遭蒙古铁骑横扫,相当一部分突厥人又成为蒙古统治之下的奴隶。

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犯了同一个错误,即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做奴隶和雇佣军。受人奴役本来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惨下场,但是,突厥人却似乎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总能找到翻云覆雨、反客为主的机会。

蒙古人在欧亚大陆建立若干帝国和汗国之后,与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各民族混杂通婚,他们的种族血统也发生了变化,有许多蒙古族接受了突厥血统和突厥文化。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跛子帖木儿在14世纪后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具有突厥和蒙古双重血统,而由于蒙古的强大,他标榜自己的父系是蒙古人,但现代的学术研究认为可能正好相反。不管怎么说,他在中亚和西亚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以撒马尔罕(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为首都,曾向西围攻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他踏上了进攻中国的旅途,但由于其本人死在途中而使明朝解除了一大祸患,其帝国很快分裂。

帖木儿没有战略、没有目标,他的帝国崩溃后没有留下任何历史业绩,因此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意义。说帖木儿帝国,是因为他的后代在南亚建立了功业,并且到今天仍旧能够感觉到影响。

莫卧儿帝国:决定了南亚的命运

使佛教在它的诞生地灭亡

帖木儿的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后裔巴布尔,在16世纪初期率领大军打进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就是“蒙古”之意,他也是以成吉思汗的后代自居。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从16世纪上半期直到1858年印度反英大起义失败后被英帝国殖民当局所废除。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穆斯林国家之一,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帝国并列为三大穆斯林帝国,也使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扎下了根。

印度次大陆是宗教文化非常发达的地区,自古以来,耆那教、婆罗门教、佛教和锡克教等在次大陆具有深厚影响。早在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初期,伊斯兰教就被阿拉伯大军带到印度河领域。当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各部以中亚为基地接连向印度发起进攻时,伊斯兰教也进一步进入印度,正是突厥人的入侵,使佛教在它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终于灭亡了,从古老的婆罗门教发展出来的印度教逐渐兴起。而正是巴布尔所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使伊斯兰教最终在印度次大陆扎根,使次大陆形成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的局面。

这就造成两大宗教在当地的彼此竞争。多数民众信仰印度教,一部分民众皈依了伊斯兰教,而莫卧儿帝国统治者却是伊斯兰教的,就使印度在被穆斯林的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同时,广大民众中却依然是印度教暗潮汹涌。从17世纪起,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20世纪当次大陆开始掀起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时候,两大宗教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印度教的群众追随圣雄甘地和国大党,而穆斯林群众追随着后来成为巴基斯坦国父的真纳。1947年他们终于摆脱了英国统治而获得独立的时候,次大陆上就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后于1947、1965、1971年先后爆发三次战争,最后一次还导致巴基斯坦发生分裂,出现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

现在,印巴两国都是有核国家,两国围绕克什米尔等问题的对立依然存在。2001年美英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结束后,原先在塔利班庇护下的“基地”组织逐渐将根据地转移到阿巴边境,巴基斯坦在世界反恐斗争中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位。

奥斯曼帝国:推翻诸多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参与列强争夺,因在“一战”中失败而分崩离析

另一支对世界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突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斯曼突厥人。他们原来是跟随着塞尔柱人进入西亚的,13世纪末,这支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率领部落向塞尔柱人宣布独立,奥斯曼帝国从此迈出了第一步。

奥斯曼人的发展非常迅速,到了14世纪,他们把原属拜占庭的整个小亚细亚全都纳入版图,并且渡过黑海海峡进入东南欧。此后在一个世纪中,他们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占马其顿,攻克索非亚,剿灭塞尔维亚帝国,最终在1453年攻陷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推翻了长达千年的拜占庭帝国。随后他们渡过多瑙河继续进入欧洲腹地,击败匈牙利,围攻维也纳,对欧洲一直保持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强大压力。

奥斯曼帝国首都在伊斯坦布尔(即原君士坦丁堡),领土中心在小亚细亚半岛(现在的土耳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向西北深入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向北到达外高加索地区,向东抵达波斯边界,向南把整个阿拉伯半岛纳入版图,向西沿着北非海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帝国内部各个被压迫民族不断反抗帝国统治,而在外部,沙皇俄国、英国、法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等欧洲列强,都从各个方向对这个帝国的领土蚕食鲸吞,加剧了这个帝国的衰落。

这个帝国一方面受西方列强的欺压,另一方面,它多次参与欧洲列强对世界的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也最终使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

一次大战后,英法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入侵,帝国中心发生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武装斗争,不但抵御了列强的侵略,而且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虽然垮台了,但它的影响依然遍及当时帝国的整个范围所在。埃及、利比亚、沙特、伊拉克、叙利亚这些中东大国,科威特等波斯湾国家,都是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建立的独立国家。

东南欧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国家边界、风俗习惯等犬牙交错、非常复杂的地区,奥斯曼帝国在这里建立统治,又把伊斯兰教推行到这个地区,使这个地区在原来的东正教、天主教之外,出现了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穆斯林居民。

从19世纪前半期到20世纪初,先是希腊,随后是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相继从奥斯曼帝国分离出来,建立自己的国家。加上从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国家,东南欧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其中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波黑)等先后组成了几个南斯拉夫联盟国家。二次大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成员。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南斯拉夫也发生了解体,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流血冲突,先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发生了武装冲突,接着在1993-1995年,发生了长达三年的波黑战争。

通古斯人种的起源 通古斯人种的特征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三)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等。

通古斯人种的起源 通古斯人种的特征

  通古斯人种的起源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其中的主干为现在的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满族。

  通古斯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

  “通古斯”这个词出现於近代,其含义现存在不同的解释,有“蓄猪之民”和“东方的人”之说。现国内外将其作为对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些民族的统称。

  通古斯--满语族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居住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离开了原地来到了东部地区(即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后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族。留在当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继续发展,后来被操突厥语族的外来人所融和。

  通古斯人种的特征

  通古斯--满语族缘于同一族群(祖先),故其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后因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响而分化为南北两支,即北通古斯族群和南通古斯族群。通古斯人中的满族(锡伯人)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赫哲族是后来从女真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其的体质特征介于南北通古斯人之间,之外的通古斯人皆属于北通古斯人。南北通古斯人虽然出自同一原始族群,但在外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南通古斯人(满-锡伯)的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等特点,北通古斯人具有脸型较宽和皮肤的颜色发蓝等特征。当然这些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因为南北通古斯人毕竟都属于一个原始的族群并且他们之间一直都存在通婚的现象,所以各方的特征都存在于双方的族群中。

  通古斯--满语族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曾几度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数千年前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以至最后的满族都是通古斯--满语族在历史上的称谓。

通古斯人种的起源 通古斯人种的特征

罗马公民权的由来 罗马公民权是怎样的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四) 罗马副执政官盖乌斯.塞尔维利乌斯根据间谍的密报,来到阿布鲁奇山中的阿斯库鲁姆镇。镇上正进行一个盛大的节庆赛会,傲慢的罗马官员却开始大声训话,咆哮着恐吓镇民不得违法乱纪。

罗马公民权的由来 罗马公民权是怎样的

  罗马副执政官盖乌斯.塞尔维利乌斯根据间谍的密报,来到阿布鲁奇山中的阿斯库鲁姆镇。镇上正进行一个盛大的节庆赛会,傲慢的罗马官员却开始大声训话,咆哮着恐吓镇民不得违法乱纪。塞尔维利乌斯习以为常的蛮横深深地刺激了饱受罗马官僚欺凌的意大利人。愤怒的群众当场将官员拿下,碎尸万段,并即刻关闭城门,处死了住在阿斯库鲁姆的所有罗马人。

  星火燎原,阿斯库鲁姆的叛乱拉开了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内战”——同盟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1世纪意大利各“同盟者”反对罗马统治者的战争。自罗马统一意大利,实行分而治之以后,意大利人被称为“同盟者”,他们没有罗马公民权,因而不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政治经济权益,却须承担各种义务。同盟者战争便是意大利人反对罗马强权统治,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其主要目的在于争取罗马公民权。

  罗马原本是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的一座小城,在统一意大利之后,罗马一直以盟主之尊屹立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的各意大利民族在罗马人的领导下,征服了西班牙、迦太基、马其顿、叙利亚……建立起了一个霸权覆盖欧非亚三大洲的强大罗马。

  财富源源不断地从三大洲涌向罗马,作为同盟,意大利各民族都和罗马市民一样,享受着罗马政治优势带来的经济利益。然而,意大利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在罗马人手中,罗马人还有每个盟邦行政管理的监督权。意大利人在政治上低于罗马公民,无法共享罗马公民的政治权益。

  此时的罗马,共和时代已历400年之久,罗马的公民权在这400年中得到了充分的扩展。

罗马公民权的由来 罗马公民权是怎样的

  在罗马刚刚进入共和时代,自由人不受刑讯,便是罗马法的一个基本条款;通过前494年的和平撤离运动,罗马平民为自己争取到了平民保民官的设立,并有了平民的政治集会;前367年,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通过,规定两名执政官中,一名应由平民担任;前326年,波提利阿法通过,废除债务奴隶法,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为奴隶;前287年,霍腾西阿法通过,确定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元老院批准,即对全体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前133年,罗马人民在人民大会中表决通过了提比略.格拉古的土地法案,将国家公地分给平民……

  罗马的公民权保障着罗马公民的合法权益。然而,罗马的意大利盟邦有的只有拉丁公民权,享有部分罗马公民权;有的甚至只是罗马的臣民。他们不能参加人民会议,无法分配土地。他们还承担着比罗马人更重的兵役,在军中的待遇也远不及罗马公民。

  在罗马,其实一直有同情盟邦的卓越之士。盖乌斯.格拉古就曾提议给予拥有拉丁公民权的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将拉丁公民权授予意大利半岛的其他人。平民保民官马尔库斯.德鲁苏斯在自己的改革措施中,也在积极为意大利盟邦争取罗马公民权。然而,改革以德鲁苏斯被反对派刺杀而告失败。

  公元前91年,随着阿斯库鲁姆的反叛,中意大利和南意大利全部起兵反叛罗马。叛军向罗马派遣使者,提出了他们唯一的要求——加入罗马公民团。

  可惜,罗马贵族元老院颟顸而骄横,他们恪守着“罗马人对其他意大利人永保其政治上的优势”的“核心价值观”,拒绝叛军的合理要求。罗马的内战就此爆发。

  战争初期,意大利叛军重挫罗马军团,罗马的政权岌岌可危,元老院不得不重新考虑叛军的要求。于是,《尤里乌斯公民权法》在公元前90年通过,规定凡至法律颁布未公开反叛罗马的意大利盟邦,其公民即可获得罗马公民资格。

  《尤里乌斯公民权法》有效地摧毁了反罗马同盟,这场规模浩大的意大利盟邦反叛罗马的战争得以在公元前88年基本结束。交战双方付出了数万人的生命作为代价。不过,战争结束后,意大利盟邦的人民不同程度地获得了罗马公民权。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尽管罗马的共和制走到此时已经日薄西山,在高层党争、社会革命、属国叛乱、奴隶起义中走向帝国时代,但享有政治权利的人群仍在扩展。

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样的人 维多利亚女王的政治生涯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五)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统治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无数殖民地。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于1837年6月20日继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1876年5月1日加冕为印度女皇。1897年英国为女王在位60周年举行庆典,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由于这一时期英国迅速地向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但“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维多利亚只有8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中染上风寒后去世。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维多利亚的伯父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当时她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为英国女王。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父亲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是英王乔治三世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样的人 维多利亚女王的政治生涯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

  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
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 俄国沙皇统治时期

本文来源:http://www.jxtldy.com/shige/138712.html

    热门推荐